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时代担当与使命践行
人大社自195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学术出版为核心载体,担当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验的传播者、学术传承与学术价值的守护者、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者的三重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验的传播者 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
自成立以来,人大社便直接深入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与大学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水乳交融、无缝对接,与理论创新共生共长,为学术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弘扬作出卓越贡献。建社初期,人大社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服务,出版了《毛泽东哲学著作学习文件汇编》(3卷)等重要文献,将党的理论转化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奠定了基础。为配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和全国干部的学习,陆续组织出版了一批经典著作注释,包括哲学系编的《〈自然辩证法〉简释》《〈唯物论和经验批判论〉简释》,经济系编的《〈资本论〉典故注释》等。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人大社,将视角转向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如何成为学者和社会的中介,一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图书面世,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经济科学文库”“法律科学文库”“知识经济时代丛书”“走向市场经济丛书”等等,不胜枚举,精选该学科领域内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力作,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力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中,“经济科学文库”是研究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探讨经济理论的高水平学术著作,不但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规划,而且被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称誉为“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必读书”。
近年来,人大社始终保持着以学术眼光解读阐释国家重大战略,并逐渐走出一条体系化的学术出版发展之路,以大型学术项目引领学术出版,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中国政治哲学史》、《中国民法典释评》(十卷本)等,挖掘中国经验,以学术出版助力主流话语建构。
人大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出版成果丰硕,业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重要出版阵地,是国内少数几家囊括“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所有国家级出版奖项的出版社。其中,连续8届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连续6届获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人大社在历次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都有重要学术图书入选,总数位居国内单体社前列。
学术传承与学术价值的守护者 在文化积淀中筑牢根基
人大社努力打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旗舰,从学术大家文集到系列学术研究文库,从汉译学术名著系列再到学术经典传承,出版众多奠基性、原创性、前沿性的学术出版著作。
汉译名著打开学术视野窗口。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迎来思想解放的春天,学术著作需求激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大社敏锐捕捉到国内学术转型的需求,启动大规模海外学术著作引进计划,以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科学译丛”,掀起中国汉译名著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以罗宾斯的《管理学》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的出版,极大推动了我国管理学的发展,对于我国经管学科的现代化和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等也都进一步拓宽了我国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领域。其中,“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学、哲学、历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精选了几十年来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领域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至今已经累计出版了近200种图书,是人大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大家文集凝聚学术成就丰碑。人大社始终坚持一个思想:学术专著才是出版社的立命之本,也是真正能够体现出版社价值、为文化积累作贡献之所在。人大社出版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价值、有重大影响力和保存价值的大家文集,为当代学术成就的存留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郑成思版权文集》推动我国版权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几乎涵盖了国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十二五”至今,人大社每年都有大家文集出版。
除了大家文集,人大社还出版了一系列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化累积价值的重要文集、文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吴晗全集》《百年清史研究史》等原创经典,为学科发展与学科理论建设提供支持。《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系统梳理了佛教哲学的核心范畴和思想脉络,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认为它是中国佛教研究的“奠基之作”“扛鼎之作”。《百年清史研究史》全书近300万字,不仅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南,更树立了国内清史学界的学术自信。
学术文库培育学术沃土。人大社以“学术沃土,思想摇篮”为愿景,追踪学术前沿、引领学术潮流。1980年代启动的“中国人民大学丛书”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文库”,集中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博士论文,反映了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对教学和科研产生了有力的促进推动作用。新世纪初,人大社又集中出版了“新生代学人文丛”“新闻传播学文库”等一批本土前沿理论著作。多年来,人大社已经形成经典品牌系列学术丛书,“法律科学文库”“社会学文库”“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等经典系列持续有新书出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选取当代中国法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经过半生学术积淀的体系性成果汇编成集,丰富了中国当代法学理论资料,为推进国家法治进程作出了贡献。“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对中国近代思想人物的汇编整理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堪称空前。这些学术著作不仅赢得了读者、学界和社会的认可,而且屡次摘得各项国家级奖项和荣誉,人大社的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成为人大社巨大的无形资产。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者 在时代召唤中开拓创新
2022年以来,人大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号召。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显示的中国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中,人大出版社在15个学科中名列前茅。2024年,中国知网发布各学科领域的“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2014-2023)榜单”,人大出版社荣登哲学社会科学全部8个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榜单。
人大社努力当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者、排头兵、先锋队,出版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自主知识体系相关丛书。其中,2023年推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今年4月,为进一步引领学界对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开更深入的原创性研究,策划出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第一批规划24种书,为建构和发展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的知识读本,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与应用,矢志打造一套能够全方位展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就的扛鼎之作。
21世纪以来,伴随学术研究呈现跨学科、国际化、数字化趋势,人大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在版权输出领域高举“中国学术”的旗帜,形成鲜明的出版特色和巨大的品牌价值,成功走出了独具人大社特色的“高端学术国际出版”品牌之路。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类图书(含主题图书)是版权输出的核心产品,占版权输出总量的90%以上,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的比例保持稳定,约占总量的60%以上。
数字化赋能方面,人大社完成了从文献到学术平台的构建,学术出版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将100卷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列为核心资源进行数据化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中国历代思想史完整的思想谱系和数字化学术生态。该数据库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引入更多专题学术资源,使库内资源量保持持续增长。“中国审判案例数据库”建立了系统高效的内容更新机制,保证数据库内容的及时有效、丰富权威。两个数据库产品自2018年投入运营以来,海内外已有包括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在内的700余家用户,覆盖用户数达2000万人以上,打造中国学术出版国家名片,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从版权输出到领军全球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本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使命。人大社在这一进程中脱颖而出,以卓越的版权输出成绩、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和备受认可的品牌影响力,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领军者、排头兵,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显著贡献。
聚力“走出去” 版权输出连创佳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人大社牢记嘱托,深耕中国主题和中国学术两大出版领域,打造独树一帜的中国图书“走出去”特色和品牌。
自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人大社便积极投身国际交流与版权输出工作。至今,人大社累计向海外输出图书3300余种,这些图书聚焦中国、聚焦当代、聚焦学术,深入海外本土市场,用学术表达介绍当代中国发展成就,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出版13个语种的《大国的责任》与16个语种的《人民币读本》,澄清了西方经济学者鼓吹的“中国危机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谬误,客观上扩大了我国经济发展观和政治制度理念在国外学术舆论界的地位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丛书首次出版就同时推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一经出版便吸引了国外出版公司的广泛兴趣,出版俄文版、波兰文版等近10个语种。
人大社根据国家战略布局,把“走出去”工作作为人大社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机制上重点保障“走出去”项目落实,2015年成立国际出版中心专门主抓“走出去”工作,一大批高端学术著作和重要著作版权得以输出,标志人大社不仅在版权输出量上走在全国出版业前列,而且形成了以理论输出、学术输出和精品输出为主的“走出去”特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人大社连续9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连续11年位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单体社综合排名前两名,荣获2018年度“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是该年度获奖的唯一出版社。2019年的印度新德里世界书展上,人大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荣获“优秀出版人”奖,成为该届书展上唯一获奖的中国出版人。
人大社“走出去”工作持续提质增效,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输出版权占90%,学术著作8成以上销往全球各大图书馆、研究所及政府机构,获批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单体出版社排名第一,保持了人大社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排头兵地位。
深耕国际网络 架起文化交流之桥
为了让中国的人文社科精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人大社积极拓展海外合作,与全球知名出版机构深度联结,海外合作伙伴上千家,构建起一个纵横世界的出版网络。
2005年,人大社就已经同包括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在内的几十家著名国际出版社、出版公司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关系,合作伙伴遍及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
人大社很早便制定了“走出去”战略,明确了搭建中国学术海外传播资源平台,搭建中国学术成果海外出版平台,搭建中国学术图书海外发行平台,搭建中外学者交流、对话平台的战略目标,注重与国际顶尖、行业顶尖、所在国顶尖的出版机构合作,截至目前,已与世界60多个国家的千余家出版机构与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关系,与世界一流出版社合作的项目达到60%以上,累计输出40多个语种的图书版权,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推广到全球文化市场,走出高端学术出版国际化特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多文版大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与劳特利奇出版社打造的“中国视角”等重点图书品牌,已经合作出版70余种。
人大社还一直积极参与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被确定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经典著作互译项目主承办单位、中泰经典著作互译项目主承办单位和中国—伊朗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协办单位。此外,持续实施推进企业海外本土化,先后在以色列、罗马尼亚、蒙古、土耳其、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持续承担着在中外高校间传播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功能。海外机构的筹备、成立和出版工作紧密配合国家领导人高访,有效发挥图书沟通民心的作用,成为国家形象对外宣传、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是实现出版物本土化、建立品牌影响力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领航“一带一路”出版 构建文明互鉴新生态
2017年,由人大社发起,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2019年,该联盟更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目前,合作体已经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8家成员单位。成立以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推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外出版交流合作中持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自成立以来,合作体先后在中国北京、伊朗德黑兰、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智利圣地亚哥举办5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有力推动大量中国主题图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翻译出版与广泛传播,着力提高中国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文化感召力、国际舆论影响力。合作体两次被列入国家级的成果清单,2019年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成为国家级国际出版平台;2023年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
通过合作体,人大社有效利用国际出版资源,谋篇布局中国图书国际出版的全产业链发展,真正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加速器”。通过合作体成员提前介入合作图书编写,在国外成功推出了《尼泊尔与中国》《我眼中的中韩关系》《在华俄罗斯新闻出版机构研究》等图书,取得良好的影响和效益。合作体成员还把一大批中国图书翻译成不同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中国图书签约数量逾6000种,一大批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图书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友谊的见证。
此外,合作体大力推动中国图书进入海外图书主流渠道和重要馆藏,中国图书的海外分销发行能力不断增强。成员图书销售到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等50余家全球知名大学图书馆以及40多家国立图书馆,进入阿拉伯国家50多所高校图书馆和大型连锁书店,覆盖中东和北非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也逐渐扩大影响力。
人大社坚持“三个聚焦”“三个顶尖”,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早已切实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领军中国出版“走出去”,切实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