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西合鉴 踏实求新:试评《新编美国文学史》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西合鉴 踏实求新:试评《新编美国文学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朱雪峰
2002-11-07 16:38:02  来源:  
 
 
自塞缪尔·奈普(Samuel L.Knapp)1829年发表《美国文学讲稿集》以来,美国文学传统通过文学史写作的方式已经数度重构。尤其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史学观,人们终于发现历史没有最终的正确文本,有关历史的所有书写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书写自我,关于文学的历史叙述同样如此。所以,“后现代史学观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文学史中不存在独立于主观因素之外的所谓‘纯’客观;对历史事实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并对这个系统、结构进行价值再阐释,才构成文学史的根本存在。”(朱刚《美国文学史和我们》)新的文学史理论观念指导新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在新时代以新思路编写新的文学史,因而是有必要的。在中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当代语境中,借美国文学之镜来折射自身,与美国文学及我们自己的影像同时进行对话,以此确定中国学者的文化身份,这自然是件有益而且有趣的事。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降,我国已出版多部中国学者撰写的美国文学史,其中不乏精细之作,但遗憾的是,大多著作的自我主体意识表现不足。中国读者需要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美国文学史,其中既能反映国外美国文学研究之最新成果,又能体现我们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文化价值体系。南京大学英语系编撰的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就是这样一部适时的作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于年内全部出版发行。

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刘海平、王守仁任主编。全书按照美国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划分四卷,分别由张冲、朱刚、杨金才、王守仁四位教授主撰。在时间的跨度上,这部文学史从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学时期一直讲述到20世纪结束,比通常人们认为美国文学发轫的殖民时期向前推进了不少;在覆盖面的广度上,则增加了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各少数族裔文学。据总序介绍,与之前中国学者撰写的美国文学史相比,这本新编美国文学史具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材料新”。《新编美国文学史》大量工作在美国本土完成,各章节所用许多材料都是四位分卷主编在美国访学时收集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力求从中国人的角度对美国文学作出较为深刻的评述,凸显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因此,中美两国文学的互动、交流与影响是本书的一个关注点”。三是“展现美国文学批评发展史,对主要批评流派做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析”。

以上三点新意在各分卷的写作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一卷评介北美印地安传统文学时期至1860年的早期美国文学,其中包括“对早期美国文学现象的叙述、对早期美国文学发展和内部关联的叙述、以及对这一文学参与美国早期历史进程的叙述”(张冲《文学·历史·文学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基于对当今美国学者“扩容”和“颠覆”本国文学史的趋向的深入思考,一方面在殖民文学之前加入对北美本土文学传统的详尽介绍,突出了“美国社会和民族‘多元文化’性质”;另一方面更在美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构架中,提出了本土文学与后继美国文学之间的影响与传承关系这一重要问题。

第二卷回溯南北战争至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861年—1914年)的美国文学。作者认为,该卷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反映中国学者或者读者对美国文学的兴趣,建立美国文学和‘我们’的一种联系”(朱刚《美国文学史和我们》)。例如,该卷重墨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揭露黑幕运动、以1882年“排华法案”为高潮的排华浪潮以及这些社会现象在当时美国文学作品里的反映。这样的论述超越了西方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盲点或误区,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角度对历史作了独到的挖掘和补充,所以不仅是对美国文学史研究多元化的一个贡献,更因其体现了中国作者的批评意识和鲜明立场,而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尤为意义深远。

第三卷述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5年—1945年)的美国文学。作者在梳理现代美国文学各文类的形成、发展和世界化进程的同时,注重文本分析与研究,灵活应用批评理论,对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富有特色。对庞德、海明威、艾略特、奥登、奥尼尔、赛珍珠等重要作家与中国文学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追本溯源,对“左翼文学”、“犹太作家群”、“黑人文艺复兴”等历次文学运动的深入考察,对国内研究者视域之外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重点介绍或重新阐释等等,这些也都是《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的重要特点(杨金才《后记》)。

第四卷论述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的美国文学,并克服了一般文学史著作厚古薄今的缺陷,将研究跨度一直延长至20世纪末。鉴于以前国内编写的美国文学史多未及此,该卷侧重对战后、尤其70年代以来当代美国文学的介绍和描述,所用材料的新鲜、丰富、准确是其追求的最大特色。作者通过大量阅读文学原著掌握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顺着战后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众多作家及其作品一一加以生动翔实的描绘和精当明确的评论,旨在“勾勒一幅当代美国文学较为全面的图景”(王守仁《后记》)。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华裔美国文学的兴起、当代美国通俗文学、当代美国文论在卷中均有专章详细介绍。

从1996年《新编美国文学史》正式立项至今日即将付梓,这部文学史的写作历时6年,其间广泛听取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设性意见,是一部集思广益的倾力之作。在叙述形式上,各卷主撰亦邀请多位同仁根据各自的研究角度分写某些章节,使得读者能在一个基本连续的历史述说中,倾听不同的声音,接触不同的视角。而该著高屋建瓴与阐幽发微相结合的学术风格,也给外国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启示。

  本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卷2000年5月   20.00元
第二卷2002年10月  38.70元
第三卷即将出
第四卷2002年10月  41.70元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1.6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