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5日,“新时代・教材・传承・融合” 第二届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研讨会进入第二天议程。承接首日的交流成果,当天会议聚焦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紧扣新时代素质型音乐人才培养核心需求,深耕歌曲创作技法教学实践,共同探索地方特色教材构建路径,为高校音乐教育教材改革赋能。
民族五声调式 激发创新课堂
主题报告
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如同音乐领域中的语文课,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书写、歌唱使人领会音乐的奇妙。
 王晔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王晔表示,“中国调式视唱练耳”教学旨在通过视唱练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并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特点,从而培养其对母语音乐的敏感度,最终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
《中国调式视唱练耳教程》是以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为根基,以五声调式为教学核心,编写的融合视唱练耳实践训练与文化浸润的美育教程。通过诗乐相融的单元设计,多维度乐谱展示(含古谱与现代记谱对照)以及方言声韵解析等创新手法,将音乐训练升华为文化传承。本教程呈现了文人音乐、戏曲艺术等多元传统音乐形态,使学习者在掌握调式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度认知与审美认同,实现了从技艺训练到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机统一。
融即兴惯性 育创作新声
主题报告:歌曲创作中的即兴与惯性
 徐之彤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作曲系教授徐之彤从即兴和惯性出发,分享了自己在歌曲创作中的感悟。即兴是瞬时的灵感、碎片的信息、随机的元素,惯性则是创作手法、作曲技巧、创作经验。不论是歌词创作还是歌曲创作,手法、技巧、经验决定了是否能将即兴的灵感碎片转化成一首好的作品。歌曲创作还要重视对歌词的解读,只有全面地理解和剖析歌词的深刻内涵,才能让音乐触动人心。徐之彤还分享了不同题材、不同主题歌曲的创作过程,最后鼓励大家勇于创作,敢于创新。
美育启智 面向未来
主题报告
《素质型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介绍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育实践
 张征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张征在报告中提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是素质型音乐教育理论和美育教育的探索者、实践者,一直走在美育实践的路上,从线下师资培训到线上“云端音乐课”,再到教育帮扶活动、深入乡村,不断践行美育浸润,铸魂育人,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让艺术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以美育之力滋养精神成长。
《素质型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高建进根据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特点著作的一本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教材。该教材是中国素质型音乐教育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音乐教育理论解读与创新的教科书,更是普通音乐教育专业课教材和中小学教师教学参考书。
聚焦地方文化 践行传承创新
主题报告1
立足浙江 探索浙音发展新路径
 汪洋
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汪洋介绍了学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浙江音乐学院扎根浙江沃土,以特色发展赋能社会,形成“扎根地方,特色引领”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院将越剧作为发展特色,强化浙江戏曲人才培养,设立地方课程,推出“一系一课程”的选修课,让浙江文化元素进课堂。学院联合地方专业人才,梳理地域艺术脉络,着力打造特色教材、特色研究中心,并以国家级重大项目和演出为引领,从经济、文化思考高校自身发展的逻辑,以解决“新学校老问题”。最后,汪洋与参会院校代表探讨了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思考,为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发展带来了启示。
主题报告2
民族室内乐教学实践工作坊——新时代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胡瑜
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委员会常务理事胡瑜携圣风室内乐团,呈现了一场融教学、排练、展演于一体的沉浸式工作坊。圣风室内乐团成立于2012年,是由于红梅院长策划组织并创建的第一个以弦乐为主的民族室内乐团,由胡瑜担任指导教师。乐团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构成,致力于发展和创新民族室内乐,力图让民族音乐在这个新形式上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圣风室内乐团现场演奏《民族弓弦室内乐作品集》中的作品
现场演奏了由于红梅院长和胡瑜主编的《民族弓弦室内乐作品集》——《悲歌》和《鹰·图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创作、演奏和教学的艺术高度。
 圣风室内乐团
主题报告3
新时代跨学科融合声乐教材实践——以“跟着歌声走贵州”为例
 穆维平
“跟着歌声走贵州”是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穆维平在贵州大学开设的美育通识课,通过音乐会这种流动课堂的形式,以直播为媒介,成为贵州文旅的名片之一。他秉持“立足贵州,服务地方,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教育育一方才”的目标,提出构建地区性民族声乐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扎根土地的教材,读懂歌曲背后的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创新者。穆院长倡议以实践为导向、强化思政融合、推动跨学科协作,愿与全国音乐院校携手推动民族音乐教育创新。
2025年11月15日会议聚焦“传承”,深入挖掘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将民族音乐的基因注入视唱练耳、声乐等学科,探索音乐与人文、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交叉融合,创新教材形态与教学模式。从即兴创作的思维训练,到素质型音乐教育的体系构建,无不指向以教材改革驱动教学创新,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希望本次会议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互鉴中推动创新,让音乐教材成为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
“新时代·教材·传承·融合”第二届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研讨会圆满结束。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