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金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金融经济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金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金融经济学》
西南财大出版社 黄小平
2002-12-16 15:30:48  来源:  
 
 
 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书——《金融经济学》,虽然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金融经济学术著作,但作者并没有用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来阐述高深的金融理论,而是尽量兼顾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文笔流畅,观点新颖。该书从构思、写作到出版,历时三年多,是作者长期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书中,作者从现代金融发展所呈现的新现象、新特征出发,重新审视金融研究中的某些传统理论和认识,对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金融功能的演化以及金融作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理论探索。阅读全书,不难发现该书有如下特点:

 1.《金融经济学》是一本品质有保证的书。
 《金融经济学》是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精心推出的“中国金融论坛”丛书中的第一本,由中国著名金融学家、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曾康霖先生主著。在当今丛书出版成风的时候,推出“中国金融论坛”丛书似有赶噱头、追时髦之嫌,然而,中国金融中心利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长期形成的良好关系和合作优势,推出的该系列丛书是本着学术性、思想性、前沿性和可读性原则慎重精选出来的。能列入该系列丛书,其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该丛书密切跟踪国内外金融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紧密联系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于想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金融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个门,打开了一扇窗。如果你是一位金融业从业人员,该丛书能给你启发,开阔视野;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只要有基本的金融学知识就能读懂此书,帮你理清杂乱的头绪;如果你是一名学者,你会发现此丛书极具学术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   

 2.《金融经济学》是一本耳目一新的书。
 中国已经出版的金融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大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用经济学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分析金融问题,将金融理论和方法融合于经济学之中,建立金融学的学科体系,这种金融经济学模式实际上是对金融的经济学分析。第二种是把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限于资本市场.认为金融经济学是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三部分组成的。它强调以市场法则去观察金融问题,侧重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效果。第三种是货币银行学式的金融经济学,其建立在货币银行学的基础之上,其学科体系基本上是货币、信用、银行和货币供求均衡。它强调金融的宏观调控,侧重于宏观主体的行为和效果。

 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金融经济学》则是把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多而且把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来考察。像邮电通信、广播电视、信息产业—样,金融业已渗透到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不说大街小巷多于米铺的储蓄所,就是足不出户也能上网炒股,金融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金融业已成为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该书既遵循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又不是仅就金融领域讨论金融问题,而是把金融问题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去讨论,将微观分析和宏观考量结合起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将中国经济的现实升华到理论。

 3.《金融经济学》是一本信息含量大的书。
 除了研究方法的与众不同之外,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其内容的丰富,妙思不断。全书除引论外包括五篇二十章,洋洋洒洒约六十万字。在引论中,作者客观地评述了马克思关于金融作用于经济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金融作用于经济的经典理论。在这一部分中,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作者冷静地提出在适应和利用世界潮流的同时,要增强国力,注意国家经济安全和反对金融霸权,防范金融风险。

 在第—篇“媒介篇”中,作者除了讨论人们比较熟知的商品交易媒介外,还花大量篇幅探讨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媒介、信息媒介和清算媒介;信息媒介是当代社会赋予金融机构的新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的发展.金融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强化着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作者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对金融业的影响,从现代金融发展所呈现的新现象、新特征出发,剖析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在第二篇“渗透篇”中,作者主要讨论产融结合问题。在这里,作者强调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的相互长简单归结为实体部门或金融部门的片面性,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该篇的研究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在第三篇“主导篇”中,作者主要探讨金融主导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主导机制和资本市场主导机制。作者认为,无论是资源配置、财富积累,还是人类更高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金融的主导作用,金融主导是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渗透度的强化,是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的指引,是对经济资源有效组合的拓展。如果说,在上一篇中,作者是从金融媒介的功能出发讨论金融形态问题,那么这里作者则是从更—般更基本的角度来探讨金融形态这个新概念,为解释金融主导作用提供一个新视角。   

 在第四篇“本体篇”里,作者集中讨论了金融企业的组织形式与追求目标、投入产出与业务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者理性地分析了电子货币的出现和网络银行的兴起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基金的兴起能否代替商业银行?

 在第五篇“互换篇中,作者首先讨论了资产互换和负债互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换、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互换以及外币资金与本币资金的互换。在本篇中,作者既分析了金融活动中企业与家庭的微观行为,又对经济生活的管理者和推动者——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了探索,以期发挥政策的正效应.减少和避免负效应。

 综观全书,作者在吸收国内外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首次从媒介、渗透、主导、本体和互换五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既有对现代金融新理论、新特征、新情况的分析,又注重对经济金融变化规律的总结,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并使实际升华到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是—部继承和弘扬前人研究成果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适度超前的经济学著作。


来源:第15届大学版订货会特刊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