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上海交大社《科学大师启蒙文库》第二辑隆重推出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上海交大社《科学大师启蒙文库》第二辑隆重推出
唐宗先
2010-01-21 08:49:37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由上海交大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学大师启蒙文库》一共包括10分册,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徐飞教授领衔主编,第一辑包括《牛顿》、《海森伯》、《爱因斯坦》、《达尔文》、《巴甫洛夫》五册,新近出版的第二辑包括《费曼》、《霍金》、《薛定谔》、《鲍林》、《莱布尼茨》五册。丛书精选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领军人物,对大师原创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力求深入大师科学思想的源头,展现现代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模式。

 《薛定谔》卷属于编译作品,共包括七部分内容,分别是“论波动力学思想(1933年薛定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演讲)”、“科学与人文”、“自然与希腊”、“意识和物质”、“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自传”以及“附录”。在“科学与人文”部分精选了“自然科学之于生活的深意”“波动理论的缓兵之计”“破解魔咒的原子和量子”等论文,将薛定谔对科学研究价值的思考、对物质基本概念的重塑、对波动理论、量子力学的思考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自然与希腊”部分阐述了古代哲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轨迹;“意识和物质”部分阐述了薛定谔对意识与物质间关系的认识,并介绍了众多古代哲人的观点。“生命是什么”运用量子力学、化学理论深入探讨生命的本源;“薛定谔自传”以及“附录”为读者了解薛定谔的生命历程打开了一扇窗口。

 《费曼》卷除附录外,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成长自述”、“科学思想与活动”、“物理学讲义摘选”以及“费曼演讲录”。“成长自述”主要选自《别闹了,费曼先生》,展示了费曼顽皮而又充满智慧与风趣的成长故事;“科学思想与活动”只收录了“存在反粒子的理由”和“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两篇文章,但却充分展示了费曼先生严谨的科学思想和求实的科学作风;“物理学讲义摘选”部分选取了费曼对基础物理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认识;“费曼演讲录”则呈现了费曼对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的认识,其中的“科学的不确定性”“不要太相信专家”以及“科学的价值”充分阐明了其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人深思。

 《莱布尼茨》卷除附录外,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莱布尼茨与中国”、“莱布尼茨论知识”、“莱布尼茨论观念”、“莱布尼茨的认识论”和“莱布尼茨的方法论”。“莱布尼茨与中国”收集了莱布尼茨对中国人的一些思想、发明的探讨,其他几部分从不同角度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通论知识、论判断、论科学的分类、论思想的诸样式、论牛顿的《哲学的数学原理》、论哲学和神学中的正确方法等,全面而详细地展示了大师的思想。

 《鲍林》卷除附录外,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呼吁和平篇”“生命与健康篇”“科学普及篇”以及“科学方法与科学创新篇”。“呼吁和平篇”收录了鲍林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以及《告别战争:我们的未来设想》一书的部分文章,阐述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科学家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等;“生命与健康篇”主要选取了《新营养学与健康长寿》、《癌与维生素C》两书中的经典章节,重点阐述了维生素C对人们健康的促进作用。“科学普及篇”节选了《分子的建筑术》和《告别战争:我们的未来设想》部分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水分子的历史、核武器的性质以及辐射与遗传、辐射与疾病等内容。

 《霍金》卷除附录外,共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论人生”、“论时空”、“论黑洞”、“论宇宙”、“论爱因斯坦”、“论物理学”。“论人生”中节选了《霍金讲演录》一书中的部分内容,介绍了霍金的童年、学习经历以及病历,并节选了《果壳里的宇宙》其中一节,从一个侧面展现霍金的研究生活;“论时空”展示了霍金对时间本性、空间和时间、时间的形态等的认识;“论黑洞”选自《时间简史》、《时空本性》等相关书籍,详细阐述了黑洞的概念来源、黑洞的形成及其特性,深入探讨时空的本性;“论宇宙”选自《时间简史》、《未来的魅力》等相关书籍,阐述了霍金对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未来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论爱因斯坦”部分简述了爱因斯坦的研究历程,特别是其提出相对论的过程;“论物理学”部分展示了物理学未来的发展之路。

 阅读科学大师们关于科学、社会和人生的种种论断,可以让我们对科学大师的成长和思想有更为具体而理性的认识。因此,阅读科学大师的原始文献,无疑是提高科学素养、拓展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助于读者深入领会科学精神,全面把握现代科学的创新方法。本套丛书不仅适合于科学史、科技哲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阅读,一般读者也可将本套文库当作了解科学大师的一扇窗口。泛读浏览,可以一窥大师思想之光华;精读研习,可以从专业角度感知科学大师科学发现的思路历程,为未来的创新寻找思想和方法的启蒙。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