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浅议大学出版社两大关系问题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浅议大学出版社两大关系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家巧
2006-01-10 09:00:38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网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出版社已经由起初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出版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其活力充沛,潜力巨大。在出版业面临整体性改革,向市场化、企业化大步迈进之时,大学出版社的两大关系是应该理清的基本问题。
一、大学出版社与大学的关系:依存与反哺
大学出版社立足大学,必然也必须是以大学为本。
首先,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有赖于高校的有形无形资产。学校的品牌、影响,学科优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对出版社的发展关系重大。可以说,发展势头好的出版社往往处于名牌大学内,虽有个别例外,这个总体趋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大学出版社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与高校的资源支撑是分不开的。
同时作为传播文化重要载体的出版物的生产者,大学出版社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义务和使命,在整合学校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完善教材体系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有别于院、系、科研所的独特力量。
前段时间,《大学出版》杂志刊登了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9家大学校长的访谈,校长们一致认为,大学出版社有其特殊性,与大学不可分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大学出版社的改革方向不应完全脱离大学教学科研,不应与社会上其他出版社完全一样,不能够完全变成商业性的出版社,这是大学出版社最基本的定位。”校长们一致的口径,说明了大学出版社与大学的不可分割性,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学出版社是辅助实现大学功能的重要机构。
我社近年来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经过潜心努力,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实力得到长足进步。
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大学之大,首在文化。大学出版社浸淫于这种文化氛围中,能更细微敏感地捕捉校园文化精髓。利用图书形式,将分散的历史资料、零碎的个人回忆,凝固为集体记忆,是对大学精神的深度继承和阐释。我社在华南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校庆之际推出了《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思想文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名录》《历史的足迹——关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新闻报道》《金银岛诗词集》《金银岛散文集》《金银岛书画集》等书。这套校庆丛书浓缩了华工50年的沧桑历程,对于凝练、弘扬华工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于2004年开始运作的“华南理工大学名师丛书”是学校实施文化兴校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已出版《冯秉铨》《符罗飞》《张进》三册。这套丛书从深度挖掘我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一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师群像,出版后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对青年学子进行校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进行校史钩沉的同时,我社亦将眼光投入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建设,现已出版了《百步梯攀登计划优秀论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丛书”,“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丛书”,这些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化素质,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促进学术科研。身处新思想、新技术重要集散地的高等院校,大学出版社具有学术出版的先天优势。我校建筑学科在岭南首屈一指,全国范围内亦有相当影响,出版社以此为切入点,策划出版了《中国民居建筑》一书。该书由我校建筑系陆元鼎教授牵头,联合十几所高校50多位专家,以八年之功著述而成。这部百万字的巨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极大的文化积累价值,甫一出版,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建国以来关于民居建筑理论、史料最为翔实、印刷质量最好的一步书籍……可视为20世纪我国民居建筑研究之代表作”(张锦秋院士语)。《中国民居建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之喜获2004年中国图书奖。其出版及获奖,彰显了我校建筑类学科的优势,宣传了学校整体形象,同时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是一次三赢的盛举。
塑造教材品牌。教材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链条,出版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亦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近两三年,大学出版社有明显向教材回归的趋势,证明大学出版人对教材市场的理性认识。
近年来,我社提出并启动“创新教材工程”,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教材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反映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自动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MBA工商管理”等系列教材的同时,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联合全国多所高校相关专家,精心打造教材品牌。现已推出的“21世纪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国家工科数学教程教学基地建设系列教材”、“21世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联编教材”,突出了创新性、实用性、规模化,与教学改革紧密衔接,成为在岭南乃至泛珠三角有影响力的教材品牌。
大学出版社是高等教育与出版业两大强势产业联合产生的实体,其以高等学校为母体依托,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责无旁贷,这也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源。同时,出版社作为大学的一个窗口,可以向外界展示本校的文化传统、学术水准和科研教学成果,其良好形象也有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在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开发过程中,高校的人力资源、学术资源被有效利用、整合,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这些都促使了大学文化资产的增值。
二、大学出版社的社会使命与经济效益:兼顾与平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学出版社对自身定位日趋理性,大学出版社应承载的社会使命已达成广泛共识。“文化创新和积累是出版之根,学术和思想是图书的价值之源,图书产业是一种特殊产业,其市场化永远不能放弃对人文和道德进步的关怀,以便更好地为传衍人类文化、推进人类文明服务,而非单纯地追逐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急功近利者已将人文关怀、理论建设,轻忽不计时,我们应重温恩格斯说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将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双重并举。”这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对“深度出版”的一贯主张。
传承文明、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是大学出版社的社会使命。罔顾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无异涸泽而渔。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功不可没。大学出版社除了承担一般出版社的文化使命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学术使命。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办者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语)正是基于对大学出版社学术地位的尊重,美国的大学出版社以非赢利机构的身份坚持了学术出版的深度和高度。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所有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经济学奖得主的全部或者部分作品。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大学出版社不可能有如此单纯的身份,作为经济实体,出版社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维持生存,谋求发展。通俗地讲,大学出版社应该是保持文化和学术姿态,优雅地赚钱。这种两难处境,同时也是大学出版社与一般商业化出版社差异化竞争的基础。大学出版社是联系大学和更广泛的学术世界和大众社会的桥梁,其利润源应是充分利用学术和文化资源,辐射社会,服务大教育。学术和文化不见得就是锁链,在杰出的出版人那里,它可以变成“当空舞”的彩练。1902年,张元济抱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宗旨,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监理、董事、董事长等职。正是在他手里,商务由一个主营印务的小厂变成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他组织编写的新式教科书和工具书风行全国,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张元济的规划组织下,商务出版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译介以及中国古籍几大系列,其中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对当时社会有石破天惊的影响。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与张元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张元济的贡献与他本人的文化底蕴和他在学术界广泛的人脉关系是分不开的。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欣逢盛世,大学出版社应大有作为。通过修炼自己的文化实力,培育高素质的作者群体、复合型的有创新精神的编辑队伍,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一如既往,为学术进步、文化繁荣服务!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