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周六)18:00
“CRUP大家谈”第35场
刘守英 姚洋
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
与大家分享阿马蒂亚·森和他的《四海为家》。
关于森的新书《四海为家》背后都讲述了哪些故事?
森的思想如何为中国实现经济转型、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作为东西方不同文明之子,森对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对当今世界有何意义?
直播主题
四海为家与发展故事
直播内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历时十年撰写的重磅回忆录《四海为家》近期在内地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森将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对经济、福利和社会正义的坦率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笔力雄健却又温情地讲述他年轻时的经历,讲述家、归属感、不平等和身份认同等问题,再现了他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的独特一生。
阿马蒂亚·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穷人的经济学家”。森不但是经济学家,而且是人文学者、人道主义者。他虽倾力于学术,但也分外关注现实。他一生致力于对饥荒、不平等、社会正义、身份与暴力、基本自由被剥夺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他呼吁世界各国改变对GDP的关注,转而关注更大的成就,关注更大的繁荣,关注更高水平的共享。阿马蒂亚·森也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他对中国的观察和研究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他对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高度的钦佩。
本周六,将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老师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与大家分享阿马蒂亚·森和他的《四海为家》。
直播时间&地点
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18:00


↑扫码报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主讲嘉宾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人大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从小在贫苦的农村家庭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务院决策咨询部门工作。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都是他摆在桌前的重要著作,当他在研究和政策中遇到困难时,就会一遍又一遍读这些书。他觉得,森的研究总体上是关于人的发展问题,而不同的发展模式背后是理念问题。
 姚洋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大国发院姚洋教授将森看作自己的榜样。他从 1988 年阅读森的作品开始,就深受其影响。他认为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对当下中国富有启发,要关注每一个人的“能力”,让每个人有基本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受到森的感召,姚洋也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由、平等等理念。
直播预约
 ↑B站有奖预约↑
 ↑抖音预约↑
直播书目
 《四海为家》 订购
本书由阿马蒂亚·森历时十年撰写而成,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生活回忆录,而是一部学术成长史,追溯了作者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思想发展、治学经历以及在学术界脱颖而出的内情。本书从1933年森出生时讲起,一直到他在1963年离开剑桥大学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执教,开启下一段辉煌的学术生涯。全书既展示了一个学术大家是如何炼成的,又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时代的面影,以及他对不少重要的学术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知灼见,是一部难得的现代学术发展见闻录。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