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汤老的智慧《百年电影百年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汤老的智慧《百年电影百年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史中兴
2010-03-18 08:07:51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百岁老人汤晓丹出了一本新书《百年电影百年行》(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创作生命力之旺盛长久论,汤老以外,中国影坛找不出第二人。

 汤老成名甚早,22岁拍出第一部影片《白金龙》,他一身兼任导演、布景设计、剪辑三职。建国前他先后在香港、重庆、上海拍了近三十部影片,名噪一时,其中《天堂春梦》,当年文汇报刊文赞之为“现实主义杰作”。它摆脱了当时一些进步电影存在的概念化倾向,人物血肉丰满,以醇厚的人情味贴近观众心灵,却又有力地揭露了时弊。

 带着这样的电影成就进入新社会,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成就既是资本,也是包袱。多少知名导演、知名作家解放后就导不出也写不出作品了。汤晓丹在1950年40岁生日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应该把自己20年来的导演生涯,视如一缕轻烟,它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叮嘱自己,千万不能恋旧。恋旧只能自食苦果;千万不能看到过去拍过许多好影片,过去的‘好’,可能就是今天人们眼中的‘坏’。与现实唱对台戏,只能死路一条。”结论是:“人生四十刚开始,我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新社会出生,新社会成活的一棵幼苗。”“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个人包袱,统统扔掉。在崭新的坦途大道上,学步向前。”他也真是这样做了。社会转型,工农兵成了银幕主人公。他的第一部戏《胜利重逢》,写的是兵,一炮打响,一发而不可收,《南征北战》《英雄交响曲》《渡江侦察记》《怒海轻骑》《沙漠里的战斗》《红日》等片接踵而至,盛极一时,成为当年银幕最亮丽的风景。

 一个拍都市片、室内景的行家里手,一跃成为“银幕将军”,这样一个转型,堪称华丽。其中的艰辛,外人实难想象。《胜利重逢》的后期制作,他七天七夜没合眼。拍《渡江侦察记》,恰逢淮河地区洪水泛滥,每次拍摄,他和摄影师长时间涉水,双足浸泡得肿胀难行。这些苦都还算不得什么,更苦不堪言的还是处理上下左右关系。过去为老板拍片,只要卖座赚钱,你怎么拍,老板没兴趣过问。现在不同了,管头管脚的不是一个。尤其军事片,文化部门管,军事部门的意见更关键;军事部门又上有军委,下有军区的司令,摄制组内部,也是七嘴八舌,意见多多。都听了,影片质量无法保证;不听,影片就拍不成。《红日》一片,文武两大部门的意图就大相径庭,一个要拍战争转败为胜和人在战争中的命运,一个要表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首战失利不是失败只是“战略后退”。每次听意见,汤导照例拿出个小本,默默地听,认真地记,不动声色,不作辩解,什么能改,什么不能改,他心中有谱,这个谱就是决不降低艺术质量。汤老借用一个朋友的话说:“‘那时搞创作,犹如高空走钢丝,闯过了算成功;走不过跌下来,幸存者能再起,不幸者倒下,永远立不起来。’我属于幸存者,跌跌跛跛总算没有倒下。我觉得自己本分一点,总是不声不响地完成电影局交的拍摄任务,有意识地躲开偏差风,偏差道。我的所有作品,至今还能感到是以刻画人物为本的,这是我最大的安慰。耿海林、李连长、张伯韩、沈振新……都是从创作气氛不稳定的环境中,出现在银幕上的人物。我自己喜欢,观众也赞美。特别是《红日》里的张灵甫,一直鲜活地展现在银幕上。”这个银幕形象打破脸谱化,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是个突破。

 给他带来灾难的是《不夜城》的拍摄。这部摄于1957年、反映和平改造资本家的影片,没完成后期制作,政治风云突变,影片被封存入库。十年动乱开始,江青点名说《不夜城》和《红日》是大毒草。汤导被大小会围攻批斗达千次以上。一次在人民广场,他和《不夜城》编剧柯灵一同接受万人大会批斗。傍晚,造反派向他收二角钱饭费,他袋里仅有四角零票,交了二角。向柯灵收钱时,柯灵说:“我从监狱里来,哪里会有钱?”他把袋里剩下的二角钱借给柯灵。多年后两人重逢,柯灵恭恭敬敬走到他面前,把二角新票交到他手上说:“感谢你当时借给我的活命钱。”两人相视一笑。当年摧残折磨,两人都没倒下。

 进入新时期,汤老已是古稀之年,依然宝刀不老,又拍摄了七部影片。拍《傲蕾·一兰》,他四下黑龙江。老人真是豁出命来,带领摄制组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零上40度的高温酷暑里来回奔波。拍《南昌起义》,在实现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探索上取得成功,送审一次通过,作为献礼片公映后,广受好评。拍《廖仲恺》,他创造性地展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功地刻画了廖仲恺的银幕形象,获得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到1988年退休,他的导演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他还是热情关注他终身热爱的电影事业,关注着电影界一代代新人的成长,为一些影视剧当顾问。他是获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人。

 汤老的生命旅程,是一部影片连着一部影片,影片背后的艰辛和喜怒哀乐,既是他个人的悲喜剧,也折射着时代光影,回响着社会大潮的波涛起伏。汤老近年病休卧床,执笔这本新书的是老伴蓝为洁。蓝为洁和丈夫相依为命,对丈夫的工作、思想、情绪、心理了如指掌。我读完全书,即电告蓝为洁说,我对汤老的感觉是两个字:智慧。蓝为洁笑道,我对汤晓丹说过,我这辈子嫁了个笨丈夫,只会埋头干活。我说,你有福气,嫁了个智慧丈夫,汤老是大智若愚啊。电话那头,传来咯咯的笑声。(文汇报)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1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