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年会主委会,尊敬的魏玉山先生、范军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组委会给我个机会,来到论坛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来这里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今天参加论坛的代表将近300人,300多家新闻出版网站中,有一半网站取得了总署出版的资质,还有一半没有获得资质,但是他们现在正在准备从事网络出版工作。随着六中全会的召开,一个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正在兴起,从网站报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这点,昨天开幕式还有论坛的反映来看也是这样。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互联网出版的管理。我们还有一半网站没有获得出版资质,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有一个风险。资质的问题,既有企业条件、能力方面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导向指向的因素,所以准入门槛涉及的很多,如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推及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准入门槛的问题与出版企业有关,与管理部门的资质也有关。今天就结合自己的有关管理介绍如何解决好网络出版企业取得准入门槛的问题,如何从制度层面促进网络企业做强做大。
一、网络企业准入门槛 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这里面有一个起始的过程。 1、准入门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后10到2004年。第一个阶段要从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现状说起,实际上整个网络出版在上世纪末后10年开始出现,以及开始发展。2006年、2007年、2008年的时候,主要机型还都是长城286,可能那个时候开始有了386,但还是拨号上网的方式,还没有宽带,在这个情况下国家就已经注意到了网络信息增值服务的重要性。2002年,当时是信息产业部制定的292号令,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互联网增值的服务管理。在292号令里面第五条就提到,从事新闻出版、医疗、教育,在这个范围内从事其他的增值服务就是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经营,到网站办理手续,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增值,已经讲到意识形态,涉及到了教育,涉及到了医疗,这是国家体制的。涉及到这方面的东西要进行审批,从这里引出了网络出版的概念。既然有这样一个内容出现以后,各个部门开始相应的配套,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当时的信产部,一起根据当时现行的情况制定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这个《暂行规定》是我们产业的第一个部门规章。2002年制定以后,全国信息增值的事情开始向各个领域扩展,尤其扩展到我们互联网行业。当时门户网站大量兴起,门户网站里面什么都做,有新闻信息的,有文学的,也有其他的。到了2004年,总署第一次批了50家,新浪、网易、盛大,还有一些政府的新闻网板,包括新华网、千龙网。 第二阶段,2004年到2007年。这个阶段因为批了第一波以后,当时的互联网的兴起或者泡沫就开始出现。从哪个方面开始发展,都在积极摸索。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急剧的下降。那时候出现了网络营运,短信救了他们,救了大一批产业,新的业务增值,业务量从其他门户网站急剧竞争中跳出来,这时候对资质审批就停止了。2007年网络信息增值状况好了以后,根据当时一些新的变化,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中审批,当时批准了将近170家,这对出版业发展态势向上的情况下做出的。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新的管理方案下来以后,机构重组,业务规定,加上网络基础条件的改变、增值,人们对这个理念的认识和技术手段的提高,都有了很大的丰富。所以2009年开始了第三次审批。总署也是从08年机构改革以后,把业务进行调整了,审批当时科技出版司的人调整到综合业务司,所有的审批都在综合业务司审批。那个时候到现在,刚来的时候我也问了一下,现在我们国家有组织的从事网络出版资质的一共有399家。399家里面国有资质概念应该是242家,有157家是非国有。242家里面传统出版单位包括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他们从事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杂志,还有其他的一些不同业务。157家的民营出版,主要是从事网络游戏,还有28家从事网络传播。 这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态势,我们国家总共有资质的是400家。实际上传统出版单位,大家在这个行业有一个数,我们的出版社是一个什么概念?580多家。传统报纸是2000家,音像电子出版社有600多家,杂志社9000多家。这几家合起来总共是1.3万家,传统出版单位以单位来计算是1.3万,我们的出版单位只有不到400家。这个比例是很窄的。如果把这个事情放在全国范围来看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比如说我们全国的网站按照工信部统计的到现在是580万,活跃的网站是350万,但是里面很活跃的就是能够开展盈利、或者是开展经营活动的上个月是183万。在这个大范围里面,我们从事网络出版才不到400家有资质,这就说明有问题了。这说明现在的状况与整体的发展态势很不相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不适应的状况呢? 2、网络出版这个概念我们是在不断认识和深化的过程。信息增值是从2000年被管理部门开始意识到、开始进行管理的领域,总署里把它真正的纳入管理,成为一个制度性的管理是2002年。这个法规颁布的时候,实际上当时整个业界都认为网络出版是把我们传统出版的东西,数字化之后出版转到网上,这个内容在《暂行规定》里面也体现到。第五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者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登载到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到浏览让用户阅读,或者下载。它的作品分两类,一类是以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音像品出版的内容,或者公开发表的内容,已经出版的出版数字化以后放到网上,以及别人媒体上发表过的作品摘过来,发到网上。第二类就是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你在网上原创的论文,科技的、医疗的、工艺的等等。当时的认识就是这个样,认识互联网的出版就是这么一个过程。2002年的水平就是这样。 后面随着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和各种技术发展,就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2004年就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业务形态,叫网络文学,这个网络文学就是原创,当时这个状况就是很多人在网上自己写小说。因为当时博客的形式已经出现了。博客形式出现以后,每个人可以直接往上面写东西,博客为你保留着。博客形式为网站拉用户,或者聚集客户提供了一个帮手。很多人利用这个方式在上面写东西,写一些论文没有人看,写一些故事有人看;写一般的故事也没人看,写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才有人看。还有人在日记里自爆,吸引眼球,吸引大家的访问率。还有一些人写各种各样的题材的网络原创小说。这个博客形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愿望,或者通过这个东西参与到互联网里。我印象很深的是写了很多军事题材,估计一些年轻的小伙子愿意看这个,他们有精力,有时间,有条件去上网。很多军事题材的小说,有些挺好,有的就是胡编乱造了。还有一些人在里面写不好的内容。 因此,网络文学一上来之后,反映大量网民有指向性上网现象出现了。既然有网民上网,就给开网站上的人闻到了吸引人气的味道。那些商家非常敏感,他们看到这以后就立刻主动地给这些网民提供便利。一方面搜集这些网络写手,一方面宣传这些网络写手。盛大最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就打造百万年薪网络文学写手。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搞了,你100万,我们做学者的有意见了,不公平。最后一看他们确实是正规地培养网络写手,再者他们是想做网络宣传,他们的宣传达到效果了。百万年薪网络文学写手这件事,很多网站都知道,不仅如此很多其他部门,还有中央高层领导也关注这个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策划案例,影响到了各个方面。我说这个事情的意思是,2004年网络文学兴起以后,在我们网络出版概念里显得异常突出了。 随着网络文学以后,2007年随着移动的技术手段出来以后,这些增值服务又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移动领域,包括手机文学、手机地图、手机游戏、手机杂志、手机图书这些东西都开始出现。显然,我们以前认识的网络出版的概念,又延伸到其他的概念,又从有线的网络延伸到无线的网络,有一个范围的扩大。这个范围的扩大,你不看它也扩大,你不管它,它也在发展,从管理者来看我们实在是眼花缭乱。正准备投入精力,认为它很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它又销声匿迹了。比如,诺基亚投放图片,一个手机带有摄影,刚刚出来,拍了很多图片,上传到他的网上。他们也想通过这个方式扩大影响,我们也认为他将来会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可是市场淘汰以后,他那个方式也不受人重视,又被其他的一些图库,还有其他的存储方式代替。 变化莫测的市场,跟马克思说的一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是因为这种概念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让我们很难。我们有很多专家,我们了解了很多社会研究机构,也在协助我们,也在帮助我们或者说他们在独立地开展这种研究,就很难对它进行一个定性的研究。尤其是到现在,当我们对网络出版概念觉得比以前认识的更深刻,更全面的时候,它还在变。像现在的储存,出现了云计算,出现了云储存。这种计算方式肯定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方式,对产业是有好处的,是一种机制的改善。新的认识出现了,我们的管理就得跟上,比如说云存储,这个跟我们极其相关。所以我们在判断规律的时候,要跟所有的现实联系起来。 《互联网出版管理办法暂行规定》2002年就出现了,一个是民营企业介入、互联网产业发展,这个东西怎么认识?从传统的过程来看,这个政策里面对出版领域民营是不能参与出版环节的。显然,这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来以后,里面有一个调动生产力的事情,如何生产,把它解放出来,不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是不行的。按照2002年来讲,三个阶段审批的单位只有400多家,民营游戏这一块没有在里面,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制度限制了这个现状,对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个制度不调整,不修改恐怕已经不行了。按照新的要求,我们各个方面都结合现在已有的在进行探讨。 3、我们准备近期对《互联网出版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进行修订,按照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仔细看一看,我们现在这个水平、这个状况,对互联网出版行业深入分析一下应该看出来,互联网出版这个行业也分了不同的环节。有前期的创意阶段,出版这个环节还是存在的,还存在着数字化制作,还存在着数字化的办法,还存在着数字化的传播。并不是一说互联网出版好像就是搞出版最前端的,实际上互联网出版也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也有不同的环节。从我们现在分析和掌握的情况看,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集中在数字化制作、数字化传播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数字化的内容是大量的,因此我们感觉这里一半的人都是在从事没有资质的。他们并不一定都想做出版,也可能有的人是想做其他的,都可以探讨,把意见反馈过来。要把出版环节搞好,在传播环节,在制作环节,在发行环节,在其他的环节里面,至少要不反对其他所有制的资本进入里面,介入生产。这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思路,指导思路有一些相应的制度,有顶层设计,我们也正在做这个工作。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完以后,让所有社会上愿意从事不同环节的出版单位介入进来。就像我们传统的319,刚刚公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在美国申报的压力下,319重新规定的那里面也是分出版单位的设立,还有印发、发行,但是名字都是出版环节管理。我们互联网也是一样可以。不要像2002年那样,划了一个整体。
二、从产业引导方向做一些事情 产业引导方向,也希望各位没有获得资质的网站和有资质的网站也注意这个事,将来也和这个制度有关。我们发展产业要考虑一点,不要跟在出版环节,我们制度设计是不允许外资进入出版环节,要跟我们国家大体思想应该一致,这涉及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在出版环节,我们现在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是不允许外资进入的。但是在其他环节是可以的,比如说在分销环节、在制作环节可以,但是出版的上游是不允许的。在座的各位,不管是有资质的,还是没有资质的,大家都是在从事互联网出版,或者正在准备从事互联网出版。 还有,大家如果做强做大了,我们的服务器一定要放在国内,这种要求也是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目前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服务器放在国内并不影响产业发展。如果有的要提出把服务器放在境外,这就需要考虑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放在境外的都有所图。
三、网站要加强编辑,编辑力量和编辑队伍的建设 网络出版管理条例有了一定的标准,那是最低的标准。一般的出版单位在编辑力量上是大大超过了那个上面的要求。这对我们传统的民营来说要求很高,有些民营其他单位从事网站基本的编辑力量都达不到,编辑力量随便找一个人就过来干。现在我们在制度上设计,以后将会出现,哪怕你不从事出版行业的,你从事的是专版,或者是数字传播的出版业务,你的编辑要实行编辑责任制,对你这个作品要署名。这个署名的要求不光是对作者出版作品的一种责任的要求,实际上对你整个从事网站的要求,不然社会公信力就没有了。为什么我们现在都相信什么东西还是要看纸的杂志才算数,印出来的书东西算数,网上的东西都不算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网上的东西谁都可以搞,没有公信力,谁都不相信。既然要把这个产业做成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翻番,必须要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下手。网络出版的公信力要跟传统出版一样。 因此,我们这个制度要设立好,要开放,或者说公布出来以后,将会有大量的出版单位介入其中,大量出版单位介入其中,同样他也要有很强的编辑力量在里面。既然有准入,也有退出;容易进,也是很容易出的。做不到要求就要出,这是一个配套机制。各位,以后在产业发展中,这些基础的东西大家要了解。我们很多网站编辑力量基本弄一群人上去就做,民营可不能这样,非公资本不能这样,这是你以后发展的增长点,可不能放一两个人上去,或者说整个团队没有编辑力量,那可不行。我们制度设计,强力推进,制度化要求,把我们国家整个网络出版水平提高。 还有产业发展上,有工程项目。明年我们有一个出版想法,准备和大的移动通讯商,今天网通也在参与,把新的传播方式与优质的传播内容进行结合,通过项目方式带动、扩大主流媒体,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在社会上的覆盖面和它的影响深度。这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明年在具体工作中,会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公布。也希望在座的网站,能够从明年的工作有一个新的起点。随着我们制度的颁布,如果获得条件将会获得新的准入。获得准入的单位在基本要求上配合总署的重点工作,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明年新闻出版业务网站年会将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业绩来。
来源:中国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