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诗词里的文明:工科教授的中国诗词品读》跨界新书分享会在重庆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从跨学科的视角重新解读古诗词,在文理思维的碰撞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魅力。中国交通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国栋,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以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员、百家讲坛主讲人吴娇参与此次活动。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瑞胜主持分享会。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梁波撰写的《诗词里的文明:工科教授的中国诗词品读》,从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文学需求出发,解读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文明变迁。梁波在严谨考据与感性体悟之间搭建桥梁,以跨学科视野重新发现古典文学与现代精神的共振,从思想精神和情怀情感的角度来探寻中华文明的足迹。
梁波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创作的初衷,介绍了图书的内容架构。作为工科教授,梁波擅长理性思考,注重底层逻辑关系的梳理。但他始终认为,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是每个中国人都渴望探求的命题,认识、热爱并传承中华文明,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因此,他从宏观的思想精神、中观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以及微观的个人情感三个逻辑层面,系统解读中华古诗词,展现出独特的阐释视角。


吴娇认为,细读原典与文明比较,是触及中华文明精神底色的两把钥匙。《诗词里的文明:工科教授的中国诗词品读》原典分析扎实,史料征引娴熟,文明视野宏阔。梁波的独特视角也为文科学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马国栋从交通强国建设的角度强调,任何强国事业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交通建设亦如“在沥青上吟诗”,蕴含着交通人特有的诗意情怀。他认为,梁波撰写《诗词里的文明:工科教授的中国诗词品读》,是一次有价值的跨界探索。
任海涛表示,梁波作为理工科学者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本书的出版回应了时代对学科融合的呼唤,展现了多维度的文理交融,为在工科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提供了重要参照。
分享会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提问,与梁波进行深入交流。
梁波与各位嘉宾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融汇文理、贯通古今的文化盛宴,生动诠释了“以工科之美,写文化之思”的内涵。
作者简介
梁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曾任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和研究生院院长,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第一批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运营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