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前身后事:阴间经济的现实投射 《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新书分享会
活动信息
嘉宾:马丹丹、李东晔、李红武
时间:2025年8月16日 (周六) 15:00 - 17:00
地点:方所北京店(北京海淀区五棵松万达广场2楼)
活动组织: 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 方所北京店 Xmind
参与方式

本场签售需在方所北京店店内购书,自带书不参与本场签售,具体签售安排,请根据工作人员指引,有序参与签售。如有需要,可移步至购书入场通道。
【购书入场】套餐内包含: 《中国“马达”》图书1本; 活动当日前排预留座席1个; 活动当日优先参与签售环节;
报名参与活动到场即可得: ✔️单场活动门票 * 1 ✔️文化月联名贴纸 * 1 ✔️“我在场”发箍 (数量有限仅100个)
广西师大出版社视频号 即可预约/观看直播
活动介绍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鬼神世界的想象,所谓阴间在想象中成为阳间的映照。
人类学家葛希芝在其著作《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中,以丰富的田野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传统中国人的心中,超自然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融合,活人、神灵、鬼魂及物品都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流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
在《中国“马达”》的“小资本主义”视角中,民间信仰塑造的鬼神世界映照出充满利益纠葛的现实关系:鬼反映出“小资本主义”组织对陌生人的厌恶和恐惧,要求贡品的神灵则可以和索取贿赂的地方官画上隐秘的等号……而在这些想象乃至“威胁”之下,人们又会为了生前身后的安宁做出怎样的应对?
2025年8月16日(周六)下午15:00,在方所北京店,大学问·学术沙龙(第27期)有幸邀请到《中国“马达”》译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马丹丹,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东晔,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武,共同分享这部极富洞察力的人类学佳作:《中国“马达”》,围绕主题“生前身后事:阴间经济的现实投射”,一同探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鬼神世界的塑造如何相互影响,并形塑着其行为方式。
嘉宾介绍
 马丹丹 《中国“马达”》译者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李东晔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人类学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流行文化研究等。出版专著《从租界到风情区:一个中国近代殖民空间在历史现实中的转义》《消费时代的藏与玩:汽车模型收藏的人类学考察》《予知识以殿堂:国家图书馆馆舍建设(1975-1987)口述史》;出版译著《积极性格图解》(合译)、《艺术人类学》(合译);搜集整理编辑《陶云逵民族研究文集》《民国新疆游记》等。
 李红武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文化建设等。
活动图书
 《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 订购
一部考察宋代以来传统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重新思考传统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与精神世界的塑造。作者认为,基于家族和市场进行的生产为“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与国家运作的贡赋制生产方式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即中国“马达”。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本书阐明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揭示“宗族”这一重要民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本书透过经济视角,分析了民间嫁娶习俗、信仰塑造、男女地位的地区性差异等文化现象,描绘出中国人依据现实世界构建的神鬼形象,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