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辨析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辨析
张其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1-15 16:56:41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出版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出版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有关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强化和发展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出版界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中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对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等谈一点初步认识。
一、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概念
人们在讨论出版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问题时,往往要涉及到市场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两个重要概念,二者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
1、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何谓市场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在1994年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主要是指市场竞争主体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市场环境中以比它们的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对于正在通过体制改革逐渐成为出版市场主体的我国出版企业来说,竞争力实际上是指出版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获取有限出版资源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和能力,是优化配置和科学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具体地说,是在出版物选题、编辑、印制、营销、物流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出版物内容、价格、质量、服务和为读者提供价值等方面所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出版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适应市场需求趋势而对出版物新选题的开发能力、掌握重要新技术创造产品差异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新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能力等等。简而言之,竞争力是出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2、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具体出版企业来讲,全面具备上述各种竞争能力是一个不断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非容易之事,而且一个出版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时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只有在出版物选题策划、产品研发、印制、营销、服务等某些方面能够使出版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具有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同时能够不断提高读者价值的竞争力,才是出版企业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总结中外学者和企业家近年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或知识,而是出版企业在其长期生产经营价值链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显然,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一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出版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笔者认为,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出版企业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和新技术,研发与策划出版物新选题、扩大新品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的能力;以独特方式整合出版物生产技能,创造出版物产品差异性的能力,包括出版物装帧设计与印制的技术诀窍、方法、程序、经验、先进设备等。技术能力从其元素组合分类,可分为核心技术和一般配套技术。核心技术是指能够实现消费者价值的关键技术;一般配套技术则指支撑核心技术实现的辅助技术。技术能力从结构上又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获取和创造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如对现实出版资源与潜在出版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出版物市场中具有巨大潜在需求或满足读者新的偏好需求的出版物新品种的研发能力,对已有品牌出版物品种的进一步深度开发与再造的能力,对出版物新品牌的创造能力等;二是利用现有成熟的先进技术印制能够获得读者青睐的出版物产品的能力以及现代化高效率的物流配送能力;三是培育、利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出版企业的生产运营效果,扩大企业产品生产范围的能力,如对电子、网络等数字出版新业务领域的开发与创新。而对畅销品牌出版物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对现代出版物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在出版企业的诸多技术能力中则属于核心技术能力,应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成功的出版物选题策划与差异性新产品的研发又离不开一般配套技术的配合,如刺激读者潜在购买欲望的出版物名称、夺人眼球的出版物装帧设计、别具一格的产品印制等。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产品或服务的各环节中的能力,如市场调研能力,对出版企业整体形象及其产品的宣传推介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为保障,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从而保证出版企业编、印、发作业链顺畅运转,使之生成最好价值链的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出版物成本费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包括出版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控制能力,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法促销出版物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优质的售后服务能力,及时催收应收账款,提高回款率的能力和科学的造货、存货决策与有效的退货控制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任何一个或几个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都有可能构成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是指出版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情况,将相互关联的侧重于技术与市场的信息、观点和能力有效整合起来的能力,以便在企业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创造、转移和组合知识,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出版物产品当中。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比如,根据市场竞争的发展态势与出版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正确进行出版企业战略定位的能力;为适应市场竞争,对出版企业内部进行机制调整与现有出版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根据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对出版物选题结构及时进行调整转型的能力等。整合能力是出版企业竞争力的转换要素,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出版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利用其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优势资源,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获取经济规模效益。
三、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成
事实上,一个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完全是由先天的优势而形成的,也不仅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三个要素的其中一个,更不是指这三个要素的标量组合或简单的累加,而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机结合生成的整体竞争实力。在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成过程中,这三个基本要素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出版企业仅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与一般配套技术,但是其管理能力较弱,则其技术能力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或者是仅具有技术能力而缺乏整和能力,则各种技术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形成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果出版企业仅具备管理能力而缺乏技术能力,则会造成出版企业运营中重要技术资源的缺失,出版企业的管理将陷入“无用武之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丧失应对能力;或者是仅具备管理能力而不具备整合能力,则出版企业在竞争中就不能选择及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而作出准确的战略定位,造成出版企业管理目标的模糊。同样,如果出版企业仅具备整合能力而缺乏技术能力,则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从物理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是以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为矢量的分力叠加所产生的新的合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对这些不同方向的力的协调结果。如果用数学函数式来描述,则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表示成如下的一个三元函数:
核心竞争力=F(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
由于各个出版企业的出版特色、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现有的出版资源积累、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战略的不同,所以,在整个出版行业中,对于上述的核心竞争力生成的函数关系很难形成固定统一的具体模型。只有依靠出版企业根据出版物市场竞争的发展态势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在经营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地积累与丰富出版资源,提高现代化管理能力,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对优势资源进行正确的选择与整合,才能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生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保证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与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有着较大的区别,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
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消费者(读者)提供重要价值。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出版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能够使出版企业在创造出版物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优秀;它能够为消费者(读者)带来独特的价值,比如,出版物对最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等内容的承载和传播,出版物产品最具特色的装帧设计,出版物最优惠的销售价格以及对消费者最好的售后服务手段等。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的特性,识别一种竞争力是否为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判断其是否具有价值性,是否能够为消费者(读者)提供更大的好处。出版企业也只有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重要价值,才能赢得使竞争对手难以效仿和得到的客户及读者的忠诚度,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现实与潜在的读者加入到自己的读者队伍中来,从而达到扩大出版物市场份额的目的。
2、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
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独树一帜的,是难以被同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的。如果出版企业的某一种竞争力能够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那它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很快失去竞争优势,也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了。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它不仅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体现着企业的特色,而且根植和依附于整个企业系统。正是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独特性才使得出版企业的竞争对手可望而不可即,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根本性的竞争力支撑,获得别人不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使自己处于十分有利的竞争地位。比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到2006年已经进行了第5次修订,尽管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其他版本的同类出版物,但消费者青睐的仍然是前者。其根本的原因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商务印书馆这一百年老社的品牌早已在人们心目中得到认可,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它多年形成的良好信誉、它所出版的出版物产品的权威性与质量保证是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不能效仿和取代的。
3、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出版企业能力的集成,与出版企业的员工、组织、文化及特定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与出版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密不可分,所以,随着外部环境、企业资源、行业动态、企业管理模式等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市场的发展变化,出版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一般的竞争能力,或者已不再是出版企业的竞争优势。比如,多年来,中小学教辅读物一直是我国教育出版社(包括许多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优势,他们凭借着这一出版优势在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和巩固教材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出版利润回报。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多种版本的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打破了一个版本教材独统天下的格局,进而加大了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出版的难度,加之民营书业利用与出版社合作等多种方式对教辅读物出版领域的进入,使得教育出版社原来出版教辅读物的先天优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辅读物的竞争优势逐渐淡化,以往完全依赖出版教辅读物舒舒服服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调整经营战略,采取新的措施,培育与创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应对新的竞争与挑战。所以,出版企业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出版企业只有时时关注其核心能力的发展演变,坚持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断的培育、推进、丰富、创新和发展,甚至更新,才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在此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原本以教材、教辅出版著称的这家老牌出版社面对教材教辅市场变化出现的新格局,未雨绸缪,于2003年进行自身的出版转型,凭借学校和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始涉足少儿图书出版领域,而且一发不可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战果辉煌,成为我国少儿图书出版领域的一匹黑马,自2003年以来,该社出版的少儿图书在国内多次获奖。在200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该社的《科学家的故事》《胖奶奶和她的三只猫咪》《小宝宝故事图画书》等7种原创儿童读物售出海外版权,有的图书版权甚至卖了多家,成为此次博览会儿童读物版权输出的第一名。
4、核心竞争力具有系统整合性
系统整合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一组分散的技术或技能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其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价值观等多种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多种能力提炼、升华的结果。这种能力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实际上是出版企业自身学习的过程,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它不仅与出版企业的技术因素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是在出版企业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动态整合中生存与发展的,它不仅强调技能或技术,更强调整合。有时整合可以使一些表现一般的技术组合成超强的核心能力。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具有国家级教育、心理、历史、哲学、文学等重点研究学科,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学校的这些优势重点学科,享有得天独厚的丰富出版资源。但是,原来该出版社在策划这些学科出版物选题时,习惯于单项选题,孤立出版,零散推出,不成体系,结果大多在市场销售中表现平平,即使某种出版物形成了市场畅销出版物,一旦同类出版物在市场上出现,原有出版物也难以形成市场竞争的强势。后来,出版社采取措施,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已有的出版资源按照专业化进行重新整合,选择了优秀出版资源(也包括校外一些在国内某些学科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资源),精心策划出版了《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当代中国心理学家文库》和《当代中国教育家文库》等系列论著。这些文库的整体推出,既突出了出版物的特色,在市场上很快得到了认可,而且又显示了其超强的市场竞争力,构成了外版同类出版物进入市场的障碍。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