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谈编辑岗位的“准入门槛” - 《大学出版》杂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杂志
谈编辑岗位的“准入门槛”
王春阁
2006-05-29 10:13:31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进入一个行业需要什么资格?怎样进行资格认定?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这方面的具体规定都处于空白状态。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人才体制逐步形成并趋向国际化的需要,资格证这一从业认定的“准入门槛”已在全国铺开,“持证上岗”成为许多行业的明文规定。进入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开始有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与此相应,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也于2002年正式展开,做一名编辑从此也有了“准入门槛”,这标志着出版行业用人制度将发生重大转折。
出版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生产的产品起着传承文化、播洒文明,进而引导、影响社会风气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作用。在这个智力密集型产业里,队伍建设尤显重要,不首先解决人的问题,一切都将是无本之木。资格考试的施行,为保证合格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提供了一个鉴定的标尺。我们知道,出版社图书生产的各道工序中,编辑加工当属核心环节,作者的作品能否达到出版的水平,最终产生“益人”的效应,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的编辑人员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心,始终把出好书、推新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他们积极调研市场,关注信息动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书稿。进入加工阶段,他们又充当着第一“批判的读者”,以敏锐的思维、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作者提供极具参考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挖掘、调动作者的才华,使作品内容得以提炼、升华,最后实现高水准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的最佳结合。编辑专事文字加工,对语言文字有着极强的职业敏感性,他们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谙稿面出错规律,能够高效率地检错,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图书的“清洁维修工”。编辑加工书稿大到谋篇布段,小至标点符号,无不反复推敲,以给出最贴切的表述,最恰当的修辞。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还有相当程度的表现的大环境下,原稿问题普遍偏多,编辑人员的素质就更具关键性,因为他们是图书质量的最后把关人。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对增强业内人员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无疑是有益的促进。
多年来我国采用职称评定制度来衡量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主要依据四个条件:①学历;②工作年限;③外语考核成绩;④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专业水平还表现为图书组编工作的绩效)。这一制度的沿袭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照顾职称”、“关系职称”等,出版业内广受社会抨击的那些“职称书”便是这一制度的产物。这种低层次的重复出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屡禁不止的原因,就在于职称晋升中将学术水平量化成了字数。正如一位资深学者所述:“送到评审委员会的专著,数量越来越多,部头越来越大;而其整体质量,却似乎是在下降。看看近年重版的60、50、40、30年代的学术著作,相比之下,使人不禁感慨系之。”如今,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有望克服这一弊端,具体表现在:①一视同仁。每个人考查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不会因关系、资历而异。②不拘一格。无论原先在出版社的哪个岗位,只要有志于出版事业,愿意在文字、技术领域有所发展均可参加考试竞争,客观上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③内容针对性强。
目前,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只设立了初、中级两个档次,均含《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科目。分析2002年的试题类型,包括以下诸方面:(1)出版发展史常识;(2)现代汉语语法;(3)现代汉语修辞;(4)错别字辨析;(5)标点符号与数字用法;(6)量与单位国际规范;(7)逻辑;(8)汉语拼音;(9)汉字构成;(10)文学常识;(11)编辑加工;(12)古汉语基础知识;(13)出版印制常识;(14)出版政策法规。考试内容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主旨,着重检验政治理论水平、文字功夫和出版业务知识,有的放矢,实用性强。通过资格考试,设定了出版业的“门槛”,从源头上保证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杜绝“关系”、“裙带”等不良用人现象,遴选那些既热爱出版工作又具有编辑特质的适用型人才,为他们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最终达到提高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的目的。目前参加考试的资格仅限于出版系统内的人员,且需具备若干年的实践经验,这说明出版业是一个极具敏感性的特行,对人的全面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应辅以丰富的实际操作经历,才能满足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
出版业实行职业资格考试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前兆,它传达了“以人为本”、“公平竞争”、“质量第一”的理念,虽然操作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细节,但大方向已经确立。可以相信,这一措施对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编辑队伍,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执业环境,多出精品、造福后代功莫大焉。
[作者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