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简谈策划编辑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简谈策划编辑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
薛志红
2005-11-22 13:45:57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2005-11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化浪潮方兴末艾,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这种环境使社会成员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使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的必备素养之一。从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看,编辑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的获取、优化、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作为肩负传播文化重任的编辑,其信息素养是编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点业界是有共同认识的,本文不必赘述,而笔者在此只拟结合一些出版实践活动,简要阐述一下有关策划编辑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问题。
 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是策划编辑信息素养的核心,也是策划编辑创造力的表现之一。要有效地利用与开发获取的信息,需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从众多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更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人说,编辑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创新性。编辑对作者交来的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我们的每一位编辑都在进行着创造性劳动。确实,编辑的工作源于知识的创新,他们的工作对象——书稿是作者进行知识创新的成果,编辑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即对书稿进行加工和提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作者知识创新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工作确实带有创新性质,编辑活动始终是一种创新活动。作为策划编辑,除了要具有编辑层面的创新外,更应该具有策划层面的创新,以自己独具的知识慧眼、敏锐的信息意识、畅通的信息渠道,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通过对已经出现、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及各种新知识的选择、重组、提升和包装,创造性地策划出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引导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的选题,特别是能够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重大选题和系列选题,并使这些重大选题和系列选题最终变成众多读者的心中至爱和案头常备。例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在80年代出版的《法律知识小百科》,就是在捕捉到当时社会上急需法律知识这一信息的情况下策划出版的。《法律知识小百科》出版后,该社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又策划出版了《当代百科知识大辞典》和《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真可谓,选题从信息中来,又满足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需求。
 作为策划编辑,对信息的开发利用重点体现在创新上。所谓“创新”,简单说来就是走出常规,突破传统,不落俗套,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策划编辑作为创新主体,贯穿其选题策划活动始终的是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话说中国》的策划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性地开发利用信息的案例。《话说中国》的策划编辑团队通过分析众多的国内出版的历史类图书现状,得到“既立足学术,又着眼大众,具有现代意识和表现手段,能够符合最广大读者需求的历史文化出版物,是一个空白”的有用信息,精心策划出一套大众爱看,同时兼具学术高度和一流出版水准的历史书。《话说中国》在内容方面的创新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突破了以往大众历史读物主要讲述大历史事件、政治斗争、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等内容的局限,有细节地、多方位地、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历史”。“二是突破传统的历史观,及时将中国史学界新观点、新成果生动地加以反映。他们在编辑过程中强调不但要有现代意识,还要有科学意识;不但要参考已有的史料,还要及时收集新的信息”。“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叙事模式,以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历史生活”。而在形式方面,他们更是匠心独运,创造了一种“从任何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的全新阅读方式。读者翻开任何一页,看到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和它的相关知识点。这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反复思考的结果。又如,《话说中国》的策划者充分考虑现代人利用网络的习惯,采用了网络页面式的设计形式,给历史图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每个历史故事的右上角,标画出了一个类似“导航条目”的区域,其中包括人物、关键词、故事来源和典故这几个节点,如此可对读者起到导读、分类、检索等作用,力图给读者提供有如网络般的快捷、方便的阅读途径;而且故事编号就相当于网址,通过卷末目录可以搜索到所有相关的知识点内容。正是这些出奇制胜的创新,让《话说中国》不仅在销售上取得骄人的业绩,更成为“上海出版人新创的一个文化品牌,其价值不只体现在文化传承、学术普及、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出版的新理念、新空间、新路径,呼唤和整合出版界与学术界的有效协作、双向互动,铸造和构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和出版品牌”。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策划编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它所出版的图书质量的优劣和市场前景,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兴衰成败。

 参考文献
 1.大型图书话说中国编纂出版,文汇报网络版,2005—08-09
 2.魏清荣,选题策划:编辑的支点,中华读书报,2005-8-10
 3.冯会平,论编辑的创新意识,出版科学,2004年4期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2005-1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