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概念自诞生以来,各行各业纷纷与其相结合,作为一直站在技术前沿的出版业,理应前瞻布局元宇宙领域。本文从元宇宙在体育教材领域的相关意涵出发,阐述了其为体育教材建设带来的新突破,提出了新要求,并以《运动解剖学》为例,介绍了建设思路、呈现形式及应用效果,以期为体育教材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有益的提示。
关键词:元宇宙;高校;体育专业教材建设;交互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建设[1]。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就教材建设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近年来,伴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基于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AI)等互联网和媒介技术迭代演进,元宇宙形成了文字符号影像呈现的新内容场域,打造了科技赋能传受交往的新情景场域[3],为传统教材的转型升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出版传播体系。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是建设文化强国、建成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数字中国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努力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是教育出版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履行社会职责的时代需要,是教育出版满足教学形式多样化学习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4]。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力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节点,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体育专业人才成为体育院校肩负的重大使命,课程与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体育专业教材(以下简称“体育教材”)高质量建设对于推动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元宇宙环境下,体育教材未来将形成更多的新业态,本文基于对当前体育教材融合元宇宙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阐明建设思路,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材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1 元宇宙在体育教材领域的相关意涵
1.1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术语来源于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在《雪崩》里,“Metaverse”即“元宇宙”,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提出[5],代指利用头盔、目镜、交互手柄等体验的虚幻空间。目前,关于“什么是元宇宙”的问题,学界尚未达成共识。2021 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的《深度关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6]一文,给出了关于元宇宙的如下定义:元宇宙是基于互联网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7]将其定义为: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虚拟世界或者说数字世界。概而言之,元宇宙即是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连接起来,或是“身世界”与“心世界”的虚实结合。
元宇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新的单一技术,而是由六大支撑技术组成,包括交互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通过VR、AR、MR、全息影像技术、脑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和应用层等,使用户实现沉浸式虚拟体验。沉浸式是元宇宙的本质,交互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改变传统教材的呈现形式、拓展教材内容时空,以及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等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故本文主要从交互技术的角度对元宇宙在体育教材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2 元宇宙与体育教材出版
元宇宙进入出版领域即元宇宙出版。陈洁[8]认为,一切元宇宙中所见的可交互内容生产皆可视作元宇宙出版。陈栋[9]认为,元宇宙出版是在虚实融合一体化理念的基础上,面向出版者和阅听者所营造的、多技术集成的沉浸式出版模式。基于以上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元宇宙与出版相结合,为出版的发展模式、技术选择、场景设计和发展趋势等都提供了新的赛道。目前,在体育教学领域,从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如由北京体育大学建设的“冰雪运动防护虚拟仿真实验”等[10];到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如由清华大学领衔建设的“大学体育虚拟教研室”等[11];再到体育教材建设,如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第二版)3D数字化教材[12],均已步入探索阶段。
知识传播是教材的基本功能之一,传播的最基本要求是需要有特定的载体和空间,加之体育的知识传播具有动态特性,因此,作为综合运用媒介技术的元宇宙是传播体育知识的理想工具。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元宇宙体育专业教材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满足体育教学实际需求,即“互联网+体育”、体育数字化、智能体育、智慧体育,通过纸质媒介与智能技术群相融合,以增强体育知识技能传播的交互性、沉浸感、多维化,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将学习内容虚实结合,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智能化媒介。
2 元宇宙为体育教材建设带来的新突破
2.1 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展示体育学科识记观赏内容
从认知角度看,知识可分为两大类:认知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13]。众所周知,体育属于操作性知识较强的学科[14]。同时,体育也是认知性知识学科。有趣的是,体育的认知性知识特征与传统的数语外认知性知识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体育的认知性知识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学生需要动态地、全面地理解这些知识。由于体育这样一种动态特点,促使体育教材和体育资源等要不断地向着可动化发展。过去,传统体育教材只能利用图片增强其可读性,如《运动解剖学》教材利用黑白线条绘制人物图画并标注运动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或以照片形式辅助讲解人体在运动时的形态特征;又如《体育史》《奥林匹克学》《中国武术史》等教材仅能插入大量史料图来配合讲解教材内容,导致很多内容抽象难懂,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元宇宙技术的出现,可将图片视觉体验由2D升级到3D,借助设备能够透视到人体内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对史料图进行还原,让学习者有更好的临场感。交互技术赋能体育教材识记类和观赏类资源中:第一,解决了知识点抽象问题。如可观察机体在运动状态下组织和器官的工作情况,清晰、直观地看到人体在做仰卧起坐时、进行排球扣球时有哪些肌肉在参与,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出现了哪些变化。第二,足不出户体验历史场景[15]。如“行走”在斯巴达时代观看其体育活动,观赏各个时代、地域的体育文物。第三,实现人物逼真再现[16] 。如与世界各地体育名人“共聚一堂”等。元宇宙的时空拓展性,不但丰富了资源的展现形式,使学习者加深理解和记忆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其可以通过“穿越时空的隧道”参与到古往今来的任何已知体育活动中,促使其文化认同更加深刻。
2.2 沉浸式场景体验:增强对运动技术的本质理解
体育学唯一的“本体性”知识即运动技术知识,运动实践是体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和最鲜明的外在特征[17]。学习一项运动技术最好的方式不是用文字和图片告诉他这个项目的动作要领是什么,而是真真切切地让他体验到、触碰到这个项目。元宇宙与体育术科教材的结合,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学实现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元宇宙具有的能突破时空与感官限制技术优势。通过在虚拟体育空间中设立多种体育教学、训练沉浸式场景,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时间维度,让学生在特定设计的体育运动场景中进行体验式应用性学习[18]。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只需学习者戴上 VR 设备,就能享受到不受环境限制的运动体验[19]。这一优势,使现实中需经费投入较大的运动也可利用元宇宙交互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实现。例如,在教室中,学生即可如同身在高尔夫球场般,挥着高尔夫球杆,进行高尔夫球练习。另一方面是元宇宙具有的指示和引导作用。通过投射的方式,或借助相应人体端点穿戴设备,学生即可独自跟着“虚拟老师”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这一优势部分替代了物理世界中的老师,使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动作、规范掌握技能,形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良好互动。
2.3 可重复实验环境:提升体育教材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实验教材是体育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有研究表明,虚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与实体实验同样甚至更好的学习效果[20]。结合体育专业实验课程的性质及已出版体育实验教材对实验的需求,未来元宇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为体育实验教材赋能:一是真实显现动物、人体实验情景,辅助实验技能培训。例如,《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材中的“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实验,需要学校具备能够进行活体动物实验的空间。按照传统实验教材构建的虚拟实验,既可为有条件进行实体实验的学校学生提供辅助练习的平台,又可为没有实体实验环境的学校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二是提供一个受限较少的实验平台,进行实体实验无法呈现或危险性较大或成本高昂的实验。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保健学实验》(第三版)教材,目前已实现纸质教材与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运动性猝死的风险筛查与现场急救”虚拟仿真实验的相结合,解决了在真实运动情景中运动性猝死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实验对象无法呈现的“瓶颈”问题[21]。
此外,还有一些应用性、实操性较强的体育类专业课教材,若在其中加入虚拟仿真资源也将大幅提升教材的感染力。例如,在《运动处方》教材中加入制订运动处方流程的虚拟练习场景及开具运动处方的软件等。目前,“运动康复专业”的部分教材,已将一些具有康复功能的体育电子游戏写入其中,作为运动康复训练的一部分。若能将教材中介绍的体育电子游戏和模拟康复操作的资源链接在教材中,不但可筑能课堂,还可助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2.4 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态度决定了学习的质量,而这个内在态度就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于漪提出“激发学生兴趣要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22]。元宇宙技术进入体育教材打破了“图文学体育”的静态模式,交互方式将由 2D 交互向更具真实的 3D 交互转变,使晦涩难懂的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讲解“动”起来、清晰起来,这正契合了——新。新技术赋能好内容,元宇宙多元丰富的衍生内容创作,使学习者需要某项运动战术分析时,便有知名解说等趣味性方式出现,即满足了学习者的——趣。与传统教材相比,未来的元宇宙教材不再是单一的阅读,而是将情景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针对性地设计场景、模拟情景过程[23],让学生在高度沉浸式的情景中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程志理[24]认为,从生活世界现实感的存在,一旦进入运动场域,无论是运动者还是观赏者就都进入了游戏状态,获得乐趣以及成就感的满足,身心愉悦。由此可见,元宇宙可设置的“情”是多于物理世界的。综上,元宇宙与纸质教材的结合,为教材中原有的知识赋予了更多的元素,使得在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即是——思。因此,在这样轻松、新奇、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会更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 元宇宙背景下对体育教材建设的新要求
3.1 强化政策引领,坚持内容为王
近年来,元宇宙技术在体育与出版领域的政策文件日益增多,为数字化体育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5]明确提出了“打造体育融媒体产品”的目标。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26]提到了智能体育和支持虚拟运动,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在出版领域,202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7]强调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创新运用,推进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8]提出了出版产业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目标。上述文件从不同层面对元宇宙时代体育教材建设的融合创新、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升级提出了要求。为确保元宇宙体育教材的有序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其建设的顶层设计。这包括健全元宇宙出版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标准体系、完善数字版权司法保障,以及明确牵头部门和监管部门等。与其他教材相比,元宇宙体育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内容具有的“体育属性”。它需要通过将人的身体活动和教材知识点相结合来完成学习。因此,教材建设的重点必须符合“体育属性”,关注教材使用者的使用行为,打造以应用为主、服务至上、示范引领[29]为原则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材。
3.2 理性认识元宇宙,关注其与教育的相关性
一个新现象出现,往往同掷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元宇宙可能会对现实社会及现有的规则造成多重冲击,如导致主体行动能力退化[30];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有助于提升技能隐性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元宇宙提供的多种“境”,可供运动员虚拟吃一堑,现实长一智,极大地推动体育技能和理论的发展[31]。 本文认为在元宇宙的世界里育人,需要对“教育限度”有所警惕和明晰。这种限度需要对建设的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思考:什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是可以通过元宇宙、进入元宇宙和在元宇宙中解决的,什么内容是没有意义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弊端的。例如,有学者认为,亲身参与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主体感受生命存在、进行心智淬炼的重要方式[32]。而又有学者认为元宇宙产生的脱域与离身将彻底改变以身体作为本体论的体育[33]。与体育相比,元宇宙与游戏的关系更为紧密[34],让参与者沉迷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此外,元宇宙世界极度依赖视觉,而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近年来居高不下[35]。如果体育教育进入元宇宙时代,在学习效能提高和学习资源丰富的同时,该如何平衡学生学习与屏幕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沉溺其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针对此,本文建议如下:第一,在选择体育教材资源呈现方式时,应着重考虑如何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合,而不是简单地让肢体摆脱物理上的束缚。第二,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实际目的,切勿本末倒置以技术为中心。第三,在研发教材数字化资源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心理、身体发育等因素。第四,在编写体育教材内容时,加入引导学生对元宇宙形成正确认知的内容,避免学生沉迷和成瘾,教其合理控制使用时间。综上,在将元宇宙引进体育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既提倡拥抱它,让它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提高效率,又不刻意地去接近它,而是结合体育教材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知识的特征,充分将元宇宙的创新元素用到实处。
3.3立足体育教学实际,创设元宇宙体育专业教材体系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边界不再清晰。但是,现有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还多集中于与单个数字技术的结合,如书中插入二维码,链接动作示范图片、技术讲解视频等,数字资源只作为教材的一个“点缀”,距离元宇宙的概念还相差甚远。目前,元宇宙教材建设的难点在于尚无针对各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元宇宙教学方式适配情况的系统性整理,即缺乏元宇宙教材体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元宇宙真正地与体育教材的编写、教学的使用相结合,是对新时代体育教材建设提出的又一个新要求。从教材建设的源头来看,首先要求体育教材编写者要与时俱进,提高对元宇宙的认识,拥有能够将元宇宙技术应用到体育教材中的能力。其次可尝试构建基于体育具身认知特性的元宇宙交流、互动、答疑、作业等功能的线上场域,创设体育教材元宇宙学习系统。最后可利用体育具有的超越语言、文化、社会的能力,以及元宇宙优势,将教材学习链接网络世界,与线上资源网站、全世界学习者相联系,拓展教材的边界及加强资源的互通。
3.4 产教学研四位一体,推进元宇宙体育教材高质量发展
元宇宙体育教材的发展离不开相应设备的发展和相关科研的成果。当前,与元宇宙相关的体育专利并不少见,如应用全息影像技术沉浸在冰川、赛场、星际中骑动感单车或跑步;在健身房里,与虚拟“健身教练”一起举铁;在定制的3D环境中,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等。但是,目前的元宇宙设备、产品还多集中于健身和娱乐业,针对体育教学实际应用的较少。若想让元宇宙真正进入体育课堂,现有的AR、VR、手部传感器、虚拟手套等基础设备还需向易携带、高性能创新,虚拟运动场地还需向低成本等方向研发。在产品设计上,出版单位可与设备制造商、内容制作商和高校科研所多方合作,共同建设出符合体育教材呈现与教学实际应用的设备与环境。另外,元宇宙功能的呈现,基础平台是重要支撑。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应持续优化元宇宙支撑环境,打造元宇宙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4 元宇宙体育教材的新实践——以《运动解剖学》教材为例
4.1 建设《运动解剖学》元宇宙教材的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学科,在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每一个体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运动解剖学具有术语较多,知识点烦琐,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等明显课程特征。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材大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插图多以黑白线条图片和静态运动动作图片为主,很难让学生清晰、直观、生动地理解“运动解剖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元宇宙环境下,进一步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体育消费者多元化、品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已然成为不可抵挡的时代趋势,体育教学和教材内容建设将成为其技术发展的受益者之一。新版《运动解剖学》教材拟通过新颖的数字资源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通过多类数字资源建设,形成现实体育空间与虚拟体育空间融合共生、系统的体育新形态,可令学习过程更加立体、直观、生动,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形态《运动解剖学》教材。
4.2 《运动解剖学》元宇宙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新版《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表现为高清彩图、高清视频、3D视频、AR动画等多媒介的链接聚合,目前已经建成;高级阶段将表现为利用元宇宙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在虚拟空间中整合多媒介、调用多感官,这一阶段有待在实践中演进。在初级阶段,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了40余个运动动作制作成肌肉人,利用AR技术立体化展示资源,该资源通过二维码将教材与动作资源紧密关联,支持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扫描书中的页面,放大、缩小,暂停、旋转,选择肌肉工作模式(向心工作、离心工作、支持工作、固定工作)观看人体肌肉在现实中的功能(图1)。通过互动,学习者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本为抽象的运动解剖学内容,还实现了沉浸式学习。在教材中嵌入移动AR技术,也是主动适应小屏、竖屏的碎片化传播生态和受众的阅读习惯,更符合时代特性,增强了内容到达的有效性和互动反馈的主动性[36]。在未来的高级阶段,将突破纸质教材的界面,实现资源与MR、全息影像等技术相融合,阅读者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入虚拟世界,全方位环绕观看人体在运动时肌肉的工作状态。这种集合在呈现方式、阅读体验、视觉效果等方面均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图1 《运动解剖学》教材AR资源界面展示
4.3 《运动解剖学》元宇宙教材使用情况访谈
为全面了解《运动解剖学》教材中AR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本文以开放性问答的方式选取了代表性高校的部分教材使用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1)学生对新型资源和呈现形式的态度。
(2)教师对新型资源和呈现形式的看法。
(3)AR资源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访谈结果显示,通过AR资源,学生们可以采用更直观、互动的方式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这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AR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AR资源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因此,与传统教材配套资源相比,新版《运动解剖学》教材中的AR资源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沉浸式体验:AR技术可以通过增强现实中的运动场景,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
(2)可视化呈现:AR资源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结构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AR资源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运动实践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
(4)跨地区共享:AR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和传播,不受地域限制,帮助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由此可见,新版《运动解剖学》教材中AR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现实与虚拟相连接的元宇宙世界正在日趋完善。与单纯的互联网不同,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相应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将得到重塑。慎思笃行、积极接纳、尝试改变,元宇宙与体育教材建设的融合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未来的体育教材,不仅在内容呈现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传播方式、技术支持、服务模式上也会打破制约。目前,元宇宙应用于体育教材建设,乃至体育领域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融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在抓住元宇宙给体育教材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客观、辩证地意识到事物本身的多面性。未来还需要对元宇宙相关技术融合到体育教材中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元宇宙对体育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晖.一本优秀教材是怎样炼成的[N].光明日报,2021-12-07(14). [2]田慧生.坚决落实国家事权 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N].中国教育报,2022-11-16(01). [3][15][36]夏德元,卢宇奇.元宇宙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像传播的新机遇[J].中国编辑,2023, 158(Z1):15-19+53. [4]陈晓光.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编辑,2020(01):4-9. [5]刘宏玉.基于“元宇宙”环境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究与展望[J].高教探索,2022(01):75-79. [6]管筱璞,李云舒.深度关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EB/OL].[2021-12-23]. https://www.ccdi.gov.cn/toutiaon/202112/t20211223_160087.html [7]龚才春.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R].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2022. [8]陈洁,陈琪.互动叙事:元宇宙出版研究的新视点[J].出版发行研究,2023,375(02):5-10. [9]郭栋.深度共融:元宇宙出版的创新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22,367(06):33-3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EB/OL].[2020-11-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11/t20201130_502502.html [1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EB/OL].[2022-5-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206/t20220602_634144.html [12]刘秀东.体育与健康[M].2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13]唐炎,孙倩,胡小清.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实践改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2):125-129. [14]张洪潭.体育教学的知识类属与理想课形[J].体育与科学,2007(2):18-24. [16]刘洪,戴国斌,岳涛,等.元宇宙背景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学刊,2023,30(02):28-34. [17]陈佩杰.建议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运动科学”一级学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2):1-2. [18]Claudia Repetto,Pietro Cipresso,Giuseppe Riva.Virtual action and real actio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comprehension of concrete verbs[J]. Front Psychol,2015,6:1-9. [19]欧阳亨星.“元宇宙+体育”的特色及发展趋势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10-12. [20]田元,周晓蕾,宁国勤,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8):42-49. [21]李焕春,段锐.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探索[J].体育学刊,2021,28(03):99-105. [22]于漪.抓住“新、趣、情、思”四字,让学生爱上学习[EB/OL].[2022-10-20]. https://learning.sohu.com/a/594040966_121346068 [23]郑玉冰,冯瑶.情景模拟式教学应注重四个环节[N].学习时报,2018-04-06(A6). [24]程志理.“元宇宙与体育的未来”笔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05):1-18. [2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8-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2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7-1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 content_5629218.htm?ivk_sa=1023197a [27]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22-4-18]. 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204/t20220424_666332.html [28]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28]. 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112/t20211230_666304.html [29] 谭方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的根本遵循、核心向度与实践理路[J].中国编辑,2023(06):4-10. [30] 王俊.元宇宙、生活世界与身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5):15-18. [31]吕乃基.人工智能、体育运动与莫拉维克悖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5): 11-13. [32]郭江浩,胡惕.迈向“元宇宙体育教学”:概念特征、功能透视与场景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03):27-35. [33]张震.体育元宇宙化的三条技术进路与三种未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6(5):7-9. [34]路云亭.作为游戏原点的元宇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5):5-7. [35]魏瑞华,张红梅,刘盛鑫,等.加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学预防与控制[J].眼科新进展,2023,43(01):1-6.
来源: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