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洪本健:人文精神的张扬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洪本健:人文精神的张扬
2002-12-12 10:40:56 来源:
《侠心剑胆: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屈小强著)、《浅酌低唱: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张玉璞著)、《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门岿著)是乔力、丁少伦先生主编的《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济南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中的一组姊妹篇。三书以现代意识,从新的视角来观照唐、宋、元三代750年间文化中国的精神面貌和历史走向,采用跌宕有致的散文笔调来勾勒唐代诗人、宋代词人、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可谓匠心独运,着力深刻,且思想敏锐,新见迭出,实在令人难以释卷。
首先看《侠心剑胆》一书。作者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提出唐代(特别是初、盛唐)是一个诗人心情特别舒畅、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相对于封建社会其他时代而言)的“诗人时代”。唐代社会上有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基本国策的和煦阳光普照,下有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力基石的支撑。诗人的心声、歌声自当为这个时代抒发,为这个时代喝彩。而正是这样一个空前强大与繁荣的唐代文明才孵化出它的时代骄子——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盛唐诗人群体。这是一个最富思想才气、最具个性特征,无论将它混于任何一处诗人的世界、任何一片诗歌的天地,都能被一眼认出的诗人群体。作为社会上最为敏感、最有激情的知识层面,唐代诗人,主要是初、盛唐诗人,用他们的青春之歌、人生奋斗之歌鼓噪起与煌煌大唐相呼应的泱泱诗唐的洪波怒潮,高奏起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人性自觉与人格独立的最强音,将青春、浪漫、飘逸、开朗、清丽、率真、雄阔、远大、浑厚、沉郁、慷慨、豪迈的美学境界,舍小我为大我、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蔑视传统、挑战权威、不拘俗态、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和唯美的理想主义,高昂的英雄主义以及充盈着强大生命力的自信、高放、傲睨、倜傥之气一齐大写在时代的风帆上,从而构成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一种鲜明标志。
《侠心剑胆》对唐代诗人文化精神的这种概括,就迄今为止的中国诗史、中国文化史研究来看,即便不能算做全面与精粹,至少也可以称得上是独到的。
《浅酌低唱》一书分析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之所以产生的背景时说: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崇文抑武。宋朝是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文化高度发达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封建王朝,加之理学思想的日益浸染,使得宋代词人在注重内在修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亦去大胆追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而且还能够沉于耳目声色之娱而悠闲自得;可以在国难当头之际血洒沙场,高歌“金戈铁马”,又可以在纸醉金迷中去偎红依翠,浅酌低唱。《浅酌低唱》对宋代词人这种双重人格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及其内涵的成功解析,无疑是当代宋词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
至于《粉墨功名》一书,则标举出身处蒙古贵族严酷的民族压迫环境之下与唐代诗人、宋代词人迥然不同的元代曲家群体性格。他们从文人先前(特别是宋代)被统治者高捧的地位跌落到社会的底层,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椎心泣血的辛酸史。他们因此成为知识界的“绿林好汉”而“替天行道”,借助元曲去呼唤人本的回归,去要求复原作为人及作为文化人所应当具有的尊严与价值,去代民立言,为民众呐喊;同时也便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诸如忠、孝、节、义之类,皇权主义、官本位之类,作出了惊天动地的批判。他们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那一段最为黑暗的岁月里,点燃了平民精神和民主主义的希望之火。这是元代曲家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粉墨功名》所反映的这一观点,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纲线而引人注目。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负盛名的三株奇葩,唐代诗人、宋代词人和元代曲家则是直接培植这三株奇葩的辛勤园丁。没有他们孜孜石乞石乞、薪接火传般地心血浇灌,便没有唐诗、宋词、元曲那花团锦簇、风光旖旎,至今尚令国人自豪、令世界叹奇的壮丽景致。《侠心剑胆》、《浅酌低唱》、《粉墨功名》三书的价值在于:它们在确认这一基本点的前提下,向我们揭示了当前重读唐诗、宋词、元曲应有的题中之义。三书生动地描述了唐代诗人、宋代词人、元代曲家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准确地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全面地勾画出他们在各自不同时代曲折的心灵历程和所拥有的文化精神,对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迪。(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赵永纪:错位历史的解读 (2002.12.12 10:36:59)
程郁缀:兴亡治乱的文化审视——“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 (2002.12.12 10:35:13)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