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外研社: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顺利开幕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外研社: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顺利开幕
2025-10-17 09:13:08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5年10月16日,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全基中心”)指导,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杭州天元公学承办的“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杭州顺利召开。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莫景祺,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经潮,全基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外研社副社长王勇,杭州天元公学党委书记方志明,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大向,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桂林市高铁园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刘新来,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张继军,杭州天元公学国际部校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夏谷鸣,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蔡静,BrainCo强脑科技基础教育研究院教研总监辛伯谌,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办公室主任、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总监李晶等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外语特色学校领导、教育教学专家、老师及外语特色教育工作者齐聚杭州,聚焦“数智时代外语特色学校发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数智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路径,交流各地外语特色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共议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向与新要求,为广大外语特色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进一步凝聚了外语教育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方志明代表承办校致欢迎辞。他指出,近年来杭州凭借强大的创新动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据了领先地位,杭州天元公学正是在这片充满创新精神的沃土中不断成长与发展。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出打造OTO教育标杆学校愿景,以“天元大脑”为载体,解决“教考评管营”目标诉求,通过智能设备、在线平台及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教学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推动教育从“经验驱动”迈向“智能赋能”。本次大会是杭州天元公学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学校将与全国同仁共探数智时代教育新模式,努力为全国外语教育发展贡献“天元智慧”。

  郑经潮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形态,在此背景下,本届年会的召开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杭州作为创新之城,正在展现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上的强劲势头,而余杭作为杭州城西大走廊核心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并将教育数字化改革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努力让教育因科技而更精准、更高效、更个性化。本次年会不仅为全国教育同仁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也将进一步助推区域教育的创新发展,汇聚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的智慧与力量,助力建设高质量的基础外语教育体系。

  王勇代表全基中心、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和外研社,向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单位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教育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本届年会旨在搭建思想碰撞、实践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结合主题与研究会发展目标,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守正”,守住外语教育育人初心与价值内核,敬畏教育规律、传承文化根基、培养人文精神;二是“创新”,借数智之力实现个性化学习、打造沉浸式跨文化交际场景、构建数智驱动教研新生态;三是“协同”,推动会员学校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课题共研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生态共同体。他强调,研究会将始终植根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沃土,发挥外研社基础外语教育全生态服务能力,打造“理念引领的高地”“实践创新的舞台”“成果共享的平台”。

  莫景祺作题为“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的主旨报告。他深入分析了数智时代下外语特色学校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策略和未来趋势,指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改革在数智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与措施,为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他详细阐述了数智时代外语特色学校的基本特点和策略,包括更新评价观念、注重核心素养评价、创新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旨在通过综合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结合,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学生学习情况,助力全过程纵向评价的实施。他指出,教育评价改革要以多元化素养为导向,未来教学评价改革将朝着更加注重评价理念、方法、主体和场景的多元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我们应积极将评价纳入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

  蔡静作题为“人工智能+外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她全面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影响、技术演进及启示,分析了国内外基础教育实践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展望。她介绍了AI在大模型时代的演进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深度学习用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作文自动评分等,并通过国内外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AI在提高口语评测、个性化写作辅导、虚拟语境体验、自适应学习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AI在外语教育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数据质量和数量、算法偏见与公平性等问题。她指出了AI技术在未来外语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技术对教育模式变革的潜力、混合式学习的普及、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个性化学习深化的重要性,并呼吁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动AI在外语教育中的健康发展。

  辛伯谌作题为“脑机接口,赋能教育的百年工程”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脑科学作为人类科学的核心疆域,其衍生的脑机接口技术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层支撑。该技术可精准捕捉学习者神经活动特征,为破解外语教学中“千人一面”的困境提供新范式。在学术应用层面,脑机接口技术可通过解码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等语言相关脑区信号,构建“神经——语音——行为”多模态评估体系,实时识别外语发音偏差、感知障碍等隐性问题。结合AI算法开发的个性化教学系统,能根据学习者神经反馈动态调整外语听辨、发音训练策略,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教学转型,这与数智时代外语教育精准化、个性化的创新需求高度契合,为外语特色学校的教学模式突破提供了技术路径。

  夏谷鸣作题为“回答‘钱学森之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回应“钱学森之问”的核心在于构建适配时代需求的教育生态。在学术实践层面,数智技术赋能外语教育可通过三重路径落地:第一,以OTO智慧教学重构课堂生态,借助教室物联、AI学情分析等技术实现外语教学的精准化干预,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优化发音训练、利用语料库数据支撑阅读教学创新;第二,构建“兴趣——预备——大师”梯次培养体系,结合教育神经科学成果挖掘外语超常人才的认知发展规律,为特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第三,以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借鉴“外语+技术”的培养思路,将计算语言学、智能翻译工具应用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切实推动外语特色学校在数智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天元公学国际部副校长谢慧萍主持。她强调,本届年会响应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聚焦教育数智化发展,深入探讨了科技如何赋能外语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会议通过多种形式搭建起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的平台,探索外语特色学校在数智时代的新路径、新模式与新生态,旨在深化认识、凝聚智慧,共同探索外语特色学校在数智时代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助力推动基础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10月16日下午,大会设置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研讨课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领域优秀一线教师带来46节精品课课例展示,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既呈现了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也彰显了优秀教师在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中的智慧结晶。

  10月17日上午,大会围绕“数智时代外语特色学校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数智驱动外语教学体系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戏剧教育赋能基础外语教育发展路径探索”“新形势下的家校关系与师生关系再思考”等主题,即将召开四场主题鲜明、议题丰富的专题论坛,通过专家论坛、校长论坛、成果汇报、专题报告等多样化形式,构建起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对话桥梁。

  本届年会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为数智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与战略思路,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的优质平台,更以数智技术为翼、以教育情怀为根,推动着基础教育在变革中坚守育人本质,在创新中回归教育初心,为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并将持续激发区域教育生态的活力,书写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