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与当代学术大师对话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与当代学术大师对话
石云
2002-12-12 09:21:26 来源:
《与当代学术大师的对话》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如一股期待已久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这套丛书是一批有志于重新振兴学术事业的中青年学者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结晶。这套丛书有如下特征:
其一,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遴选欲与之对话的学术大师。
这套丛书从传播学的视角,即以当代西方学者的思想在向当代中国社会传播时影响因子的大小为主要着眼点,来确定与之对话的当代西方学术大师之人选。它所确定的主要西方学术大师,如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亨廷顿、哈贝马斯、伽达默尔、诺斯、利奥塔、伯林、吉登斯,杰姆逊、萨又德等,无疑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取舍得当的印象。
传播学视角的重要性还可以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得到更宽泛的理解和运用。长期以来,人们经常以静态的非传播学的方式来探讨学术史或思想史。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从当前的理解状况出发,而不是从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文本的实际传播状况出发去描述学术史或思想史,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各种学术史或思想史著作的可信度。比如,要真实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就特别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史,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文本的翻译时间和实际上的传播方式、传播过程。
其二,注重与西方学术大师之间的直接对话。
所谓“直接对话”,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直接阅读学术大师的著作,领悟其学说的真谛;另一方面是利用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面对面地”聆听大师的讲座或教诲,感受大师的灵气和魅力。众所周知,对话的根本特征就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也就是注重探索,注重切磋,注重商谈;不匆忙地下结论,不满足于给对方的思想戴帽子。这里说的“开放性”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学术大师的文本在意义上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们可以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无穷无尽地解释下去,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意义枯竭的时候。认识到这点,就既不会满足于阐释大师们的思想体系,也不会满足于以简单化的方式给他们的思想定位,而是会沿着他们的足迹,探寻他们的思想之路,追溯他们的成功和失误,体验他们的创意和激情。
另一方面,与大师对话的这些中国学者的思想也不是封闭的,而是敞开的,充满探索性的。他们既真诚地敬慕大师,但又不盲目崇拜大师。事实上,他们早已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与西方学术大师对话,目的不是对大师的思想做鹦鹉学舌式的转述,而是要对他们的思想做出批判性的考察。
其三,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一提起比较文化研究,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它理解为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实,在信息通讯技术高度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比较文化研究已不再是一个分支性的学科,可以说,就其实质而言,在当代,任何文化研究本质上都是比较文化研究,因为当代的研究者已经不可能再像传统的研究者一样,在单一的文化框架内从事自己的研究,不管他自己愿意不愿意,实际上总得学习并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与当代学术大师对话》的作者们,一方面坚持与学术大师对话。其实,大师的最本质的含义也就是善于思索大问题的人,另一方面,坚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来开展东西方哲学文化的比较,这就使整个比较研究不被主观上的偶然的好恶所主宰,而是沿着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价值的方向来进行,从而提升了这一研究活动的水准。
其四,对问题意识的深化。
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是以某个西方学术大师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实际上,它真正注重的是问题意识。这里说的“问题意识”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把每一个西方学术大师的思想的形式和发展都理解为他们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世界所蕴含着的重大问题之间的对话。真正的思想学术大师他们总是与周围的现实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从那里汲取自己的激情和灵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与大师对话,也就是与大师所思考的问题的对话。另一方面,丛书的作者们也置身于当代中国社会中,而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中,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过程中,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宗教问题,等等,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引起了丛书作者们的思索。实际上,他们正是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与西方学术大师的对话过程的。所以,我们不妨说,丛书撰写的过程既是作者与其研究对象之间的商谈,也是蕴含作者思想中的问题与蕴含在西方学术大师思想中的问题之间的碰撞。犹如海涅所说的,不同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乃是钻石之间的摩擦,其结果是大家都发亮。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