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将跨学科教学从零散式开展、区域性探索上升至国家课程层面。
然而,很多老师发现,在尝试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常感到“忙、盲、茫”:
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找到不同知识间有机融合的“连接点”与“生长点”?
如何将宏大的跨学科理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学习活动和项目任务?
如何在兼顾多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避免主题教学沦为浅尝辄止的知识“拼盘”?
如何协调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形成高效的教学设计合力?
如何设计出真正能评估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
如何让精心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真实情境挑战中有效落地生根?
……
针对一线教师的困惑,我们特别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詹泽慧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詹泽慧老师是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跨学科研究专委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小学STEAM教育联盟副主任,深耕于跨学科与创新教育、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詹泽慧老师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学习进阶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思想,构建以“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证据集”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C-POTE”模型。“C-POTE”模型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多层次、复合化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为跨学科教学的“能手”。
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期待詹泽慧老师传授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秘诀?
01
本活动适合什么人参加
无论您是一线教师,还是在读师范生,只要您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疑惑,都可以参与我们的21天共读挑战!
02
您需要做什么?
1.坚持每天打卡,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踊跃提出您的问题;
3.请您写下您的读后感。
03
我们读什么书?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微课版)(订购)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微课版)基于“C-POTE”模型,通过“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证据集”的设计思路,系统介绍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知识及方法,有效促进学习者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方面的双向提升。
04
领读人是谁?

詹泽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香江学者,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跨学科研究专委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专家组总组长,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高校师范生赛道负责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小学STEAM教育联盟副主任,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教育测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智能名教师理论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学科与创新教育、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参编教材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荣誉。
05
您可以获得什么?
1.在21天共读打卡过程中,您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并有机会聆听《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作者詹泽慧老师的在线答疑;
2.《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限时特惠团购价(可开发票);
3.坚持10天及以上共读的朋友,均发送证书(电子版),出版社还将抽取10位幸运儿,赠送教育图书随机1本;
4.坚持21天共读的朋友,出版社还将抽取5位幸运儿,赠送价值100元的图书礼包;
5.优秀书评及案例分享,将有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或“华师高教与职教ECNUP”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6.积极组织成员参与的单位、团体,出版社还将颁发“优秀组织奖”若干,并提供图书奖励。
06
共读时间
2025年7月4日—2025年7月25日
07
共读安排
即日起-7月3日 报名招募
7月13日20:00 群内答疑
7月25日19:30 直播分享
08
如何参与
扫码下方二维码,备注“读书会”申请入群即可

(小助手会在每天10点、16点处理申请消息,请老师们耐心等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