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多胞”古画鉴定与研究——《心相》研究方法举例
活动时间
4月25日(周二) 19:00-20:30
主讲嘉宾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
嘉宾介绍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美术史、古画鉴定与研究。著有《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千里江山:徽宗朝青绿山水与江山图》《寓兴:花木的图像史》等。策划、筹备有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等
活动简介
“双胞”“多胞”向来是古画鉴定中的重点、难点。本次讲座拟以《心相》一书中谈到的“双胞”《揭钵图》、“多胞”《洗象图》为例,判断其真伪、年代,并将着重强调图式、美术史研究在其中的作用。
在对双胞《揭钵图》的讨论中,作者注重利用高清图式细节的比对,认为晚出的临本会存在漏画、错画及处理不当等情形;并将其绘制、临仿置于唐宋佛画转型的背景中,探讨其年代、意涵及价值。在对“多胞本”《洗象图》的讨论中,作者认为图像细节的变化,是判断年代的重要线索,越是晚出的临本,在部分图像细节上越丧失原有的宗教意涵,并越趋于简单、粗陋;并根据假画后的真跋及结合画史文献,讨论了晚明之前人对《洗象图》的认识。作者认为,目鉴、鉴考结合仍然是古画鉴定的基础方法,同时注重发挥图式、美术史本体研究在佛画鉴定中的作用。
相关图书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订购
本书讨论了宋元明清佛画不同于晋唐佛画之特点、意涵及价值。作者立足于唐宋佛画转型的基础,一方面注重该时期卷轴画、壁画、版画等不同材质佛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启发,另一方面注重该时期画家、受画人(或功德主)佛教信仰的形态、方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目前学界对佛教美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晋唐,对宋元明清的佛教美术,尤其是佛教卷轴画的关注较少,该书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收看方式
多平台联合直播
主办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承办方
北大博雅讲坛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