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雷毅
2002-12-12 14:39:51  来源:  
 
 80年代以前,生态学家远不如今天这般地受人尊重。在公众的心目中,那是一群爱钻山林的性情有些古怪的人,并且常常会在大好的形势下弄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诸如“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丧失”之类。不仅如此,他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大家感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如拓荒种地、改水筑坝却常常会受到他们的批评和反对,理由几乎总是千篇一律,若不是违反了生态规律那肯定就是会破坏生态环境。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形成一种印象:生态学是一门限制性的科学。

 其实,生态学不仅具有限制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门学者们普遍认为的具有颠覆性质的学科。不过,它究竟要限制什么进而又要颠覆什么,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以经济增长为主流的工业社会,自然是等待着我们去征服并向我们提供资源的场所。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我们要做的事是如何让自然方便地高效率地为人类服务。人既不在自然之中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上,是自然的立法者。然而,生态学却告诉我们,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是错误的,人不在自然之外,更不在自然之上,而在自然之中。自然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伙伴,我们所做的一切,连同我们的生存与繁衍都有赖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因此我们没有自封的特权。如果我们想使我们的文明延续得更长久些,我们就应该学会用谦恭的态度与自然打交道。显然,生态学要颠覆的并不是人类已经建立起来的现代文明,而是支配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价值观;它要限制的只是不顾长远后果的短视行为。

 应当说,在自然科学的各类学科中,生态学算是最人性化的了。作为一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的学科,它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它要求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解互谅和共存而非分离和对抗。它并不要求人类放弃已有的舒适和方便,更不会要求人们回到原始社会;相反,它只是要求人类审慎地利用自己超越于其他动物的智慧,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努力寻求一种使整个生命共同体保持和谐和稳定的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生态学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它的学科范畴而成为了一种新的价值范式。

 所幸的是,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痛苦反思之后人们终于有了觉悟。生态学开始从边缘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不过,早期公众对生态学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0年代以后人们才注意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对于这一点,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有明确的说明:“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我们现在则更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我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不久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联系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感到在国家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相互依赖的重要性。生态与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互相紧密地联结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之中。”

 从关心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到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看到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开始用生态学思维方式来认识我们的活动和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生态学,它就不再具限制性,相反而是具有了建设性。这种建设性蓝图生态学家们早在90年代就绘制出来了。美国生态学会前主席J.Meyer 1996年在美国第81届生态学大会上作了题为“面向未来的生态学”报告,呼吁生态学家创造性地运用生态学原理,探索并设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推动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生态设计、产业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人类社会创造一个积极的生态学。而今天,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生态设计、产业生态学已经成为当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正在为缔造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然而,建设可持续的人类社会不只是经济学家或生态学家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公众的力量不可忽视,而公众对生态学的态度和对生态学知识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生态学意识和生态学思维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生态学毕竟是专家手中的学问,如何将专家手中的深奥理论转化成通俗而平凡的知识却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在我国,生态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迫切但又很薄弱,过去我们的环境宣传主要集中在观念的更新上,但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学知识的传播就变得更加重要。不过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最近看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面向大众的《生态学前沿》读本,该丛书用轻松的笔调和通俗的讲解向公众展示了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这对于系统传播生态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一件恢复生态系统的好事。然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并不简单。把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变成美丽的花园算是生态恢复吗?不是。它只是一种园艺恢复而不是生态恢复。什么是生态恢复?相信读过《恢复生态学》你就会有所认识。这种类似的情形很多,但生态学能够给你作出合理的解答。

 在全社会经历了10余载的生态思想启蒙运动以后,公众迫切需要的是对生态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传媒又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生态学前沿ABC”丛书,共分《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产业生态学》、《地球人迟到的忏悔:恢复生态学》、《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时间舞台上的物种:进化生态学》、《追捕与逃亡:行为生态学》、《城市的迷惑与醒悟:城市生态学》、《解剖自然的小刀:分子生态学》7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