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抓住“三农”主题 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考 - “十一五”规划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十一五”规划专栏
抓住“三农”主题 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社长 汪春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 丛晓红
2007-01-16 16:05:44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总第52期)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国家加大力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同时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我社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农大出版社抓住机遇,开拓思路,不断创新,紧紧围绕农业、农民、农村三大主题,在出版农业高等和中等教育教材、农业学术专著、面向农民农村图书三个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1、教材出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出版反映教改成果的教材,以推动传统学科的改造和新兴学科的建设。针对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和大众化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十五”期间出版了面向农业院校的十几系列本科专业骨干课程教材以及选修课教材,共计400余种,其中有80多种教材被教育部审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有13种教材被审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批教材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加强应用”的新的教学改革思路编写,在内容和体系上有较大创新,园艺系列、食品系列、畜牧兽医系列等多种教材起到引领性作用,在40多所本科农业院校中得到使用师生的广泛认可。此外还有研究生教材、中央农广校教材、绿色证书教育教材、农业部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高职高专教材等。农大出版社已初步建成以农业本科教材为主,上下延伸,多品种、多系列的农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
 2、学术出版领域。我社依托本校学科优势,依靠本校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全国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版重要农业学术专著100多部,翻译出版国外权威农业专著30余部,在农业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阎隆飞院士的《分子生物学》、左天觉博士的《中外著名专家论中国农业》、蒋金书教授的《动物原虫病学》等为代表的多种专著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图书奖。
 3、农民农业图书。多年来农大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截止2005年底共出版了优秀农业科技图书和农民培训图书近千种,几十种图书先后荣获“97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大学版协优秀双效书”、“大学版协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今年,《新编21世纪农民致富金钥匙丛书》等6种套,150余个品种,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三农”优秀图书。农大社也因此先后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评为“97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征集活动”最佳出版单位,获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十五”期间我社的出书品种、质量、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图书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培育、资源开发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为“十一五”期间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社“十一五”的开局很好,一批有 影响的图书选题被遴选进入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获审批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选题有122种,占到全国9000余种国家级规划教材的1%;获准列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图书2项,包括以“农业领域首席科学家论丛”为代表的专著100种、译著100种,面向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图书选题400种。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升能力,强化质量管理,集中精力出版一批在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力作,全面提升中国农大出版社的品牌。

 二、发展思路与策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作为农业专业的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理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着“三农”开展选题策划工作,在服务“三农”的神圣事业中发展壮大自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的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以创新带动改革,从改革中求发展,确立我社在农业教育教材、农业学术专著和农业科技图书三个领域的品牌优势,力争成为农业高等教育教材、农业重要学术专著、译著以及农业新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最有影响的出版基地。
 在实施策略上继续巩固和优化以农业学科教材为主体地位?熏农业领域专著与科技图书为两翼的产品结构布局;在三个产品线上强化优势和特色;紧紧依托本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深入了解农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跟踪农业科学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切实需要,据此制定选题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加强机制创新,为体制的转型作准备。通过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全面的品牌发展战略。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三农”主题,以落实国家重点选题为重心搞好选题开发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选题无疑是出版业务中最核心的问题。我们要重点落实 “十一五”国家重点选题。“十一五”规划作为国家的图书出版规划?熏代表国家的研究水平、发展水平和文化出版水平?熏有非常高的要求?熏我们要采取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运作、责任到人、重点突破的有效方式,切实保证“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大出版工程图书等国家重点选题的落实到位,并以国家重点选题为火车头,带动社内重点选题的落实、拓展和研发。
 1.巩固和加强农业教材建设的主体地位
 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重点,全面总结分析已有本科教材的成功与不足,巩固已有较好基础和优势学科的教材,加强更新、配套,实现教材的全面升级,加强在适用性、创新性、立体化方面的研发;紧密跟踪新兴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开拓新的增长点,加大高职高专教材和中等职业技术教材的开发力度,形成与本科教材并驾齐驱的局面,争取在2010年成为农业领域主要的教材出版基地。
 在教材选题策划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定位?熏突出特色。坚持特色原则、效益原则和精品原则,立足本校优势和本社优势进行选题开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做成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逐步成为现代农业教育资源的集成、开发和提供商。(2)提倡内容创新,走研发路线。在了解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学校的教学差异性组织教材的编写。区别处理新兴学科、发展中学科和经典学科,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当今的学科进展固化到教材中,使每本教材务必体现出先进性、先导性和创新性。(3)加强教材表现形式的创新。要以精品教材为主体,结合纸质教材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立体化配套教材,为师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稳妥地实施纸质、电子、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出版形式的有机结合。
 2.落实重大出版工程选题,带动学术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大学出版社的天职之一就是出版反映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为新的理论、思想和技术的传播交流提供优良的服务。这方面我社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九五”、“十五”期间已出版了一大批反映农业学科重要成就的专著和译著,为“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社已列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立项的学术专著译著选题共计200种,其中农业领域科学家论著100种,译著100种。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我社工作的肯定,更是重托和责任。这是我社“十一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紧紧依靠本校的优势作者和学科资源,确保图书的创新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中国农业大学有 19个国家重点学科,综合排名列全国高校第8位。有9位院士和数十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63、973首席科学家,他们以及他们向全国农业院校“辐射”的专家,为这批专著、译著的编写出版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要把握重心,占领制高点,抓住创新点,填补空白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围绕着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畜禽疫病防治、良种工程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选题开发,出版一批全面反映农业科研领域最新成就,代表我国农业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最高水准,在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传世之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将中国农大出版社建设成农业学科最重要的学术出版基地。
 3.满怀感情,扎扎实实出好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图书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农业领域的专业出版社,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我们要下决心出好“三农”图书,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兄弟的福祉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出版一系列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等适用图书。强化我社已形成的畜牧兽医类科技图书的特色,向产品深加工、贮运等农民增收增支方向扩展,成规模、成系列、有针对性地出版面向农村、农民的科技丛书。要怀着对农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让农民群众看到新闻出版工作服务“三农”实实在在的成效。编辑要贴近农民,以农民所急、农村所需为选题开发的依据,以内容新、技术好,农民用得上、看得懂、学得会作为编写原则,以服务“三农”的培训教材作为科技图书出版的重点,争取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培训教材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社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重大出版工程农业应用技术推广图书选题有400余个,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落实,特别要结合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方向和需要开展调研,扎扎实实地做出一批反映农业应用领域最新技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推广图书。希望这批图书的面世,对农业领域形成重要影响,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价值。
 (二)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竞争力的关键。要想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在读者当中取得认可度。要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加强对书稿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的把关,对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出版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加大对高质量图书编辑的奖励力度,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质量管理的到位,使质量不断提升,为实施精品战略保驾护航。
 (三)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
 要加强宣传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独特的服务规程,体现农大出版社鲜明的个性。强化宣传的目标性,加强面向作者、中间商及终端客户的针对性服务,做好宣传工作的反馈研究。强化出版社整体形象的宣传。通过构建富有效率的微观服务运行机制,以赢得读者和作者的信赖,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十一五” 是我社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全面展开,给我社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将机遇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担负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兴国利农的神圣使命。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总第52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