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美大学出版社之比较 - 出版动态(原隐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原隐藏)
中美大学出版社之比较
尤建忠
2002-12-18 11:22:44  来源: 
 
 从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公布的大学出版社最新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统计数据,可得以下比较一览表。 

 中美大学出版社统计数据一览表
出版社
家数
占全国
百分比
年出新
品种数
占全国
百分比
销售额
占全国
百分比
美国
88
9000
15
4.5亿美元
2
中国
100
18
25000
18
4.4亿美元
10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大学出版社的销售额是销售码洋,而不是实洋。因此,该数据还要打个折,比如60折。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年出新品种数、销售额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所属121家会员社的统计数据。   
 如果仔细研究两国的大学出版社,不难看出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两国大学出版社都是以“服务于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为办社宗旨,背靠主办大学,将主办大学的师资和科研成果视为自己的出版资源。
 2)两国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社家数的数量上,相差无几。    
 3)两国大学出版社的年图书销售额也相差不多。
 二、不同点
 1)美国大学出版社不是美国出版业的一大主流,相对美国几万家出版社,其家数仅仅是全美出版社总数的一个零头。而在中国,大学出版社约占1/6,是一支生力军。而且,其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2)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年图书销售额,相对全美年总销售额是非常小的。而在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年图书销售额在全国的年图书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些。
 3)美国大学出版社是在商业出版公司发展成熟后建立的,因此他们在图书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大多数需要主办大学、主管财团或主管基金会资助。在中国,图书市场本身不太成熟,大学出版社可以说是与一般出版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上各家大学出版社实现了盈亏自负,甚至还向主办大学上交不少的利润。
 4)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是专著类学术图书或地方特色书,而且教材居少数。在中国,大学出版社多以出版大学教材,甚至是中小学教材,为盈利的手段。中国大学出皈社所出图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5)美国大学出版社多为综合大学出版社,仅少数是专科出版社,如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在中国,大学出版社分为外语教学类(最富有)、师范类(因能出版中小学教辅而比较富)、综合类、理工农医专业类。
 三、异同点的分析
 两国大学出版社的相同之处,除了办社宗旨是不可改变外,大学出  版社的家数无疑是中国行政管理部门的控制所造成的。至于销售额,一方面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图书市场上表现太弱,另一方面是中国大学出版社表现略为显强。事实上,美国的250亿美元年总销售额,远远不是近50亿美元的我国年图书销售额(应该是码洋)所能同日而语的。
 美国大学出版社之所以经营如此困难,在于他们最应该出版,而且最有价值出版的大学教材,早已被老牌的商业教材出版公司所瓜分,如约翰·威利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等。即使有些新教材,一旦写成熟,就会转到那些大出版公司。因此,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只能出版一些商业出版公司不上眼的学术著作。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图书。
 相对来说,在中国,一来出版社家数国家有控制,二来图书出版有分工,三来高等教育这几年发展迅速,四来地方出版社历来出版大学教材较少,而中央级专业社又无法覆盖整个高等教育市场,这样就给一直以来都在出版大学自编教材的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许多生机。加上,中国的师范类大学出版社大多可以出版中小学教辅,因此日子相对要好过多了。甚至,像外研社、上外社和一批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销售图书额都是在国内领先的。
 四、前景分析
 由于大多数美国大学出版社是依靠资助过日子的,因此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营销和组稿能力,是不及商业出版公司的。所以,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出路,在于逐步减小主办单位的资助。只有让他们真正面临市场竞争,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干劲,才能使他们奋发图强,人人担忧出版社的经济营运与生存问题。也只有这样,他们的图书出版才会有生命力。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就做得比较成功。当然,美国大学出版社要走的路是很艰巨的,因为美国商业出版公司是非常强大的。
 相对来说,中国大学出版社命运要好些:至少,这几年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给大学出版社以无限的机遇。但如何去抓住这—机遇,则是各家大学出版社必须好好研究的课题。这是中国图书市场的又一次瓜分,就看谁能抢先了。从几年前大家做外语图书,到大家引进计算机图书,到大家引进经管类图书,或者无教辅不富,这都不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正确方向。惟有做好高等教育这块自留地,才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根本。
 当然,关键是大学出版社的主办单位,不要将大学出版社作为摇钱树。其次,大学出版社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要做万金油,什么都出。最后,就是要有一种健全的管理与激励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真的是给大学出版社带来许多出版商机。但机会瞬息万变,错过了,再也不会重来。这也是美国大学出版社所不能期望的。

摘自:《出版参考》2002-12-0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