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 中国编辑协会
第四次代表大会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中国编辑协会
第四次代表大会专栏
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桂晓风
2006-03-24 17:05:02 来源:《中国出版》2006年第3期(总第183期)
在新老理事会交接之际,我们深切感谢前三届理事会的辛勤劳动和杰出工作。十三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之下,在刘呆会长的主持之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之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编辑学会坚持学术研究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和为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针,在编辑理论、编辑史、编辑实务的研究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的工作,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创立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一系列严谨的工作规则,在业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宝贵的思想财富,在中国编辑史上写下了新的、重要的篇章。其中刘杲同志的贡献尤其突出。聘任刘杲同志为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叶至善等15位同志为顾问,就是全国编辑界共同心愿的反映。这既是历史的合理延续,也是新一届理事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刘呆同志还向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作了赠言。我们一定要记取老同志们的嘱咐,一定要十分珍惜中国编辑学会来之不易的好局面,保持学会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主要工作的连续性,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开拓学会的未来。
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想说八个字:责任、开拓、创新、人才。
第一,责任
编辑学会的地位和使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编辑工作的功能决定的。编辑业务是出版业的核心业务,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物的生命——质量,主要是在编辑环节决定的。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决没有减弱,而是更加凸显。编辑工作者和编辑学会必须继续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同时我觉得,还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另一个责任——文化责任。这是因为: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编辑应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自己的特有贡献,中国编辑学会要为中国编辑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发挥组织、充电、加油的作用。中国编辑和中国编辑学会要为建造中华民族新的文明大厦贡献心血和精力,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志存高远,大有作为。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在深层次起作用、长远起作用和全面起作用的力量,因而是最深厚、最强大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惟一的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也是惟一的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始终保持疆域的基本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大国。这“两个惟一”同时存在于中国决非偶然。其中有编辑出版工作的一份贡献。世界历史正反两面的事例深刻地昭示人们,只有始终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和发展民族先进文化,防止文化断裂,才能长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加突出。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必然出现恩格尔系数下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幅度上升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的重大变化,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经济的发展将更多依靠知识。依靠文化,部分文化产业自身将直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更把文化建设的功能提到厂新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有必要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战略性”和“全局性”这六个字加深即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毫无疑问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翻几番作为标志,还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在“十一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编辑工作有特殊责任,编辑学会应该有更大作为,因为:出版工作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出版物是文化传播和积累的主要载体,而且编辑的功能正在跨越出版领域,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延伸。
中国编辑为中华文化复兴贡献力量,有三点很重要:第一、要增强自己的文化责任感;第二、要提高自己产品——出版物的文化含量;第三、要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围绕这“一个增强”,“两个提高”,中国编辑学会有大量工作可以做。
第二、开拓
编辑学会一定要与时俱进,关注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开辟学会工作的广阔新领域。一般说来,新情况总是层出不穷的,“研究新情况”可以说是永恒的课题。但现在与平时不同,是新情况批量,集中发生的时候,是事物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部分质变从而发生阶段性转折的时候,国家和出版工作都处在深刻变动中。所以,研究新情况在今天不是一般的任务。而是不研究新情况就无法工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新的发展时期,面向新的出版业,面向新的世界,密切联系变化和发展着的编辑工作实际。密切联系正在为解决一系列新问题而思考和探索的广大编辑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去组织编辑理论(包括编辑人才学)、编辑实务、编辑史三大研究,去推进业内外、境内外两重学术交流,去培养和造就青年编辑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三类重点人才。
要开拓新境界,必须开阔视野。要看到各个领域的编辑工作,看到各种载体的编辑工作,看到各类专业的编辑工作,看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要进一步扩大,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不能只就编辑工作自身来研究编辑工作,要从文化,经济、政治的结合中来研究。 一定要关注经济,关注科技,关注改革开放。还要放眼世界,通过中外同业对比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编辑工作。
要开拓新境界,必须加强学习。中国编辑学会应该成为学习型团体。学会理事和骨干应该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很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学习的范。
要开拓新境界,必须扩大联系和合作面,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拓展工作的新区段。上海编辑学会经常面向社会开展活动,社会反响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要更加重视开展与港澳地区、台湾地区编辑界以及世界各国编辑界的交流与合作。
要开拓新境界,必须进一步增加工作的活跃度和有效性。一个组织的价值,主要是由这个组织的外部贡献决定的。如果一个组织很少开展工作,主要是自我服务,或者虽然开展工作但有效性不高,那么这个组织从根本上说可以取消。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积极有效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出版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编辑人才的成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并因此获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要增加活跃度,一方面要更充分地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有更多的积极分子。做一切事情都必须有积极分子。编辑学会最使人鼓舞的,就是在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都有一批有激情,有追求、有成绩的积极分
子。但是数量和质量都还不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积极分子,特别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中坚分子涌现。学会要为众纠积极分子脱颖而出和获得用武之地积极创造条件。
出版单位,高校编辑出版学。传播学院系,出版研究院所是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三大主力军。编辑学,出版学期刊是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重要阵地。我们希望三支队伍和有关期刊都能够更加活跃,各展所长,并且紧密合作形成互补优势和更强的整体合力。
我们特别希望加强与各地编辑学会的联系和合作,各地编辑学会的工作是中国编辑学会工作的基础。我们祝愿各地编辑学会的工作更加活跃,更有成效。
许多同志提出,中国编辑学会的工作要更好地体现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条件下大出版的格局,要反映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出版物等多种载体相互影响、集成发展的状况。还有同志提出,中国编辑学会要相应增设专业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其活动。这些意见都很好。我们有一些初步构想,会后将用各种方式进一步听取意见,并开展必要的调研。
第三、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学科建设进步的不竭动力。研究新情况的后续措施就是创新。新问题需要新办法来解决,新工作需要新思路来推进。困惑、苦恼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冲击和转制改企带来的难题并不是坏事,因为那是突破和创新的前夜。在新世纪新阶段,编辑学会一定要极大地振奋和激励创新精神,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为此要开展切磋和争鸣,要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学术研究中还要特别注意尊重和反映少数人的意见。
第四、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真诚地为编辑人员成长和提高服务是中国编辑学会的优良传统之一,要在新的阶段进一步发扬光大。“以人为本”有三重涵义。第一层涵义是编辑学会乃至整个中国编辑界的全部工作应该以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更多的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前面说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这里想再说一个观点:文化复兴必须以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作为条件,也应当以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作为标志。因此,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就是为文化建设服务,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这是中国编辑学会时刻要牢记的宗旨。
第二层涵义是编辑学会的各项工作要落实到编辑人才的成长和捉高上。编辑活动是编辑的活动。而编辑活动是一项崇高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活动,是一项需要人才而且能够批量产生人才的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编辑工作尤其如此。中国编辑工作既与世界各国的编辑工作有共同点,又有很大特殊性。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编辑事业是世界上编辑含量最高的编辑事业,也是奉献精神最强的编辑事业。中国编辑不仅是许多精神产品生产活动的组织者、扶植者、催生者,而且在从事编辑活动的过程中经常把自己的学识乃至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都无私地馈赠给了作者,他们帮助作品提升品质,达到出版水准,符合语法规范,使之适宜在大众中传播。他们站在作者的背后,把自己的劳动融化在作者的劳动中间而了无痕迹。在这方面有许多感人的事迹。中国作家协会向大会发来的贺信就反映了许多作家的感受和体会。刘呆同志为《中国编辑》写的发刊词《我们是中国编辑》,用精辟的、饱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编辑的情怀、品格、能力和追求,值得每位编辑研读。出版业的发展呼唤着更多更强的编辑人才。基于当今各种媒体覆盖面的巨大扩展,编辑的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民族素质,所以,编辑人才的质量至关紧要。我以为,中国编辑学会的业绩可以集中用“一个水准”、“一个进展”来评判,这就是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所达到的学术水准,在帮助编辑人才成长并获得施展聪明才智更好环境方面所取得的实际进展。
第三层涵义是编辑学会自身的工作也取决于人才。要在促进培育全国人才、编辑人才的过程中,使编辑学会更多工作人员成长为人才。
现在,编辑工作孕育和产生人才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新的大师级的人物还没有涌现,学者型的出版家还没有批量产生,还缺少达到相当于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水平的行业代表性人物,青年编辑中的拔尖人物还为数不多。要把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两大基本建设来抓。为此学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项重要工作是在业内外进一步宣传马克思芒义人才观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换选人用人机制。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编辑学会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组织和同仁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创出特色,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像党中央要求的那样,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大有作为,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前人的业绩。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来源:《中国出版》2006年第3期(总第183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