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加强出版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第4期)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加强出版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第4期)
赖德胜
2006-07-03 14:15:30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自古如此,于今为烈。
于是,各国无不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去年12月,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并提出要重点打造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今年10月,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人才工作会议在甘肃酒泉召开,石宗源署长要求新闻出版界提高对做好人才工作在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聚精会神发现人才,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树立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破坏发展的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让新闻出版行业的各类人才都能从内心感到有干头、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真正把新闻出版业作为他们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
这个时候提出人才对于出版业的极端重要性问题,概源于三个转型。一是出版社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事业与企业虽一字之差,但意蕴及其运作却相差甚远,最大的差别也许在于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及这一导向所决定的内部设置及其运行机制。虽然对于大学出版社是否应该转制为企业,目前仍有很大分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总有一些大学社会转制为企业,而且即使确有部分大学社因种种原因不转制为企业,但其经济功能和市场性也会大为加强。这是一种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出版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加入WTO使出版业上下都有狼来了的感受,这也是最近几年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其实,对既有的出版社来说,压力何止来自国外,国内的压力同样逼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使出版产业链越来越长,使市场越来越细分,使进入出版领域的力量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强,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转变会越来越明显。三是出版手段从传统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出版的流程、时间和表现形式,现在的出版与2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知识获取方式。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这对出版的影响可以说是快乐并痛着。
为适应并推动这些转型,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宏观环境的规范当然紧迫,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样刻不容缓。大学出版社据说因背靠大学而在人才储备上比其他出版社更具优势,比如其编辑本科学历占7087%,硕士占2328%,博士占27%。但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出版社的经营者仍深深感到人才短缺对出版社发展的极大制约,因为出版社的发展除编辑因素外,出版发行和管理人才同样非常重要,而且,即使编辑学历高也并非就是市场能力和学术能力强。因此,各出版社能否在这变化了环境下获得新生并脱颖而出,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足够的人才,并为这些人才提供足够的激励和平台。
当然,出版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篇大文章,且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念法。但在现阶段,它也有一般性和共性,那就是桂晓风副署长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人才工作会议上所概括的八个方面:要科学规划,常抓不懈;以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为抓手,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实施重点工程,广纳人才精英;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养网络;建立保障体系,确保规划落实;加强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这八个方面也许主要是从政府角度来说的,但具体到某一个出版社,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