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注重特色 打造精品期刊(第4期)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注重特色 打造精品期刊(第4期)
彭松建(原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任大学版协常务副理事长)
2006-07-03 14:54:02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大学出版》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路程。它是伴随着我国大学出版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目前,《大学出版》已经成为大学出版人必读的杂志。突出工作指导性又注重学术性已成为它的特色。办杂志,我是外行;读杂志,从杂志里寻找自己所渴求的知识和信息,则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性需求。《大学出版》是我阅读和学习的园地,获得信息的源泉。正如一位大学出版界的老社长亲自对我说的,《大学出版》他每期必读,《大学出版》是他了解大学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信息资源。
《大学出版》能有今日之成绩,是经过几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领导和多位编辑的精心策划组稿和精益求精的编审打造的成果。然而,我认为,《大学出版》之所以受欢迎,盖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定位,第二是内容,第三是满足大学出版人的需求,等等。
作为一种杂志,它的定位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学出版》定位为大学出版人探讨学问和获取知识信息的园地。这是《大学出版》区隔于其它杂志的标示。相对于一般出版人而言,大学出版人有与一般出版人的共同之处,然而,作为出版人群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大学出版人有其自身的造诣和特点,有其自身需求的特色。这些年来,《大学出版》杂志始终关注着大学出版人的成长,注重突出大学出版人及其工作的特色。
作为一种杂志,它的内容决定了它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或地久天长。《大学出版》的内容围绕着大学出版业的管理体制、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之道,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机制,策划营销机制,大学出版社人才建设和大学出版业的内外交流与合作,等等。大学出版业不是孤立于全国出版业之外的荒岛,恰恰相反,大学出版业置身我国央央的大出版海洋之中,出版业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策划机制、人才建设以及内外交流,都与大学出版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出版人要遵循大出版业发展规律,又要探索大学出版业自身的发展之路,要探索办大学出版社的特色,要吸收借鉴国际间大学出版社的办社经验和教训,凡此种种,都在《大学出版》杂志历年历刊之中有所探讨,有所交流和有所发挥。只要大学出版业向前发展,《大学出版》杂志就有取之不竭的内容资源和延伸扩展的广阔天空。
作为一种杂志,它要受到读者的注目和青睐,就在于它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或精神需求。读者的需求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不说百人百种口味,我们大学出版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志希望《大学出版》多刊学术探讨文章,有些同志希望《大学出版》多提供出版信息,还有些同志希望从《大学出版》中获得工作指南,等等。正是从众多的需求中择其要点、重点而取之,才形成了今天《大学出版》突出学术性和工作指导性的特色。
在全国9000多种期刊中间,《大学出版》只是一个小弟弟。小弟弟也要抖擞精神,聚精会神地打造精品期刊,追求内容精、设计精和装帧精,成为我国大学出版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原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任大学版协常务副理事长]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