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协办方
中共玉环市市委、市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时间
2023年5月20日
地点
北京友谊宾馆
会议将于2023年5月20日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从10点50开始全程直播,敬请期待。
直播通道
上午 10:50-12:20
主旨演讲:近现代刑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方法论
 【微信视频号】 点击图片扫码预约
 【B站】 点击图片扫码预约
下午 14:00-18:30
分论坛(一)
 【微信视频号】 点击图片扫码预约
 【B站】 点击图片扫码预约
分论坛(二)
 【小鹅通】 点击图片扫码预约
具体议程
主旨演讲:近现代刑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方法论(10:50-12:20)
地点:
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
主持人:
陈泽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发言人:
陈兴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二级大法官,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
张智辉,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赵国强,澳门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澳门刑事法学会名誉会长
金钟九,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会长、朝鲜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云海,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教授
Michael Pawlik,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
Saskia Hufnagel,英国玛丽女王大学教授
分论坛(一)
时间:
14:00-18:30
地点:
友谊宾馆友谊宫第5会议室
第一单元 信息网络时代的犯罪化及刑法变革(14:00-16:00)
主持人:
谢望原,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周加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姚建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发言题目:蓦然回首: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再反思
安晟助,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理事,国立济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从罗尔斯的视角重新审视罪刑法定原则
彭文华,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犯罪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化
姜 涛,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立法积极时代犯罪化的界限及其标准
赖早兴,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数据或财产:刑事案件中加密资产属性争议及其解决
江 溯,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发言题目:网络刑法的中国特色
张 杰,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处长 发言题目:论刑法中“人格评价”的凸显及刑事责任理论的展开
评议人(每人8分钟):
李邦友,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 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文峰,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钱叶六,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茶 歇(16:00-16:20)
第二单元 数字经济时代的组织体犯罪(16:20-18:20)
主持人:
黎宏,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白岫云,《中国法学》编审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王文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发言题目:“数字守门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完善
柳忠卫,山东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发言题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目的犯模式之法理证成
欧阳本祺,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网络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属性
王海桥,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犯罪的治理结构转变
耿佳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发言题目:阶序竞合的单位固有刑事责任
陈 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发言题目:中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实践及其延伸至审判环节的若干问题思考
史 蔚,暨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发言题目:企业合规人员的不作为刑事责任
评议人(每人8分钟):
魏 东,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邓子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 翔,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
陈灿平,天津仲裁委副主任、天津市案例研究会会长
分论坛(二)
时间:
14:00-18:30
地点:
友谊宾馆友谊宫第7会议室
第一单元 新型科技带来的犯罪问题(14:00-16:00)
主持人:
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曲新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王秀梅,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秘书长 发言题目:中国刑法中的涉人工智能犯罪
Luís Greco,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 发言题目:没有法官责任的法官权力:为什么不允许有机器人法官
付玉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数字足迹的规范属性和刑事治理
苗 苗,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发言题目:生成性人工智能及其刑事责任的比较研究
张爱艳,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生物安全的刑法保护
何天翔,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 发言题目:论深度伪造的刑事规制
王熠珏,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发言题目:利用数字货币洗钱的刑法评价进路
评议人(每人8分钟):
曾粤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 巍,云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张亚平,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 莹,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茶 歇(16:00-16:20)
第二单元 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刑罚理念的革新(16:20-18:30)
主持人:
刘志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汪明亮,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惩罚主义理念及其限度
韩 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激励性刑法规范与预防性刑法观的实现
石经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近现代刑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方向展望——以刑法的正当性根据为主线
王志远,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刑法
袁 彬,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发言题目:中国死刑制度改革路在何方——高铭暄教授死刑改革思想及其启迪
孙运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发言题目:积极刑法观视野下微罪附随后果的反思与应对
刘传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发言题目:犯罪附随后果的限制与适用
Jeffrey Kennedy,英国玛丽女王大学教授 发言题目:普通法司法管辖区的听证与量刑:超越司法孤寂的理论研究
评议人(每人8分钟):
刘树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孙万怀,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
赵 微,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
黄明儒,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演进与前瞻》 订购
为举办此次盛会,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全国数十位刑法学者撰文,共同推出这部《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演进与前瞻》,对新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经验、新中国刑法学的基本理念演进、新中国刑法学的哲学方法论、新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前瞻,以及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为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刑事法研究的新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经教育部1999年11月批准,首批成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刑事法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人大法学院坚实宽广的法学学科实力,以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刑事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