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上海大学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与青年学生代表畅谈学习感悟,共话青春梦想。
他指出,疫情期间上大青年是勇敢的,“不孬”,在校园封控管理期间穿着大白参与楼宇管理,展现出青年的勇气;上大青年是担当的,“不缩”,勇毅笃行,以实际行动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了最好的成就;上大青年是团结的,“不散”,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上大青年是勤奋的,“不懒”,志愿者勤勤恳恳地学习、工作、参与志愿服务;上大青年是阳光的,“不蔫”,展现出乐观、积极的个人状态;上大青年是理性的,“不涩”,展现出饱满的精神风貌,经受住了疫情考验,走在前列,成为当下青年的一个缩影。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上海大学出版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甘于奉献,主动请战,积极向社区报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化身为一个个“逆行”的志愿者,担任“大白”或“小蓝”,积极参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做一名合格的疫情防控网格员
讲述人:高晓晨,上海大学出版社社办副主任、图书二支部支委

3月18日,我结束了学校的封闭管理,开始居家办公。看到居委会发布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我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小区疫情防控的网格员,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的采集和通知等工作。我在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很多温馨,尤其是周边广大居民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包容。我这个临时的“基层网格员”会将这些感动一直铭记于心。
我所负责的网格涉及两栋小高层,共计29户78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9家、租户1家。29户邻居之间虽同楼居住多年却彼此并不熟悉。在楼组长的帮助下,我迅速建立了两栋楼的微信联络群。
组织云端音乐会和读书会
隔离初期,大家还觉得挺休闲、挺新鲜,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有些烦闷,我便策划组织了一场周末云音乐会,并得到了邻居们的积极响应,节目中有吹笛子的叔叔、有扭秧歌的阿姨、有弹古筝的老奶奶、还有弹奏钢琴的小朋友,音乐让原本不太熟悉的一群人很快拉近了距离,并在最后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我在网格群内和居民一起聊书籍、聊阅读,网格内的老师、学生甚至小朋友,纷纷前来分享其阅读的书籍,瞬间,疫情防控的网格成了学习和阅读的空间,让我这个出版人深受鼓舞。


不断改进,提高效率
在发放抗原拭子的过程中,我从同事那里受到启发,提醒每家在门口挂个纸袋,实现无接触发放。此举在网格内获赞无数,我也将此办法推广到所有网格员中,进而在整个小区实现了拭子无接触发放。进入每天抗原自测阶段,我的工作渐渐走向模式化,通知抗原时间、收集并上传网格抗原自测结果,随后再通知核酸时间,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无一遗漏地完成每一次的抗原自测和核酸检测。
当好司机,协助物资配送
第一次政府配送的物资,半夜才到小区门口,看到男生志愿者用电瓶车一趟趟地运送后,我和居委书记联系并征得同意后开车运输物资,从而快速、有效地打通最后100米的物资运送。在小区居民的物资团购工作中,我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团长,主动承担物资配送的任务,完成小区内蔬菜、肉类、纸巾等各种必需品的配送。针对小区内居民有非必需品的团购时,我也会在网格内善意提醒,做到非必要不团购,尽量不增加门口保安和物业人员的工作负担。
当好医疗保障志愿者,缓解邻居的燃眉之急
在做好疫情防疫网格员的同时,我还承担了居委医疗保障志愿工作。当有居民荨麻疹复发、夜不能寐时,我在与社区医院沟通无果后,在网格员群中发起求药信息,很快有其他网格内的居民提供了药物,缓解了这位居民的过敏症状,为她解了燃眉之急。当社区配药工作紧张、有些药物无法在二甲医院配齐时,我二话不说装备好自己就去了第十人民医院,按照居民的要求全部配好,并很幸运地为一位独居老奶奶一下配齐了十几种药。
在疫情防控攻坚战期间,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区做好“小蓝”,真心为社区居民服务,我觉得很荣幸。我坚信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我们很快可以重返校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