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周易》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周易与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言)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周易》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周易与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言)
2010-07-23 13:28:50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然而,由于《周易》自身的复杂性,加之近代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陌生,人们对《周易》的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多偏差,或者视之为神秘的天书,或者视之为单纯的占卜算命之书。而社会上的一些旁门左道也都喜欢攀附《周易》,以神秘其说,于是《周易》的面貌变得光怪陆离,让人觉得好像是雾里看花,似近实远。
事实上,如果你懂一点相关知识的话,就会发现《周易》并不神秘。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成语,许多都出自《周易》,或与《周易》有关,如:居安思危、穷变通久、自强不息、韬光养晦、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求同存异、殊途同归、洗心革面、义结金兰……等等。其中象“否极泰来”这个成语,就来自《周易》的《泰》卦和《否》卦,《泰》卦后面是《否》卦,否极泰来,意思是坏的过去好的到来。又如“革故鼎新”,是由《周易》里边的两卦《革》卦和《鼎》卦组成,革是变革,鼎是鼎立。革去旧的东西,建立新的东西,就叫“革故鼎新”。再如“义结金兰”,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感情不错,要结义为兄弟,即所谓的结金兰之好。这个成语即出自孔子对《同人》卦的解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还有成语“三阳开泰”,“三阳”指的就是《泰》卦下面的三个阳爻。等等等等。
再比如,北京故宫的三大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这三大殿是清代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名字“保和”、“太和”、“中和”,就来自于《周易》。又如故宫里的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由交泰殿联结,就是根据了《周易》的思想原理。又如,过去称皇帝为“九五之尊”,这个“九五之尊”也来自于《周易》,《周易》的《乾》卦九五爻的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乾》卦中最好的一个爻位,乾代表天,而九五又是“飞龙在天”,所以把它比作皇帝,并称之为“九五之尊”。
其它如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比如我们定下了一件事情,第二天又改变了主意,我们通常会说:“又变卦了”,“变卦”一词,也来自于《周易》。可见,《周易》一点都不神秘,它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
既然《周易》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周易》定位呢?或者换句话说,《周易》究竟应该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回答这一问题前,请先看看清代人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这样一段话: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易》说至繁。
意思是说,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及道士炼丹等,各个方面都与《周易》有关,都受到《周易》深刻的影响。这说明《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由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周易》的地位非常特殊。自汉代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经学,而经学的核心则是易学,《周易》是处于传统学术核心之核心的地位。所以当代大儒梁漱溟先生曾说:“易乃大道之源。”著名旅美学者成中英先生则形象地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地诠释《周易》的过程中,生生不息焕发青春的。著名易学家、哲学家朱伯崑先生认为,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即近代之前,主要是靠研究《周易》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宇宙、认识社会,把握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
要而言之,关于《周易》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既然如此,我们学习《周易》,目的是什么?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层面可以思考:第一个层面,即知识的层面。了解《周易》的基本内容,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大有裨益;第二个层面,学习《周易》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三个层面,也是笔者在本书中重点论述的,就是对于帮助我们安身立命,过正确合理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这也正是孔圣为我们探索出的一条学《易》之路。据史料记载,孔子早年由于瞧不起巫师之流,对于《周易》并不十分看重,到了晚年重读《周易》,发现里面有“古之遗言”,有“德义”可观,于是“晚而喜《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读之韦编三绝”,并慨叹说:“假吾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夫子把学习《周易》的目的,定位在“无大过”上面,“无大过”就是不犯大错误。这是他的学《易》体会。我觉得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周易》的目的。这本小书就是要探讨《周易》的智慧,探讨少犯大错误的智慧,探讨安身立命的智慧!
本书分内外两编,由二十个易学命题构成,讨论了《周易》智慧及其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包含处世方法和德性涵养两个层面的内容,撇开后者只谈前者,则容易流于机心与游世;撇开前者只谈后者,则容易流于迂腐与拘谨。所以,本书内编讨人生活动的德性基础,外编讨论人生活动的方法原则。前者可谓变中之常,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守持,以使自己保持并完善自我的人格修养;后者可谓常中之变,可因时地的不同而有所变易,以使自己合乎并顺应时势的流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有机地结合二者,才能使人显得既厚重,又智慧。考虑到《周易》一书结构特殊,有一套专门的术语,为了便于读者阅读,“附录”中还特别收录了一篇专门介绍易学基础知识的文字,供读者参考。
本文为《
周易与人生
》引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庆中
著,2010年 (
订购
)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广矣大矣,广大悉备——评华东师大社《周易图说总汇》 (2004.12.15 16:27:49)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