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政府释放改制加速信号 - 大学社改制进行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社改制进行时
政府释放改制加速信号
2007-09-27 16:24:13 来源:《出版人》2007年9月15日(第18期,总第73期)
虽然还是“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与会者还是感受到了必须加速改制的强烈信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社长乔少杰在分组讨论结束后总结说:“关于体制改革,个别出版社存在困惑,但是普遍有清醒的认识。一些没有列入试点的出版社已经主动改革。一些出版社建议进一步扩大试点。”
政府:明确改制的政策和方向
出席会议的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在讲话中要求高校出版社深刻认识当前的出版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前进中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客观全面地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机遇,高校出版社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出版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扎实工作推动高校出版社的更大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马国仓的讲话,则在更具体的层面上,向与会的大学和出版社代表介绍出版业改革的形势和现状,包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改制相关的配套政策。他指出,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信心不能动摇。现在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
据他介绍,高校出版社、中央级出版社、地方出版社的改革,都在陆续推进,高校出版社改制由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地方社改革由地方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组织,中央社改革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组织。他说,改革的阶段和社会发展应该是同步的。在转企改制同时,股份上市也在进行。将来资本运作也是发展的一种手段。目前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七家上市了,辽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也即将于今年上市。
为了推动改革,政府在资源配置上,马国仓说,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不改革的单位要限制使用资源,不改革的干部不能用。
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马国仓说,总署正在建立经营型出版单位的评估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分五级,一二级算优秀,三四级要限制,五级要退出。将来的资源配置将与等级联系在一起。行政办法难以解决市场退出问题,就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前一阶段,一些高校出版社之所以对改制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不愿意失去企业和事业的双重好处。而且几乎所有的讨论、所有的政策倾斜,都集中在转企改制上。相比较而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出版机构还没有成功案例。标准的公益性事业体制出版社是什么样子,也缺乏针对性研究。有的人以为改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就是保留原来的事业体制。
对此,马国仓说,大多数出版单位将转为企业单位;过去那种既享受政策拨款,又享受市场优惠,好处两头占的事情在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可能再出现了。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出版社原来千方百计想改成事业单位,后来真正了解情况以后,又想转企了。
表面看来,在原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下,学校对出版社有更多处置权,可以获得多种形式的上缴利益,可以向出版社安排人员。但实际上,改制将使大学对出版社的控制更加确定和明确:一旦出版社改制为企业(这样的出版社多数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学校可因为出版社的更大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如果改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类出版社多数已经丧失市场竞争力),通过严格的管理规则,可以减少学校的开支。
政策越明朗,高校及高校出版社越明白改革所带来的好处和加快改革的紧迫性。
大学:改制态度发生微妙转变
来自政府的改制信号越来越明确,一些原来处于观望状态或希望维持现状的大学,明显感受到了改革的压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曙光坦承:“我们曾经比较保守,自己要求从首批改制试点的名单中撤下来。”
这是因为学校有自身的特殊考虑。第一,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小,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规模很大,学校70%~78%的自筹资金来自于出版社。在过去五年中,出版社每年向学校上缴5~6千万元,对学校贡献很大。同时未来学校要回购松江校区,面临的财务压力很大,也因此对出版社有更多预期。第二,出版社比学校的收入要高一些。学校担心改制后学校和出版社之间员工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三是学校多少有点私心,毕竟在开会用钱等方面,学校还有依靠出版社的地方。
这次高校出版工作会议上,张曙光受到不少触动。他说,第一个感受,要从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高校出版社改制的大方向。第二个感受,国家对高校社的发展满怀期待,要求高校社走出发展的新模式,而且有一套激励机制。第三,听了大连理工大学孔宪京副书记的介绍,对出版社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原来已经成为首个公益性事业体制的试点单位,但是随着改革政策日益明朗,东北林业大学发现,改制办法中的“事业体制”不同于原来所理解的“事业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赵鑫说:“我们是1 8+1中的1。我们是比较困惑的。原来考虑实行事业单位体制,是因为本身很弱小,担心进入市场后坚持不住。《意见》说,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应出版面向校内和特定行业所需出版物、基本上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不参与出版物市场竞争。我们对出版社的指导跟这个不一样。我们还是要按过去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出版社必须参加市场竞争,不能依靠学校。”
那么,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的改革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呢?赵鑫校长没有直接回答,他说:“我们不是说要退出改制为事业单位的试点,而是说现在还处于过渡阶段。我们也在思考,出版社发展得比较弱是什么原因?是缺乏市场资源还是没有把资源开发出来?”
那么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究竟是改制为企业呢,还是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思路上学校说不清。我还是认为要‘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而不是要国家、学校补贴的事业单位,我们的市场还是广阔的,目前面向市场做得不够。如果老背着抱着,就没有发展。”
言下之意,东北林业大学似乎希望对改制的路径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在充分了解当前的改制政策和形势后,还会有更多的高校及其出版社做出类似的反应。
出版社:研讨阶段已经结束
在人们的印象中,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直认为,高校出版社完全市场化并不符合世界潮流。但这一次高校出版工作会议上,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在新形势下对转企改制有了新的感悟。他说:“目前我们根据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要认真做好改制的工作。"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贺圣遂解释了先前的立场:“之所以对转企改制存在顾虑,首先是理念问题。世界上普遍把高校出版社当作学术出版机构,而很多中国高校出版社改制后要追求商业利益。因此对待改制,校领导一直保持谨慎立场。这样理解不是反对改制,而是认为改制不一定意味着要商业化。其次是现实问题。原来高校出版社享受企业和事业的双重好处,有的人担心改制后失去‘事业屏障’。所以,我们没有进入首批试点。”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贺圣遂说:“一方面,中国的很多高校出版社市场化程度高,有条件转制成为企业。另一方面,国家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出版社的市场潜力,要求高校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为‘企业管理’,顺理成章。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政策优惠都在向转企倾斜,因此多数高校出版社都会选择转企改制。”
复旦大学对出版社改制态度的微妙变化,典型地代表了高校出版社对改制的理解和选择。贺圣遂认为:“因为改制原则明确,可以说研讨阶段已经结束,下一步将是改制如何进行,如何进行体制设计,给出版业带来规格化、标准化的变化。"
在贺圣遂看来,现代工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高校出版社将进入全新的大发展阶段。他说:“原来高校出版社发展内涵很丰富,社情不一,有的上缴利润,有的不上交,分管校领导的喜好不一,什么样的社算是好的出版社,怎么样才能把出版社管理好,标准模糊。现在明确了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在进行体制设计时,把出版社要么塑造成标准的市场主体,要么塑造成标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制就要‘一刀切’。”
但是,他补充建议说:“高校出版社的发展模式和评估标准不能‘一刀切’。不要以做大做强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
来源:《出版人》2007年9月15日(第18期,总第73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