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京地区16所高校购买教材情况调研报告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北京地区16所高校购买教材情况调研报告
温才妃 于金英 高峰
2006-10-19 13:54:58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3期 
 
 随着高校教材的改革,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放开了教材采买的渠道,高校教材的采买似乎离传统的教材科越来越远,这尤其体现在图书贸易繁荣的北京高校。据调查,除选择传统的高校定购教材外,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购买教材,而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从书店、网络、图书馆、二手书摊等多渠道获取教材。价格对购书的影响在下降,这其中综合了更多因素来支配着大学生的购买。
 为此,我们走访了北京16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03份,回收率94.5%。其中按性别分,男生59%,女生41%;按年级学历分,本科生90%(大一18%,大二29%,大三30%,大四13%),研究生9%,博士生1%;按学科分类,工学42%,文学12%,艺术学12%,医学8%,经济学7%,理学5%,管理学4%,哲学4%,教育学3%,法学1%,历史学1%,军事学1%。

 一、对高校统一订购教材看法不一
 大学生:虽然在校购买教材是获取教材的主要渠道,但不在校购买教材的大学生已经占到相当的比例。
 大学生对高校统一订购教材的看法褒贬不一。大学生认为这样订购方便快捷,质量高,无盗版。而订购的教材价格高、不打折是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有人提出教材收费繁琐,发书慢;新教材浪费资源,不够环保;统一订购缺乏民主性,应该允许学生使用旧教材;教材不实用等问题。
 校方:在调查的16所高校中,超过半数的高校教材采买与教材科脱钩。但也有这样的现象,同一学校不同学院的要求不同,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要求统一订购,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不要求;同一学校同一学院的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要求统一订购,而北师大的金融专业则不要求。可见,有些高校会酌情要求学生订购教材,而不是完全的硬性订购。
 究竟统一订购教材学生的受益情况如何,不同高校有不同分析。北京大学学生更多地反映高校订购教材质量高,无盗版,订购方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较多认为高校订购教材方便快捷;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则较多认为高校订购教材价格高,不打折。

 二、教材渠道的多元化选择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教育水平提高,大学教学得到延伸,除了工作日课堂,更增加了选修课、辅修课、进修课等多种课堂,从而带动了教材的多样化,因此大学生购书的渠道也出现多元化选择。
 出于方便,大学生普遍还是倾向于一般的购买渠道——书店、学校。此外,买二手教材、向学长借阅分别接近1/3,图书馆借阅占1/5。而网上订购、复印课本也分别接近1/5,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
 选学校订购,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
 选书店购买,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原因:校内书店较多,打折合理;有自己出版社,选用自己出版社的教材多;获取方便。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少,定价高,其他途径难以获取,所以选择书店购买。
 使用二手教材比例较高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与校内有专门的二手书店有关。
 选向学长借阅主要有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与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关。
 选图书馆借阅有北京理工大学,原因:图书馆资源丰富,工科类书籍定价较高,有自己出版社。
 选网上订购,主要是远郊学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主要原因:交通不方便。
 选复印课本,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据观察,这与校内的复印设施、复印价格有关。
 大多数人愿意花1~500元购买教材,但也有10%的人选择了0元,这部分人包括少数不用教材者,也包括向学长借阅、图书馆借阅或复印课本的人。选择“800元以上”占极小一部分,主要是由于专业特殊造成,如宗教学、美术学。

 三、教材不敌多媒体课件?
 由于存在大学生片面追逐考试重点忽略课程细节的心理,图书出版中相应出版随堂课件的情况,不少人发问电子教材能否代替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能否代替教材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思考问题之一。60%的大学生认为不完全可以,2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不可以。可见,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这是否会带来一阵新的出版浪潮,我们保留这种可能性。相比之下,选择“可以”最多的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选择“不可以”最多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在16所高校中,中央民族大学排在在校订购教材之首。相对而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则在网上订购教材的人数较多,可见网络对其影响之大,同时这样的选择也与其专业设置、课堂实验、课程实践有关。
 调查反映,大学生普遍认为教材的上课使用、考前使用功效高于作业使用功效。多媒体课件则在作业中发挥着相当作用。

 四、二手教材将成为购买趋势?
 据调查,有过购买二手教材经历的大学生达70%之多,购买二手教材作为教材的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占27.5%,本学期大学生购买二手教材占所有教材的比例集中在10%~30%。购买二手教材是大学生获取教材的重要辅助渠道之一,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新教材价格高,不打折,二手教材不影响使用,此外有些教材不易获取也是促成购买的动机之一,也有人出于节约资源的需要购买。从性价比上看,大学生注重二手教材的性能高于二手教材的价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要求教材完整,不影响使用,有人甚至要求“无字迹”。而价格仅作为第二参考要素。另外,他们要求二手教材为教师指定教材,且为最新版本或较新版本。
 大学生购买二手教材是否会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趋势,问及此题,有28%的大学生认为“会”,46%的大学生认为“可能会”,15%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另有11%的大学生认为“说不清”。大学生认为“可能会”的比例最大,相比之下,认为“会”较多的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认为“不会”较多的有北京理工大学。
 二手教材热带动了二手书店、学生二手书摊、周末书市的兴起,如清华大学的梅林书店,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尔雅书店,北京大学的周末书市等。
 作为大学生,我们很欣喜不用每学年初交一大笔固定书费,学年末退还剩余款额;我们很欣喜购买正版教材的渠道有如此之多。
 教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特殊的出版文化。它的社会效应理应大于经济效应。人们不应该片面追求教材的商品属性,而忽视它的精神产品属性。教材的传阅率如能像报纸、期刊那般,我们无形中就节约了资源;教材的使用率如能像考前的多媒体课件那般,人们就会购书爱书惜书。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3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