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大出版社倾情推出《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北大出版社倾情推出《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
2014-03-20 16:35:21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医生,不一定是亲人,却比亲人更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因此有时会比亲人还让你依赖和依托;医生,也未必是朋友,却比朋友更懂得倾听你的苦恼或病痛,因此更让你信任。医生,在你人生旅途中或许只有一程或一面之交,却有可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质甚至引导你一生的健康。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医和患,有时甚至是特殊的“生死”之交。3月19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仁心,我们一起敬畏生命---《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出版座谈会”上,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张抒扬教授对医患关系的感悟,让嘉宾们深深地感同。

  生活中人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形式体现消费的交易特征,独独医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花钱可以买任何商品,唯独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钱等价交换,多年在临床一线的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医学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治病救人提供着越来越有效的技术和手段,为生命更健康提供了可能。但是,医学越发展越告诉我们,医学并非无所不能,人类对生命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医学有太多的局限困惑着医生们。太多的疾病还不能根治甚至无法救治的现实,与“花钱就得治好病”的意识、医患关系被异化为消费关系和商业交易的现状,交织在一起,让备受敬重的医生职业蒙上了阴影。一方面在SARS那样的传染病爆发时,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恪守职业道德,前赴后继坚守防控第一线,无私和大爱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因此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尊重。另一方面,人们在期盼有更多好医生为健康服务的同时,又缺乏对医学的特性、对医生的职业特征更多的理解,有时甚至是误解、曲解,医护人员被伤害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

  来自官方媒体的消息,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致伤的医务人员超过1万人,已成为医疗从业人员受伤最多的国家,一位专家发言中有些哽噎,“12年前的今天,深圳一家医院就发生过患者用刀砍伤三名中医的事件。去年10月25日发生在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杀医血案,不仅让医护人员悲愤,每一个希望社会和谐的人都会有切肤之痛”。有专家感慨,令人担忧的医患关系现实面前,不少医生给患者诊疗的同时,既担心被伤害,又要小心谨慎防着被打官司。当然也不能否认,个别医生的确存在不尊重患者,甚至损害患者利益等有悖职业道德的行为。唯此种种,不仅凸显医疗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社会缺乏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也反映出医学人文性教育和医学人文关怀培训的欠缺和滞后,这不仅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制约着医学本身的健康发展。

  北大出版社在《执业医师法》实施十五周年到来之际,推出张抒扬教授主编的《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凸显社会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关注、对医学人文性教育的呼唤、对好医生的倡导。《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开始施行。法律明确了医生的职责和职业素养——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撰写《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的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执业医师法》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社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频频发生的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又现实地告诉人们,国家、社会、医疗机构,还须进一步重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加大《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力度,并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完善,而医生在健康的医患关系建立方面,应该,而且也可以发挥出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

  来自11家著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用触动自己心灵的从医亲历,记录了医生的仁心。《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中饱含真情的38篇文字,不是简单地写医德和医风,也不是用案例概念化地描述医患关系的构建,而是用触动心灵的从医亲历,记录可触摸的医学人文性。娓娓道来的所有故事,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让读者的心被揪着。患之情里,读者能感受医之心的具体可触;医之心中,读者能感受到患之情里因对医生信任和尊重,获得不是亲情又胜过亲情的生命尊严。

  医生,每天几乎都是在风险评估、责任担当和诊疗方案的抉择中如履薄冰,一位专家这么说出了所从事的医生职业特质。纠结的现实面前,想做一个好医生,是心态的历练,是心境的考量。尊重医生,是患者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医生尊严的体现。尊重患者,是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医之科学真谛的遵从。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个大写的“人”,都有一份尊严。医患间的交互信任,使得人与人的尊严在医患的和谐中传递,在医学的光芒中传导,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谈及多年从医的真切感受。

  “敬畏生命的医生,离不开倾听、专业、关切、担当、慈怀的仁心;尊重医生、尊重医之科学的患者,具有信任、沟通、尊重、合作、向善的宽厚之心。有仁心的医生,让遗落的信任回归。具有宽厚之心的患者,使社会重拾对医生评价的公允”,张抒扬教授这么对记者说。

  “不论执医生涯中我们因为救治病人需要冒多大的风险,仁心在,对生命的敬畏就在;宽厚之心在,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不会遗失。”

  “仁心,是好医生的共同心性。而宽厚之心,是敬畏生命的患者相通心地。仁心和宽厚之心在,担当就在,医患的和谐就在,医生和患者的尊严就在…”

  “仁心,我们一起敬畏生命”……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共同感受。一场新书出版座谈会,更像一次医生仁心、患者宽厚之心的感念会。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