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为期5天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此次,浙江大学出版社携200余种精品图书、“走出去”重点出版物及高质量期刊亮相,全面展现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视野与文化担当。

书展期间,浙江大学出版社获得多项荣誉,如入选“2025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榜单;《数字货币:机器权力的兴起与数字秩序的未来》(英文版)荣获“2024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入围“2024—2025年艺术类图书、期刊进出口”榜单;《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获评“中国期刊封面设计精品展(2025)”推荐期刊。

同时,多项出版物入选BIBF精品展览。
图书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兰溪鱼鳞图册合集”、“良渚文明丛书”、《敦煌画研究(上、下册)》、“数字社会科学丛书”等精品力作入选BIBF精品出版物图书展。


期刊展
《世界儿科杂志(英文)》《国际肝胆胰杂志(英文)》《区块链研究(英文)》《世界急诊医学杂志(英文)》《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以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等10本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卓越期刊,集体亮相BIBF精品出版物期刊展。

与世界对话,精品图书展现
书展上,浙江大学出版社精选了多部重点图书进行展示,包括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第一辑)、“良渚文明丛书”、“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聚焦文博领域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记录理论创新的“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丛书”等。同时,还展示了多语种外版图书,如“良渚文明丛书”(英文、意大利文)、“中国基础研究报告丛书”(英文、德文)、《统筹城乡兴“三农”》(西班牙文)、《诗经注析》(意大利文)、《大国减负:中国税制改革的攻坚克难》(英文)、《何以良渚》(日文)、《锦城: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阿拉伯文)等,展现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丰硕成果。
此外,《策展笔记(第一辑)》《“肺”话:肺结节》《智能无人系统》《区块链研究(英文)》《亲历改革:与青年谈改革开放》《延安石窟艺术》《集成电路制造大生产工艺技术》《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古文明译丛》等获奖图书也在书展上集中呈现,这些成果覆盖文博、古籍、科技、医学、美术、语言、政治理论等多元领域,全面体现出版社的学术高度与专业水准。
促进交流互鉴,活动精彩纷呈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浙江大学出版社每天都有亮眼表现和精彩瞬间。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第一辑)成果发布
6月18日,“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第一辑)成果发布会在书展上举行。会上,赵海云副局长对成果发布表示祝贺,并鼓励浙江大学出版社继续把丝绸的学术话语讲好,进而把丝绸的大众话语讲出来,助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文化精神项目的国际化推广。来自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机构的国际专家也以视频的形式对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由国家文化机构、高校团队联合全球文博机构编纂,旨在系统整理丝路文化遗产,计划出版100卷,覆盖全球80余家博物馆馆藏。
携手WILEY出版集团共筑科技期刊国际品牌
6月18日,浙江大学出版社与约翰·威立(WILEY)出版集团在书展上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将在科技期刊发展领域开启深度合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与Wiley出版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围绕共建科技期刊集群发展、扩大期刊国际传播影响力、培养新一代本土与国际接轨的编辑出版人才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这不仅是中国高校出版社与国际一流出版集团之间协同合作的典范,也为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融入全球学术生态系统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出版品牌,为全球科研交流与知识共享作出积极贡献。
茶文化架设中外交流桥梁
6月21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老师在书展上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茶叶外交”的专题分享会,深入探讨了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王旭烽老师以个人新书《一片叶子落入水中》为引,生动讲述了茶叶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的历史演变。同时,她还提到,茶叶不仅是日常饮品,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向世界传递东方智慧。
分享会现场还吸引了来自阿联酋、斯里兰卡及其他南亚国家的海外读者驻足聆听并品尝茶艺师现场点茶。
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历史沉浮
6月21日,《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图书分享会”在北京万圣-优盛阅读空间举行。该书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何明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陶乾教授就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知识传播进行了学术分享。

本次分享会深度剖析了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历史沉浮,解读了战争时期出版业面临的困境与挣扎。在战争的硝烟中,施普林格出版社坚守科学传播的使命,依然坚持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展现了出版业在跨国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分享会形式生动,内容精彩纷呈、引人深思,收获了在场读者的高度赞誉与热烈反响。
深化合作,拓展全球版权网络
书展期间,出版社开展国际版权洽谈,与美国、英国、法国、阿联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知名出版机构及代理商(如剑桥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德古意特、卡努国际、EDP Sciences、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等)进行广泛交流。洽谈覆盖科技、医学、社科、人文、艺术、生活等多领域,就图书互译、合作出版、营销推广、文化交流等议题深入探讨,精准对接需求与市场趋势,为未来全球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本次书展上,浙江大学出版社集中展示了最新的学术出版物与前沿研究成果,并与多家国际合作伙伴展开深度交流,进一步夯实了出版社学术出版与版权合作的国际网络。未来,浙江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坚守“求是创新”的学术精神,持续推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助力国际学术交流与知识创新。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