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抓住机遇 实现“十一五”创新发展 - “十一五”规划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十一五”规划专栏
抓住机遇 实现“十一五”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家强
2007-01-16 16:40:24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总第52期)
“十一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学出版品牌是大学出版社今后发展的共同目标。清华大学出版社历经25年发展创业,步入了现代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轨道。“十一五”期间我社发展的目标是依托清华大学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紧跟科学技术进步,提升出版社的学术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通过强化主流优势推进清华大学出版社整体品牌建设,实现和谐发展、效益平稳增长,完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为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办社宗旨,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逐步形成了品牌和特色,具备了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期刊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多元出版能力,建立了现代企业体制与运营机制。2004年出版社完成了企业法人注册,出版社按照集团模式改制为清华大学全资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集团化格局基本形成,核心层为六个分社及多家期刊,紧密层为多家独立法人合作单位,外围包括版权贸易、特约经销、纸业印刷、物流等国内外业务领域合作伙伴队伍,规模逐渐壮大。
“十五”期间,主业发展健康、强势领域突出的出版格局逐步形成。出版社在高校教材和科技文化图书产品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计算机教材、店销书一直在全国居首强地位;多个出版领域都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品牌的初创,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品牌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图书、音像等产品多次获得了国家级、部级奖励。出版社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发展良好。
通过出版社的改制,综合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获得了提高,体制改革促进了出版社的发展,经营规模和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版社正在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大学出版社以及全国出版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十五”期间的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推进著名大学出版社的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出版社的发展总目标是依托清华大学,经过积累、传承、创新,发展成为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传播文化科技的国家出版基地,成为引领大学出版、科技出版的旗舰出版企业,成为推动中国出版国际化、彰显中华文化与技术影响力的重要力量,为建设世界著名大学出版社奠定基础。“十一五”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出版领域结构合理,品牌优势突出,主流领域可持续品牌产品规模显著扩大,多种媒体和谐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分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打造与清华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出版品牌,为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做出贡献。以清华大学的学科发展为基础,以突出主流强势为目标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探索采用多种发展方式,实现领域发展,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实现品牌的创新发展。巩固与发展具有主流优势的计算机与信息领域教材品牌,加快经管、人文等领域教材与高水平、高品位店销图书的品牌建设步伐,抓住教改契机强化大理工教材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与清华大学学科优势相匹配的教材整体优势。建立完善科学的学术出版机制,扩大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出版规模。大力发展学术期刊,进一步提高出版社学术地位,提高社会效益,回报社会。
二是从战略高度来探索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有机促进、共同发展,培育数字出版的领域优势与品牌,探索其他新媒体出版形式,提高国际化竞争的业务拓展能力。提高出版内容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内容全部数字化,还要使出版企业的内部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多载体在线出版、信息合作等各个方面运营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嵌入与集成,逐步实现整体数字出版流程。充分挖掘图书、期刊的内容优势,拓展提供增值服务的多种衍生产品。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初步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品牌与产品的国际化。紧密结合清华大学国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把一流的学术图书与期刊“走出去”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展与世界跨国媒体集团的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体制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图书出口品牌竞争力。挖掘并培育国际化的专家与作者资源,拓展与国外一流出版及相关机构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进入国际出版、传媒的主流市场,为建成世界著名的大学出版社做好前期准备。
四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数字化出版企业升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下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企业法务管理,规范处理企业法律事务,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建立覆盖集团的财务资金运营监控网络体系,完善“诊断式”、“预警式”的审计体制,建立对企业经营情况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估考核体系。
数字化出版企业是从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营销等全方位的数字化流程再造,提高内容产品的价值,通过数字生产、营销、服务,实时分析与反馈生产、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提高经营决策的水平。应用数字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评估与决策、成本监控与网络数字化按需生产、数字化渠道管理与数字营销服务等新经营模式。
五是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人事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按照重点突出、分类管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整合人才资源,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实施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和多层面的领军人才工程,建设一支拥有优秀出版经营管理人才、拔尖专业人才的人才队伍。
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出版社要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为辅的科学发展道路,强化品牌经营,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回报国家,回报股东,造福员工。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特色定位、专业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经营;从出版企业经营上升到出版及相关产业经营,从区域经营上升到国际视野的经营。
实施步骤考虑在“十一五”初期一方面完善各领域和板块的自身运营机制建立,根据优势资源和创新能力,进行结构优化,强化优势品牌,建立充实各板块的品牌产品线,实现协调健康发展,完成品牌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以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础的运营管理与监控体系,通过横向立法,规范经营行为,实施投资、质量、成本、效益的实时监控,保证决策、考核的科学性。
逐渐强化独立运营能力,以资金为纽带逐步建立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机构。对于机构的体制建设也将根据国家法律政策采用多种体制形式,充分调动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在规划中制定了配套的保证措施,包括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规划考核机制,将目标与项目的实施作为各级岗位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管理岗位的年度责任、任期责任紧密结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出版企业改革中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党政、工会组织的紧密沟通,共同树立企业统一理念与价值观,建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精神渗透到全体成员的岗位责任之中,以自觉的行动彰显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品牌文化影响力,提升出版社的核心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重点建设项目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着力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企业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其作为发展的支撑点,通过重点突破,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带动实力提高。出版社通过集团大平台保证集团重点工程的实施,监督项目内各子项目完成的质量,保证项目实施中出版质量稳步提高,控制并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应利润,形成出版社集团化产品运作的优势。出版社采取立项的方式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1、跨领域学科的集团型优势品牌建设与发展工程
突出学术第一、教学服务第一,在整体出版品牌的建设中以国家级、专项规划教材建设为核心,在不同层次采用不同出版模式进行教材与图书品牌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以期积累长期的品牌效应。包括: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与图书出版工程:我社承担着国家“十一五”教材单项达到400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出色完成规划教材建设任务是全社今后工作的重点,以此为契机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达到教学资源出版的升级。国家级专项规划教材出版项目工程;跨学科的多层次重点教材品牌系列(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等多个层次);国家级专项规划培训图书出版项目;各领域重点建设系列品牌建设项目。
2、质量审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在完善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加强集团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总社成立专职质量机构、岗位。逐步建立全面、系统、明确的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组织编制编辑出版各个流程、各个学科单项管理法规与标准技术规范标准,指导员工按照标准进行培训、业务运作。
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使出版社所有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专业岗位设置、选题计划制定、业务活动实施都要严格执行管理流程,保证出版文化产品的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质量管理责任逐级明确的过程,包括制度化流程中的自查、互查、普查、抽查等多种质量管理方式。
3、“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
学术著作的出版国际化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社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步骤。以清华大学特色理工科技类图书为突破口,与国外著名出版机构合作,以外文成品书直接输出或合作出版的形式,全方位进入国际图书市场。加大“清华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多项基金支持力度与范围,以大力支持和鼓励学术著作的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学术出版领域提出了“国际化、高起点”的原则,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教授,编写一批英文学术著作,进入国际学术图书市场。通过同Springer、MIT等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把国外最新学术论著引入国内的同时,也把国内学术界的学术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推向国际学术交流阵地。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最高水平和具有国际影响的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地。
4、数字化出版社建设项目(财务中心平台、印务中心平台、物流发行中心平台建设)
通过信息平台的改造提高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实现涉及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营销等诸多方面的数字化企业再造与升级。建立数字化纸张、印前、印刷包装成本与质量控制运营体系,建立科学的生产流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现代物流运营体系、规范的经销商与发行网点的管理体系。提高客户风险管理机制与渠道整体管理掌控水平,完善预警、防范、应急处理等机制。根据总体发展需要,结合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加大集团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完成基本建设。
四、小结
“十一五”是建设世界著名大学出版社的重要时期,出版社自身要抓住机遇,构建新的出版发展模式,在结构调整、品牌经营、人才竞争中提高出版社造血机能,以数字化推动企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开拓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文化出版企业的发展,为打造国际化的大学出版产业,为清华大学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源:《大学出版》2006年第4期(总第52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