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盛大启幕,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设置真理之光、阅见中国、陆海之约等主题展览,对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出版力量,重庆大学出版社为本次书博会带来参展图书约500种,主要涉及社科、艺术、科普及学术图书等类别。今年恰逢重庆大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出版社在书博会期间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探索文化传播新图景,展现校园文化新风采,彰显大学出版社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的责任担当。
书博会开幕式后,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一行在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重庆展区巡展指导。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展位前,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陈晓阳向胡和平副部长重点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50卷)的出版情况,该合集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支持的大型出版项目,已入藏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
在“陆海之约”展厅,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向胡和平副部长一行介绍了“陆海书系”出版情况,并以重庆大学出版社策划的“陆海书系·物的流动与全球史丛书”为例,介绍了推动共同阅读、探索构建全球文明对话阅读网络的设想。
文化创新 首届大学校园文创展启幕

7月25日,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以下简称“大学版协”)主办、重庆大学出版社承办的首届大学校园文创展启动仪式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文创展作为书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聚焦高校官方授权文创产品,集中呈现了全国30余家高校的文化创新风采。

大学版协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重庆大学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大学版协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陈晓阳,大学版协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曲春波,大学版协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大学版协秘书长代根兴主持,来自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集团、四川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新疆大学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20余家大学出版社领导,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官方文创授权单位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邓绍江致欢迎辞,他代表承办方重庆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摇篮。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与创意的结合正逐渐成为展现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创意和形式将大学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到一件件精美的产品中,让人们在使用和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大学的魅力与内涵。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与各大学出版社共同探索校园文创的发展之路,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带来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价值的产品。
李永强在致辞中深刻阐释了展览主题“文韵学府书香校园”的内涵。他表示,“文韵学府”是大学的精神底色,“书香校园”是大学的活力源泉,此次文创展正是“文韵”与“书香”的集中绽放,校园文创将大学独特的历史底蕴、学术精神和知识活力进行生动转化,让大学文化变成可触摸、可携带、可分享的温暖存在,让“文韵”真正走进生活。他期待通过展览让各高校分享文创开发经验,探索“文韵传承+书香传播”的新路径,让大学文化在创新中更有生命力。未来,将继续联动各高校,支持更多师生从“文韵学府”中汲取灵感,从“书香校园”中获取养分,让文创产品既守得住学术初心,又接得住时代地气,真正成为大学精神的“移动名片”。
此次文创展的展品由各大学出版社或学校授权单位精心打造,集中呈现了全国高校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丰硕成果。文创展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文创开发经验,探索大学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创新路径,推动大学校园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它不仅是文创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让公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不同高校的独特文化魅力。
前沿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幻未来学

7月25日,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幻文学研究手册》读者见面会成功举办。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幻未来学”,邀请国内科幻领军人物、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与广大读者见面分享。该书填补了国内系统性科幻研究工具的空白,构建了涵盖概念、历史、方法及教育的完整知识体系。吴岩深入剖析AI技术对科幻创作的影响,指出“精准自主写作”“按需印刷”等技术正重塑创作生态,其团队开发的AI工具“熔炼”可自动完成大纲、人设等核心环节。他强调,创作者需兼具“AI协作者”与“范式破坏者”双重角色,并呼吁以手册推广推动“人人参与科幻创作”,构建中国科幻研究话语体系。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以及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等嘉宾也到会场,共议科幻对激发人类想象力的关键价值。
匠心之作 十年铸就《中国锹甲大图鉴》引爆自然博物热潮

7月25日,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科普中国”特聘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詹志鸿博士来到重庆大学出版社展位,与广大读者亲切互动,并在官方直播间进行了新书《中国锹甲大图鉴》分享。詹志鸿与搭档耗时十年,踏遍全国山林,检视了2.2万多只标本,拍摄了24万张图片,最终精选3276张高清影像,系统呈现中国34属369种锹甲。该书达到了严谨学术性(解决“雌雄二型”等分类难题)与大众可读性(生动比喻、生态趣闻)的完美平衡。此前,本书典藏版预售三日即售罄,读者的热情印证了公众对自然科普的渴求。在直播中,詹志鸿期待此书成为“打开锹甲世界之门的钥匙”,让更多的自然爱好者感受到自然之美,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中。
名家品读 感受家书文化,启迪现代智慧
7月26日,第33届全国书博会南岸分会场迎来了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万曼璐教授的精彩分享。她以“梁启超如何巧妙运用家书将九个子女培养成才”为主题,为现场众多家长和孩子带来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智慧分享。深耕传统文化研究的万曼璐教授强调,解读古人家书背后蕴藏的智慧需深入历史情境,体察作者面对教育、情感等永恒话题时的思考与抉择。她以梁启超家书为例生动阐释:梁启超不仅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教育奇迹,更在数百封家书中展现了独特方法——以平等姿态交流,依据子女个性因材施教,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孩子的爱。同时,万曼璐用博雅学院课程上的例子建议家长们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引导孩子沉浸于历史情境,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生长出自己的思考。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