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美国大学出版对我们的启迪(第4期) - 《大学出版》2005年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2005年度
美国大学出版对我们的启迪(第4期)
张 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09-05 14:08:39 来源:《大学出版》2005年第4期
导 言
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定性,以前许多年里国内业界其实本来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或者争议,原因在于我国设立出版社的审批制以及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业并没有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然而,最近几年里,大学出版社像一股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在中国出版业中异军突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令人刮目。而同时,非大学出版社在近年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同样给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警示。这样的比照和背景下,加上出版业本身正在经历的变革、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生存问题的日益突出,业界对大学出版社的评判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正确地给我国大学出版社进行定位、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并进而科学地认清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每一所大学出版社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在今年的前三期《大学出版》上分别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通过这些介绍和了解,我们认为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也是可以给我们的大学出版社以资参考的。尽管中美两国大学出版社的历史、成立背景、发展周期以及许多其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我国大学出版社面临新一轮改革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美国大学出版社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鉴于此,我们在本文里将综合前三期《大学出版》有关美国大学出版社的介绍作些比照并对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一些借鉴意义作些探讨。
从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宗旨看我国大学出版社
关于大学出版社的宗旨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并没有很大的差异。无论从美国许多大学出版社给自己下的出版宗旨来看,还是从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对大学出版宗旨的表述来看,跟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给大学出版社确定出版范围时的宗旨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都是以学术出版为其根本,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其主要任务。这个宗旨即便同日本、韩国等大学出版社相比较也有很多一致,可见世界各国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有着很大的共性。但中美大学出版社在其他定位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异。
任何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决定了它是否能够长久存在并发展。在这一点上,大学出版社也不例外。美国政府将美国大学出版社定位在“非赢利”机构上,并且众多大学出版社的母体大学也把他们定位为一个学术出版机构,希冀通过大学出版社这个平台提升大学的学术地位,并将大学的学术成就向其他高校甚至公众进行传播。大学对自身出版社也基本上没有经济上的指标要求(或者说白了就是利润指标)。不仅如此,从大学的层面上还给予出版社一定百分比的资金支持,目的还是为了繁荣学术出版。这样的定位显然让大学出版社能够没有包袱,将出版社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图书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上,真正意义上为大学以及其他大学同行服务,从而推进大学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升。他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简单地定位为以出版服务学术。
在这个定位问题上,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学出版社要复杂些,也更丰富些。尽管学术出版与非赢利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因为至少像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大量的学术刊物都能赢利,很多学术著作也能赢利,可是我国的大学出版社似乎没有一家可以说定位在“非赢利”机构上的。我们也相信没有一家大学的校长会拍板不要求自己的大学出版社有赢利,甚至每年补贴资金,鼓励出版社致力于学术出版,全心为学术科研服务。大学出版社自身则尽管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做学术出版,但要它不追求利润不追求销售扩张似乎是天方夜谭。而从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调查来看,事实上也很少有大学出版社没有赢利的。当我们的大学出版社确确实实在做着学术出版,同时更大的精力又放在了对市场扩张和销售额以及利润的增长上面。
设定对利润目标的定位,这也许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与美国大学出版社甚或日本韩国大学出版社的最大的相异之处。而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生存问题则在近年成了大学出版社社长们始终要劳心劳力的问题。
从美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看我国大学出版社
美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宗旨和非赢利机构的整体定位保证了美国大学出版社可以在没有担负我国大学出版社那么沉重的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专注于其出版物的学术内容和学术质量。而这种对内容的专注反映在整个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上便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美国大学出版社大多机构设置简单,人员较少,多为二十余人,有上百名职工的很罕见,数百到上千职工的则干脆没有。这种配置可以保证工作的效率、信息的流通以及最低成本的控制。
第二,美国大学出版社在选题的遴选上注重学术内容和质量,而由于人员的精练和学科的繁多,其专职编辑人员极少,对选题的取舍通常通过学术界的评定。书稿的加工大多利用本大学的专业学科教师或者特约编辑承担。
第三,美国大学出版社大多实行年度和项目预算制,通过预算的执行和调整开展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预算管理贯穿出版社工作的全过程。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出版社的成本控制、效益预估以及流程控制更为有效和直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耗费。比如,单从学术著作版式体例设计,通过套用计算机生成的版式模块就可以节约很多成本。当然,其不足是某大学出版社的许多学术图书的版式体例会千篇一律,非常单调。但对学术著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质量。
第四,美国很多大学出版社与大学母体的关系确定在“大学、学院或者类似机构的学术出版部”,其产品更多的是进入大学图书馆系统和学术界,因而出版社接受图书馆馆长领导管理的非常普遍。而且很多出版社都没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权力。这显然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又一个独特之处。
第五,美国大学出版社重视对学术期刊的培养和发展,因为权威的学术期刊可以带来赢利。另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大学出版社在利用新技术开发提供学术检索服务的电子数据库方面也有不少出色的成就,这也已经成为他们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大学出版社,我们可以发现很明显的差异。我国的不少大学出版社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为扩张做好了准备。扩张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人员的不断增加,出书品种的不断增加,出版规模的增加。这种基于经济效益上的扩张同时给出版社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人员培训跟不上,管理流程不够科学,决策程序比较简单化,市场营销和控制力度跟不上扩张速度,同时还出现了图书质量下降等问题,以及过多注重图书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图书的学术质量等问题。而扩张过程中带来的库存、退货、呆账坏账、管理落后与发展速度过快等都会给我国大学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制约。
美国大学出版社比较普遍实行的预算管理制在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管理中采用的还非常少,仅有少数出版社采取或者借鉴预算管理的方法。尽管预算管理本身有其缺陷,但对整个大学出版社的年度运营会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而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管理更多的还比较粗放。可喜的是目前很多出版社在内部管理上已经开始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向迈进。
我国大学出版社管理体制上异于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另一方面便是其在大学母体中的地位。它和大学母体的关系相当于大学一个独立建制院系,并且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这种地位和关系显然要高于美国大学出版社与其母体的关系。而且,随着出版社转制的逐步推进,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授权经营将会加强大学母体对其在经济效益上的要求。而这跟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服务教学科研的根本宗旨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矛盾。如何在大学出版社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从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化解或平衡好这些矛盾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从美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看我国大学出版社
美国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比如,美国大学近几年由于预算压力,对大学出版社的财政补贴逐年减少,而大学母体对出版社投入的减少意味着美国大学出版社要尽可能做到自力更生。这无疑对不善于进入图书市场为经济效益为生存发展而搏击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带来了一个难题。除了更加重视学术图书的质量而确保其学术出版地位外,美国大学出版社出于生存压力,如今还在走学术作品通俗化道路,以期扩大读者面。而加强教材出版则是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另一条生存之道,但事实上他们又面临美国高校二手教材市场的冲击,更何况他们还必须跟像麦格劳希尔、培生教育这样的以教材出版为主业的大牌商业出版集团进行竞争。当然,美国大学出版社也有其他的生存之道。譬如,近年来他们加强了利用因特网进行市场营销的力度并且成效明显。在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的基础上,美国大学出版社又推出学术期刊的电子版,并增加了类似检索功能等附加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此外,出于控制成本力争盈利的目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已将电子出版和电子媒体建设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方面,并逐步开始利用按需印刷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等技术来减少印制成本和对某些学术图书实行零库存管理。而与图书馆和高校计算机中心的合作还确保了美国大学出版社所出版学术著作的纸质和网络版的同步,实现E—纸互动。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美国大学出版社面临的生存压力依然非常巨大。
相比之下,我国大学出版社目前的生存压力仍然要大于美国大学出版社,其主要表现在:我国由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学术期刊出版几乎没有多少能够获得像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期刊那样的赢利的;从大学母体获得学术出版补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甚至早就没有;从2004年起我国大学出版社开始向国库缴纳所得税比之美国大学出版社作为非赢利机构税务负担又进一步加大,而大学母体普遍加给大学出版社的经济指标压力与我国整体图书市场的竞争冲击和压力更是让大学出版社不堪重负;未来我国大学出版社改制授权经营与原来的事业性质之间因体制属性、管理方式和赢利模式等的差异则是目前大学出版社面临的又一压力。在这一点上,中美大学出版社似乎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结束语
美国从1869年成立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出版社——康乃尔大学出版社开始,其大学出版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将近一个半世纪。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大学出版的历史还非常短。但跟美国大学出版业一样,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已经从初创时的学术性和书卷气步入了学术出版与市场出版(似乎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出版)结合的大发展期,并且已经在我国出版业中建立起其正日益显示出来的强势地位。但不论我国大学出版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我们仍然认为,大学出版社的根本应该始终是学术出版,从事的是为开启民智、扶持教育、传承知识和文明而开展的学术性出版。
在此,我们愿意再一次引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其出版社的创办人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Daniel Coit Gilman)的那句名言来结束本文:“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每天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而且在更大更宽范围的人们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之一。”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来源:《大学出版》2005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