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刘成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 2011年全国出版业<br>网站年会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2011年全国出版业
网站年会专栏
刘成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刘成勇(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
2011-11-28 10:04:08  来源:中国出版网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题目?是源于我们最近在做的一项工作,即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大家知道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从来没有五年规划,今年是第一次。柳斌杰署长在3月30日到信息中心调研的时候,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建设一个现代化机关、现代化行业的核心问题,是带动一切水平提高,决定一切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是政府工作和行业服务的重要支撑体系,对于我们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行政工作的效益极其重要,并明确要求信息中心今年要拿出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专项规划。

  一、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我们分析、研究、汇总整理了国家层面和十几个部委的信息化规划,有这么几个想法:(1)顶层设计分布实施。为什么要强调顶层设计?这个词本来是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词语,自从中央用了之后,现在很多层面上都提顶层设计。但是用在新闻出版信息化领域,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为什么?确实我们这个行业的信息化多少年来缺少顶层设计。(2)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后面我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今年我们的主题就是内容资源的多元化经营。(3)需求导向,深化应用。新闻出版行业更多的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4)示范引领,分类指导。下一步我会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进行分类指导,促进行业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我们国家最顶级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个规划很长,我列出九项战略重点:(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2)推行电子政务;(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4)推进社会信息化;(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这九项基本上涵盖了一个信息化规划应该涵盖的内容。前几天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论坛上,发改委高新司的副司长讲了“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他说十年来,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共建了以‘金’字工程打头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如金盾、金关、金财、金税、金审、金农、金水、金土、金保、金质、金宏等近百个重大信息化工程。我们的金版工程曾经一度想列到这个里面,但是很遗憾到现在还没有我们的身影。  

  二、“十二五”时期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
  “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电子政务网络,分内网、外网。二是五大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库:人口库、法人单位库、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库、文化信息资源库。三是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党政机关互联网安全接入7个工程。四是重要信息系统:全民健康保障、全民住分保障、全民社会保障、药品安全监管等,这29个中我们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库,也是和我们今天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还有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里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数字文化等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也把我们列入了现代服务业。《规划》指出“要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加工与数据库的建设等等。”
  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有效发挥科技对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由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发展处来主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开展战略研究,搞好顶层设计。要加强对重点文化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梳理、凝练有利于提升重点文化产品创造力、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需求问题。也就是每一个文化领域有哪一些共性的核心的关键技术,你没办法突破,用这个办法突破,针对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需求,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2)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3)大力培养人才,增强集成应用能力。(4)建设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盘子还不知道有多大,预计会在10个亿左右,但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把我们这个行业要解决的重大的、核心的、关键的、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这个工程来解决掉。

  三、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点
  我们还研究了十几个部委(水利、交通、教育、环保、卫生、安检、质检、广电、旅游等等)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当然我们更详细的研究了总署科技十五规划和数字化出版十五规划。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一般重点在五个方面:信息资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行业信息化推进、标准体系。

  (1)信息资源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还是国家部委10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经验,都是把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管理、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但相比之下,我们这个行业的信息资源确实建立了很多网络,但是没有整合,非常分散,这是跟我们相关单位现状有关的。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整个新闻出版信息资源的数据中心,建设一系列新闻出版数据库,包括机构库、人员库、产品库等行业基础数据库,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等内部资源数据库,还要建立版权、信用、监管数据库。
  信息资源整合思路: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支撑平台,下大力气扭转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在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企事业单位自主参与,逐步实现内容、版权、交易、监管等信息数据的无缝连接和安全共享。我们一定要建立全行业的信息资源库,这是我们的根本。结合苹果的事迹,大家看看亚马逊没有在苹果Ipad的冲击下倒下,不但没有倒下,而且还活得非常好。为什么我们国内做的那么好的汉王就不行呢?我想是信息资源建设。亚马逊的平台上有一百万种电子书,有102万种《纽约时报》最新畅销书排行榜中的109种,可是我们汉王上有什么?10万种,都是过了气的,谁会去买个硬件,看不到书呢。所以我觉得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我们新闻出版这个行业,传统出版单位,政府企事业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把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建设起来。

  (2)电子政务
  目前总署共有五家网站,总署门户网站、国家版权局网站、中国扫黄打非网、中国记者网、农家书屋网,这五家网站全部移交信息中心建设、管理、维护,总署党组织高度重视网站的建设工作,今年总署领导关于网站工作的批示就达7次,9月9日党组会就网站工作听取了信息中心专题汇报。
  下一步,我们将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构架,科学构建新闻出版系统网站群,整合署直单位、行业协会、地方省局、行业企业网站,解决目前总署的5个网站与地方网站、行业网站之间的信息分散、信息孤岛、运营封闭的情况。我们还要全面梳理总署各地业务部门,升级网站系统,提升全行业电子商务水平,实现政府信息全面公开、网上办事高效便捷、行业信息高度整合、公众交流实时互动,打造依托机关、服务行业、面向社会的以总署门户网站为龙头的新闻出版业网站。按照总署领导的指示,真正把网站打造成行业最高的服务平台。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行业统一电子政务传输网络和平台基本形成,新闻出版行业监管和服务信息系统(OA二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很快要通过验收,明年我想就开始部署实施了。国家版权监管平台(一期)、网络出版监管小型实验系统、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全国图书在版编目系统、“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成绩还是比较巨大的。“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全面整合在用、在建和拟建的新闻出版行业监管和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国家版权监管平台,新闻报刊出版监测系统,进口出版物管理平台,“扫黄打非”管理系统等等,消除信息孤岛,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这是署长明确的指示要求。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当前出版单位上报信息时要向上好几个数据库、较为分散的情况。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一个思路就是平台整合,业务集成。

  (3)公共文化服务
  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的理念,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全的网络。我们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农家书屋”手机版。农家书屋作为我们总署的一号惠民工程,是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我这里有一个数字可能比一定准确,到目前为止中央各地以累计投入75亿元,建成了39万家“农家书屋”,明年“农家书屋”将实现全国所有新农村的全覆盖。但是有一个问题,全国有2.4亿农民工,大部分平时基本上在城市工作,很难享受到“农家书屋”的重大成果,现在启动数字“农家书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农家书屋内部使用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上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物;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有线网,通过卫星接收设备在电视上看新闻出版物。但是这两种方式仍然无法解决2.4亿农民工在城市的文化阅读需求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向2.4亿农民工提供农家书屋的手机版,是一种覆盖广泛、便捷高效、及时实用的公共服务方式,可以落实六中全会《决定》里提出的“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者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这个任务。我给大家算笔账,中国移动平台上有一个手机阅读费包月3块钱,如果全国2.4亿农民工购买这个手机阅读的包月业务,一年是90亿,90亿可以解决2.4亿农民工在城市繁重的工作之余,文化阅读需求匮乏的问题,当然这只是说现在的状况,如果国家出面,政府方面可能变成30个亿,如果再让我们中国联通来建设,可能就是10个亿就够了,这个钱应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来承担,但是造成的影响和解决的问题是巨大的。
  六中全会《决定》里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我们认为这句话,新闻出版总署讲责无旁贷,但是我们认为仅仅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数字化还远远不够,还要搬上网,搬上手机,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东方文化恒久弥新的魅力,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知道中国古迹数字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大约有40亿字的古迹被数字化,出现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数据库,也出现了一批像首师大等很有名的古籍数字化公司。《四库全书统计库》现在一套150万,在日本卖了四套,在中国的我不知道。使用范围有限,本来都是免费的、没有版权的中国文化,但是全国人民享受不到这个服务。中国古迹数字化是一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色彩,应该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
  我们认为应该建设公益性的中国古迹基本读物网,一个文史哲本科生应该学习的古籍读物,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个外国人想了解的中国文化最精华、最基本的读本,一千种足以。

  (4)推进行业信息化
  根据《总署信息中心“三定”方案》,信息中心受总署委托对行业信息化建设行业指导,建立对口工作机制。我们认为,应鼓励以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与新闻出版业的融合创新,推动新闻出版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我们这一次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争取将新闻出版信息化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领导创新工程,加大对新闻出版信息化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自主研发支持力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企业信息化,激发企业用信息化进行综合创意的主体意识,支持企业向IRM、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华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行业信息化推进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想法:
  第一,出版物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中盘)。这个事情呼吁了很多年,六中全会《决定》也提出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我国现在出版物的发行割据、地方格局战乱纷争、改革开放30年的发行格局,反而不如30年之前的大跃进,各省都在搞地方割据,而且这种地方割据的趋势恐怕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每个省都在化解,开始联盟、兼并,但是要达到领导理想当中的大格局,那我想还是有很长时间的。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上,我们换个思路,从信息化角度,我们认为可以打造出版发行信息中盘,用信息流引导人员流、物质流、资金流。在人员流、物质流、资金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实现全国出版发行行业信息流的统一。把出版产业链上的出版社的图书信息、发行商的销售信息,甚至图书馆的书目信息聚集在信息中盘的大枢纽上,构建开放式、综合性多功能集成的出版物信息化平台,实现出版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互通,实现这个行业呼吁了多少年都解决不了的大中盘的梦想。
  第二,国家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版权问题大家都知道,目前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最大的短板之一。为什么是一个短板?就是因为现在整个行业版权信息分散,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版权技术信息和版权服务平台,技术信息、交易信息统一不了。交易过程中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平台,去查询这些权利信息、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为什么出版单位和运营商之间有那么大的隔阂?本质上是一个信用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完整权威的国家基础版权数据中心,承载全国范围内的注册登记的申请、查询、交易、管理、备案、版权信息公共服务等平台,为权利人和行业单位提供登记信息、交易信息、权利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和公共服务。

  (5)标准体系建设
  在标准体系建设这块,首先要说明的是总署信息中心领导的四个标准化信息的秘书单位,即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负责并协调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从标准体系和技术上保证新闻出版产业链上的上中下游信息类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十二五”期间,要建立覆盖全行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体系,涵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出版领域的信息采集、加工、标引、聚合、交换、发布、呈现、存储、检索、管理、服务、交易、评估、安全、版权等方面的标准。当然这个事情太多,我们也做不了那么多事情,时间有限,人员有限,所以我们遵循的原则是:顶层设计,突出重点,急用先行,分布建设。
  目的正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分了11个工作组,这11个工作组邀请了业内最知名的企事业单位,来帮助我们一起做这项工作,我们请了移动做中国手机出版和数字音乐,百度做网络地图,盛大做网络原创文学,这只是我们起草的一个方案,下一步我们会向全行业征求意见。在若干年之内把这几百个标准实践的时候,我们欢迎在座的行业内外的知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一起来帮我们解决行业数字化标准问题。

来源:中国出版网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