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确立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的原则——《课堂评价论》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确立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的原则——《课堂评价论》
2002-12-23 10:44:29  来源: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在确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为此,在建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表现在:

(1)具有良好的品格。他们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平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有艰苦奋斗、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有自律、自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乐观向上、活泼健康的个性品质。

(2)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他们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善于捕捉、收集和处理信息,有主动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

(3)有健康的体魄,同时有较高的审美情操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最优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建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根本目标。

2.应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念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合理教学观念的突破和超越上,体现出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现出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体现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教学观,具体为:(1)主体性观念;(2)交往观念;(3)活动观念;(4)结构观念;(5)差异观念。

(二)有效性原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教育评价在方法论上一个重要变革就是追求评价的有效性。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换取评价更多的有用性”。而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考虑更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其中,规范性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听评课制度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规范,也就是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规范要求。正是在这种标准的指导下,我国的课堂教学规范发展到了近乎僵化的程度。客观性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强调尽可能去除人的主观影响,努力追求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标准的倾向。但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对有效性的考虑明显不足,而事实上,评价的有效性应是评价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评价再客观、再准确,但如果有效性差,最终也很难达到评价目的,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使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认可和接受。要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达到有效性的要求,应做到:

(1)体现教学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就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既要反映社会对课堂教学的外在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对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2)体现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作为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要的学校教学活动,虽然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但在这些不确定性的背后仍然有其自身特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正确反映课堂教学应有的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把握,来指导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

(3)体现丰富的个性。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从教师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出发,考虑每一个教师和每个班集体的特点,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水平的高低,又是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性努力分不开的。中外教育史上有一大批优秀教师队伍,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教学实践创造了众多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他们所创造的每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几乎都与教师本人丰富的个人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这一方面说,课堂教学有着极强的个人依赖性,对它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另外,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形成性目的也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僵化的教条式的标准。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的巨大的创造力,决定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能是开放性的,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下一定的余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体现不同特点的评价标准。
 
摘自《课堂评价论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