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左冲右突抢滩“教材”图书 大学社与非大学社出书费思量 - 出版动态(原隐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原隐藏)
左冲右突抢滩“教材”图书 大学社与非大学社出书费思量
李萍
2002-12-18 10:26:07 来源:
教育社相对于外部竞争来讲,对教育图书市场的争夺更多的来自大学出版社,因
而对教育图书市场的细分就显得尤为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大学社成功的关键。在对教育图书市场进一步细分上,有些大学出版社走在了前面,而有些专业社又走在了大学社的前列。
大学社和教育社共挖中小教材教辅第一桶金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文教图书品种最多,码洋最高,分别占全国图书销售数量的27.8%和销售金额的25.1%。制造和分享这块蛋糕的出版社多达数百家,然而,经历了“减负”和教材限价的冲击,以及同行间的激烈角逐,稳立潮头的领军“人物”屈指可数。龙门书局、陕西师大、山西教育、广西师大、中少社、东北师大无愧“文教新六家”之盛名,连续几年在全国文教市场纵横驰骋。此外,海豚、江苏教育、吉林教育、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首都师大等社人气渐旺,常有惊人之举,不免被佼佼者视作“假想敌”。文教图书形成这样的市场格局不在一朝一夕,出版教辅的王牌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王牌书,称得上是业界所说的“品牌教辅”。
“品牌教辅”虽内容迥异、形式多样,但仍旧有章可循,智力因素在单本书或系列书的全程策划和对市场的判断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书名新、封面内文装帧设计新、内容新、体例新、促销形式新。如以下品牌教辅的书名:壮志凌云型——《状元题库》(龙门书局),战无不胜型——“无敌”系列(海豚社),四两拨千斤型——《新捷径》(东北师大),悲壮出征型——《大考场不相信眼泪——叶决胜在考场》(中少社),直截了当型——《三点一测》(龙门书局),英雄楷模型——《黄冈兵法》(陕西师大社)。
如果说书名仅仅起到争夺眼球的作用,那么内容上的创新则是真功夫的较量。比如说,在“模范作文”层出不穷时,江苏教育推出“反作文”丛书。“反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开拓新题材,在形式上不拘一格,自由地写。“反作文”,反的就是在作文过程中像复印机一样拷贝他人观点,反的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反的是鹦鹉学舌般的陈词滥调,主张解放学生的思想,张扬写作个性。“反作文”系列的《与苏轼相遇在秋天》、《一棵十八岁的树》受到了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三点一测》发行过百万套,仅2002年春季二渠道订货码洋就超过两个亿,不能说不和来自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写作班子,在教坛上耕耘几十年又熟悉市场的策划中心,本着为学生负责、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的宗旨,年年严格修订、更新内容有关。
内文的装帧设计,除海豚社“无敌”系列财大气粗,使用全彩外,“双色”印刷在简单老式的黑白设计中抢眼跳出。有业内人士分析,凭借品牌教辅的号召力,双色印刷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引领潮流,并有取代黑白印刷之势。
为了抢占资源巨大的中小学教材市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专门组织了“教材总编委会”,正全力编写其他科目教材。北师大出版社的出马,使传统实力最雄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受到挑战。同样把目光瞄准中小学教材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则采取联合战略,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手编写出版一至九年级的语文、科学教材,逐步出版全套的义务教育教材。
鉴于中小学教材广阔且稳定的市场,其他出版社也纷纷涉足其中。由于编写出版教材的“门槛”较高,不少出版社采取联合的方式进军教材市场。比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就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强大的编写力量,参与出版北师大版的中小学教材。
2001年,一些出版社的教育图书引进小成规模,如华东师大、教育科学、浙江教育等出版社引进的心理学、教育理论图书,不仅规模上去了,社会影响上去了,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今年,教育科学类图书的引进规模会大大超过往年,而且针对性更强。像华夏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都有较大规模的引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在教育图书引进方面想得更深远,他们从今年起,用几年的时间引进一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引进版教育科学教材——《教育科学精晶教材译丛》,首批12种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发展论、学习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估、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学等。这套丛书旨在立足世界教育视野来培养最优秀的教师。业内人士评论,该书对改善我国教师培养的模式将大有推进作用。
随着竞争形势的明朗,业内人士认识到,教材的竞争是出版资源的竞争,教材多元化将使市场格局向主流社靠拢,“强者愈强”。
大学社与专业社共攻大学教材擂台
全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1998年为108万人,1999年为195万人,2000年为204万人,2001年为250万人。高校在校生每年增加约100万人。各地的高校合并后,一些学校在校生达2-3万人,每届招生四五千人,教材用量可观。教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使得教材竞争形成一种新格局,各出版社也都开始制定一些应对措施。
“电子工业出版社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教材编辑部,目前已经发展到3个教材编辑部,其中第一编辑部专门出版大学教材,出版物内容包含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以及交通、经济管理、外语等其他学科领域,每年出版新书900多种,出版电子出版物350多种,2001年图书发行码洋达3.2亿元人民币,该社每年教材销售码洋都以30%增长。”
该社发行部主任杨建忠对记者说。电子工业社还利用自身处于IT界与出版界“交汇点”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一套实用性、专业性、行业性特征明显的出版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了出版流程的自动化处理。结合自身发行销售渠道的优势,该社尝试B2B(出版社对书店)业务的网络化,开始向社店联网迈进。该社明确出版优秀教材的定位,密切跟踪国际国内信息行业发展动态,与高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读者的反馈,优化选题结构,加强市场宣传与图书营销力度。
当记者问到该社与大学社各占哪些优势时?杨主任说,大学社背靠学校,有较好的作者资源和市场资源,但我们专业社也有专业优势,电子教材图书已形成品牌,给读者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已占据相多一部分市场。如今年3月以来陆续推出的“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就通过与各学校老师的沟通、在各地组织推广活动等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关注,几个月来,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已将这些教材列入了下个学期的授课计划。同时,积极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国外高水平教材,如《国外电子与通讯系列》和《国外计算科学系列》,深受教师和学生读者喜爱,而市场反映也很不错。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有着48年出版历程的全国优秀出版社,是通信图书的权威出版社、全国计算机图书四强之——,在电子、交通、集邮领域表现也很不俗,少儿、经管这两个新领域正在兴起。2001年,人民邮电社根据专业分工和人才相对集中的原则,调整了出版结构和组织机构,特别加大了教材图书的出版力度。据人邮社总编辑吕晓春说,该社把大学本、专科信息专业教材作为出版教材的突破口和重点,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陆续规划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材》、《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等十几个系列信息技术类教材,总计100多个品种,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教育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本着方便教学的原则,严格保证出版质量。已经出版的教材市场反应不错,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一年多发行量达到4万多册。与此同时,
出版社还兼顾出版研究生、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和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等教材,做好社会职业培训、水平考试、岗位认证教材的出版工作。如《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辅导丛书》、《思科职业认证培训系列》、《课件制作系列教程》等出版后反应也很好。该社在引进方面,与国外知名的教材出版公司合作,在翻译一批英文教材的同时还出版了一些英文版原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例如《国外著名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技术优秀教材》系列。这些特别采用低定价战略的引进教材,不但内容新,而且还向师生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这批教材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探索提高我国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水平的途径,起到—定的推动作用。
清华人学出版社蔡鸿程总编说,“清华计算机图书销得好,最好的还是教材。”
为什么清华社始终把教材视为自己的第—品种?蔡总编坚定地说:“大学出版社不仅要为高等教育服务,而且也要为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服务的基础就是教材,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每—个人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我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才在读者中赢得了声誉和信任,因为教材是教育人的,有时候我们宁可晚出一点,也要做到保质保量。如《C程序设计》当初就比别人晚出了两年,但是凭着它过硬的质量,最终还是占领了市场,从1991年推出至今,总销量已超过300万册。所以出教材,出精品教材、这个方向我们不会变。”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的开放度加大,无论是中小学教材、教辅,还是大学教材都必将日益成为有意分—杯羹的出版社追逐的对象。所以,作为大学社而言,不能白倚背靠大学这一优势,应当从近来越来越多的“本校教学不—定用本校教材现象”的出现,抓住机遇,苫练内功,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摘自:《出版参考》2002-12-0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