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被遗忘的科学“旅人”——读《弗里茨·伦敦——科学传记》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被遗忘的科学“旅人”——读《弗里茨·伦敦——科学传记》
李正伟
2002-12-12 14:47:37 来源:
一本科学家传记是应该用自己的情感来阅读的。
可是说来惭愧,在拿到这本传记的原版之前,我并不知道英国伦敦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伦敦,这个伦敦也并不是城市名,而是一位已故科学家的名字。不过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我不知道有伦敦这样一位很伟大的科学家,就在我查阅了大量词典之后,竟然发现有的科学家传记词典中根本就没把伦敦收入词条——我感到一丝欣慰,原来不只我一个人不知道“伦敦”。幸运的是,由我的导师刘兵相邀,我参与了伦敦传记第二章的翻译工作,总算稍微弥补了一下自己的缺憾。
伦敦1900年出生,1954年去世,在这短暂的54年时间里,他在哲学、量子化学、超导物理学和液氦的超流动性研究领域都有过杰出贡献。根据他在1953年获得过只有几位著名科学家如普朗克等人获得过的洛伦兹奖章,我们毫不怀疑伦敦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与海特勒合作的论文被认为是量子化学这一新的子学科的正式开端,他与海因兹合作提出的第一个成功的超导电性理论更为物理学界所熟悉。而且同其他科学家一样,他的很多理论观点受到众科学家如利努斯·泡令、罗伯特、马利肯、劳厄等的挑战,而他自己也经常不满于别人的观点。所以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早期的量子化学史,超导物理学史和超流动性研究史。
伦敦首先是以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的身份出现在书中的。伦敦本人最初所学的就是哲学专业,在现象学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亚历山大·普凡德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哲学论文,甚至有人认为其对现象学的影响并不亚于胡塞尔。从一般科学转向哲学研究是可以为多数人理解的,好多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都曾经是科学家或者从事科学研究,然而伦敦却“反其道而行之”。
伦敦之所以从哲学转到科学,是因为作为哲学家,他急于要与科学家讨论科学问题。然而,科学家对他工作的冷漠,也或许是敌意,没有留给伦敦更多的选择余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建议,新物理学入门处看门人都不得“接待窥探的哲学家”。他决定到主流的物理学中去工作。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然而,与其科学研究并肩而行的是他的孤独。与其他科学家比较,伦敦与众多德国科学家相似:犹太人血统,在那个时期必然与纳粹有关。而伦敦天生内向,按书中所说,他还有点孤僻,自从他以哲学专业的背景涉入物理学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孤独之旅。作为科学家开始其科学研究以来,他就一直没有摆脱孤独。尽管有爱妻娇儿的陪伴,有令人尊敬的老师索末非的关心,还有海因兹的手足情谊,可是他的一生仍不免孤独。这种孤独主要来自于在科学上的被隔离,这可以从伦敦的多次举家搬迁中看得出来。如果说在牛津为工作所累,为经济所苦的话,那么在杜克大学却更是由于学术上的被疏远。伦敦曾经说出一段话,透出了一股哀怨:“让我完全不能理解的这样一个事实,即林德曼3年前为了把我搞到这里来,敦促我停止我与巴黎的协商,他现在却说除了把我留给仁慈的慈善事业之外他不能为我做任何事。”这是发生在帝国化工基金在1935年即将停止后的事情,这一段时间也是伦敦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甚至困于生计。在离开牛津的时候,伦敦说过:“我将再次离开英国,我将去另外的异国他乡。”他的一生似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另外的异国他乡而奔走。即便到了他一直都认为是适合做学术的杜克大学,这种被孤立的感觉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却仍然与日俱增。在美国呆的3年时间里,伦敦没有发表任何东西。弗里茨几乎被美国、被欧洲遗忘。他感觉到他的物理学正处于最低潮,这部分是由于与外部世界缺乏交流,而其他大多数人则保守秘密。他深深地感到了一种隔离感。
不论是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科学家来说,伦敦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他几乎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这个过程直到生命将逝。他是一个内向的人,有点孤僻,早已远离熟悉的环境,永远身在异乡。这大概也是他的孤独所在吧。
但是孤独毕竟只是其生活硬币的另一面。尽管伦敦有点孤僻,可是这种孤独并不是伦敦想要的,他渴望与学术界有更多的交流。在与这种孤独的对抗中,伦敦成为自己热爱的量子化学、超导电性、超流动性等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书已读完,不知道是否可以把他与普朗克、海森堡等人相提并论,伦敦自己就曾说过,他避免“与薛定谔讨论热门话题,我们是年轻人,他是伟人”。然而,读完这本传记之后,我们还会认为伦敦在科学界无足轻重吗?
(《弗里茨·伦敦——科学传记》,(希腊)科斯塔斯·伽夫罗格鲁著,刘兵、柯志阳、李正伟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3.20元)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