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数字化教学需求的反推下,各出版社都在为纸质教材配备数量不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开发、建设自己的教学服务平台。本文以复旦学前云平台为例,从构建背景、构建思路、架构与设计、运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一种成本较低的、维护较容易的、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教材教学服务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云平台;教学服务;微信公众号
在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课堂常态的背景下,单靠纸质教材已无法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这已经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为了适应高校教学数字化的发展态势,高校教材出版社亦与时俱进,在数字化内容与数字化平台两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开发或建设。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构建了数字教材平台、数字资源库、在线题库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构建了iTEST、iWrite等eLerning平台。这些系统或平台,功能全面、内容丰富,满足了高校数字化教学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教材的市场竞争力。
但这些相对完善的系统或平台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大额的投入:初期平台建设需要资金;数字内容开发需要资金;推广、运营、维护也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资金……实事求是地讲,如果出版社规模较小,或教材品种较少,或没有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是无法消化或支撑上述开发与维护成本的。
那么,中小型或教材品种相对分散的出版社,怎么克服成本方面的困难,以较少的投入来满足高校的数字化教学的基本需求呢?基于微信公众号与云服务器来构建高校教材教学服务平台,即可基本实现。本文以复旦学前云平台为例说明。
一、云平台的构建背景
1.微信与微信公众号的广泛运用
由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移动端(手机、Pad)的迅猛发展,微信已经成为几乎人人拥有的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公众号更成为一种主要的自媒体,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除了社交与自媒体功能,微信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有论者提出用微信公众号服务科学教学;也有论者的硕士论文专门探讨微信公号在体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职应用文写作中运用。
2.教学服务的迫切需求催生云平台的开发
笔者所供职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图书品种以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教材为主,兼顾一些幼教类图书;除编辑工作外,教材的院校推广及教学服务工作也由分社负责,有专门的营销人员。
在没有云平台以前,与教材配套的课件等数字资源一部分以书配盘的形式向用户(院校教师)流传。更多的是,用户凭借附在书末的课件索取表,与分社营销人员取得联系,后者靠QQ或邮件等点对点发送的形式流传数字资源。显然,这两种流传手段都非常落后,效率低下、费时耗力。
另外,如果某些教材需要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音频或视频内容,则靠商业二维码网站生成二维码,音频或视频资源则保存在商业性的云盘中。这种方法不仅资源的安全性无法保证,用户还要受到广告的困扰。
在上述情况与教学迫切需求的催生下,急需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经需求分析、成本预算等环节,出版社决定租用云服务器作为服务器,开发复旦学前云平台。笔者作为出版社的项目负责人,牵头开发了该平台,历经需求分析、实现论证、初期测试、数据导入、试验运行、修改完善等环节。
二、云平台的构建思路
1.应用功能分析
开发前,笔者对云平台的预期功能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对出版社编辑而言,平台需具有音频、视频、文档等资源的储存功能,并可以以二维码为端口与用户分享(二维码印在书上);对用户而言,通过平台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也可以获取图书的基本信息(如书名、定价、目录、样章等),还可以向出版社免费索取样书;对营销人员而言,可以随时随地地向用户点对点推送图书的基本信息;对出版社而言,通过平台可以获取各种数据,为精准的选题策划与推广营销提供大数据支撑。
2.应用场景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十分成熟及智能手机(或Pad)的使用十分普及的情况下,平台的设计必须考虑移动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教师这一用户的工作场景,可以分析得出:下载数字资源和上课展示课件,基本以台式电脑为主;浏览图书的基本信息,则可在移动端进行。
3.移动端的软件类别分析
对PC端,很显然,靠网页浏览器即可实现。移动端的软件类别则有很多选择:一是开发APP;二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用微网站来实现 。
经过分析可得:对用户而言,获取数字资源、浏览图书等行为,毕竟是低频行为,如果靠APP来实现,即使教师安装,在使用频率很低的情况下,很可能在移动端内存不足时卸载(其实,微信小程序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此外,APP的开发、维护成本很高,对一个出版社的下属分社而言,不太现实。
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微网站,是构建移动端较为适切、经济的方案。
三、云平台的架构与设计
1.系统架构
云平台由管理端、PC端、移动端构成。管理端由出版社管理员控制,功能是数据的导入、导出或删除;PC端和移动端供用户分别在台式电脑、手机(或Pad)上使用;移动端的微网站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的官方公众号“幼师宝”的菜单栏目链接。
由于云存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平台所需的服务器已经不非得使用成本很高的物理服务器了,而租赁大型的云服务器空间即可(故平台名称谓之云平台)。复旦学前云平台租用的阿里云服务器。
系统结构可用图1简单表示。
 图1 云平台系统结构示意图
2.模块设计
(1)用户模块及操作设计
根据预设的功能,笔者设计“图书及资源”“你想要的”“沟通你我”三大板块,三大板块又分成“我要样书”“活动案例”“微课教室”等若干小板块。具体可见表1。
 表1 云平台的用户模块
在PC端登录时,输入网址(www.fudanxueqian.com)后,点击“登录”,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初次登录需录入身份信息)。PC端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PC端界面
移动端登录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幼师宝”即可,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端界面
每种图书的详情页面与资源页面一一对应。图书的详情页面含图书的基本信息(书名、书号、定价等)、内容简介、目录、样章(内容预览)。浏览这些信息不需登录。具体见图4。
 图4 图书详情页面
资源页面分视频、音频、文件三类,用户点击可下载(需登录)。具体可见图5。

图5 资源页面
(2)管理模块及操作设计
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图书与资源,由分社管理员操作,不对外。主要模块有“图书管理”(维护图书的基本信息等)、“二维码”(生成二维码)、“文件”(维护资源),以及“我要样书”(对用户索取样书进行处理)。文件的上传与更新依靠FTP软件进行。
四、云平台的推广、运营及成效
1.云平台的推广
复旦学前云平台开发历时约1年,于2018年1月正式上线。上线后,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推广,让用户知晓并使用。一是依靠教材或书目进行推广,即在每本教材或书目的封底上印有相关信息。二是依靠会议进行推广,即在每次教材推广中,利用易拉宝或单独宣讲等方式进行推广。三是利用营销人员进行推广,即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营销人员主动推介云平台。
2.云平台的运营
云平台的运营由分社专人负责(由“幼师宝”公众号编辑兼),处理日常的图书信息或资源的新增、更换等;处理用户通过“我要样书”申请的样书;收集云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漏洞,与开发人员沟通修复;等等。
3.云平台的成效
复旦学前云平台正式上线至今已接近3年。运行以来,对提高纸质教材的附加值,对帮助用户开展数字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复旦学前云平台已有数千名注册用户,遍布全国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各种数字教学资源的下载量或浏览量很高(特别是在开学前后),和教材的市场占有总量高度一致;“我要样书”模块的申请数据的覆盖面与频率都较为理想,形成了出版社与陌生用户的良好互动(通过“我要样书”申请样书的用户绝大多数为未与出版社营销人员有联系的陌生用户),增大了潜在用户的数量。
同时,因为有了自己的平台,也促使编辑在选题策划中有条件考虑教材的数字化配套,使得“码书”(通过二维码呈现文档、音频、视频或微课等的书)的品种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五、存在的问题
毋庸讳言,复旦学前云平台是一个开发成本低、维护费用低,仅满足最基本数字化教学需求的平台,再加上缺乏专业的IT维护人员,在运行速度、稳定性及迭代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例如,需要对云服务器增容,提高运行速度;定期迭代,推出新版本,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开发微信小程序,使用户使用更便捷;等等。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