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研社召开“中国—葡萄牙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第四次专家工作会议。该项目是外研社承接的第三个政府互译项目,中葡双方将在图书和文学领域开展合作。外研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中心作为该项目实施部门于2016年4月启动项目,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签订了整体合作协议,在书目筛选、版权和出版社联络、译者资源等方面共同推动项目,并已提出双向互译各20种推荐书目,其中葡译中书目于2016年已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批复,启动了相关图书的翻译工作。本次会议主要是梳理前期项目工作进展、进一步讨论中译葡书目,推荐译者等。
外研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中心总经理彭冬林首先感谢总局和各位专家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双向文化交流要有情怀,全面反映中葡文化,以对方能够接受的叙述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以互译项目为视角研究中葡文学文化交流课题等意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巩奇慧表示,外研社承接的互译项目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起到了窗口示范的作用,非常感谢外研社和各位专家为此付出的努力。希望在十九大提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契机下,中葡项目重点体现中国主题、中国故事,双方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项目。
来自澳门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们对项目进行了讨论,项目统筹澳门大学姚京明副教授提出译者需结合学术方向和自身优势翻译图书,要考虑巴葡和葡葡翻译的区别,中译葡方向需国内译者与国外专家合作,开拓葡方合作出版社等具体项目建议。
综合考虑图书影响力、版权情况、翻译出版难度、中国读者阅读兴趣等,专家们对第三次会议推荐的20种中译葡书目进行了增删修改,并对双向书目译者进行了推荐,下一步工作需补充并确定中译葡推荐书目,落实相关图书版权、葡方合作出版社合同谈判及完成重点图书翻译工作。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