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教育部社政司冯刚副司长讲话(摘要) - 维权工作会议专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维权工作会议专辑
教育部社政司冯刚副司长讲话(摘要)
2005-10-12 11:28:52 来源: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今年,教育部会同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对全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三部门认为大学出版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出版业重要的方面军,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大学出版社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出版产业的壮大。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出版社发展之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大学出版社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情况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三部委将认真研究,为大学出版社进一步的改革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法规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加之盗版盗印违法行为的猖獗,使得出版社的名誉、利益、经济受到极大的损害,出版社自身的权益保护也受到侵害。当前,大学出版社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选题的策划与开发,品牌的创新与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物在出版、印刷、销售方面也受到了侵犯,进而使出版社的权益受到危害。大学出版社对这些侵权现象深恶痛绝,这次维权工作会议,大家将围绕维权工作进行学习,开展交流和讨论,尤其邀请了王司长莅会指导,作精彩的报告。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一定会让大家进一步把握形势,明确思路,找准问题,更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也算是提点希望,供大家参考:
1.认真学习和交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来有所获,学有所得。大家要认真学习王司长的重要讲话,重点了解我国当前版权发展状况,有关法规的立法背景,有关法规的条文,树立维权的意识。学习会议提供的“合同文本”的说明报告,以及操作技术和操作法律问题讲座,规范出版行为。同时,大家要认真交流,交流维权工作的体会、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可以成功的案例来示范维权的有效方式。通过交流,树立维权的信心,增强维权的动力。
2.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做好维权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学习研讨的成果要落实和体现在认识的提高上,要认识到维护出版社的自主知识产权,坚决抵制侵权的违法行为,是落实出版业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出版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出版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高校出版社必须重视维权工作,必须积极投入到维权工作中。
3.抓住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出版社依法维权的水平。依法维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普法是基础,立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我们要重点做好或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出版社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自我维权能力;二是进一步促进政府完善出版社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使出版社维权有法可依;三是进一步做好法律贯彻执行的监督工作,实现法律赋予出版社的各项权利。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加强出版社维权能力建设。加强维权能力建设应注重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把握维权工作中的新情况,推动解决维权工作中的新问题,总结维权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新经验;切实提高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维权的能力,拓宽渠道,完善机制,争取获得支持;切实提高化解矛盾,调节利益纠纷的能力,维护好出版社自身的权利。
5.发挥大学版协的作用,团结和聚集全国大学出版社的力量,形成较强的集体维权方式,建立有效的维权机制,开展一定的维权工作。大学版协也可了解、搜集和推行大学出版社维权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个案,发挥团队的优势,推动具有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大学出版社维权的层次和水平。
同志们,维权工作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有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和有力支持,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开拓维权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推进高校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