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博物馆:科普书发行新渠道? - 出版动态(原隐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原隐藏)
博物馆:科普书发行新渠道?
金霞
2003-03-24 15:49:14  来源: 
 
 记者日前在一次科普作品创作研讨会上,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博物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场所,应当成为科普图书新的发行渠道。此言一出,引来与会者纷纷讨论。那么,科普类图书在博物馆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记者为此走访了部分相关场馆,一探虚实。
 在自然博物馆记者看到,一层大厅辟出了一个有五节柜台的图书销售专区,约有百余种图书,其中科普图书占了绝大部分,涉及生物、天文、地理、物理等许多内容。问及销售情况,工作人员脱口而出:“有关恐龙的书卖得最好。”自然博物馆常年开设恐龙展,因此介绍恐龙知识的图书最受参观者青睐,其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世界恐龙大百科》(大16开精装,定价28元)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奇幻恐龙帝国》(32开平装,定价6.8元)销售最为看好。据了解,装帧、印刷质量、图文搭配效果成为影响参观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哪怕价格较高也能被接受。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套《地球的兄弟姐妹》(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科普卷),尽管其顾问、主编均为国内权威的专家学者,每册有10万字的内容而定价仅为6元,但由于封面装帧呆板、通篇无一幅插图,已经很久没有人问津了。同时,一些内容过于艰深、适合在图书馆查阅的科普图书在博物馆也遭到了冷落。
 记者在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技馆等地了解到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与场馆主题内容相关、图文并茂的科普图书,销售情况好于其他品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科技馆等也需要通过多种经营来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经营相关的科普类图书无疑也是一种途径。而且相当数量的参观者有在博物馆购书的需求,一是作为参观的补充,二是以书存证,以示不虚此行。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孩子是带着作业任务来博物馆的,经常趴在地上摘抄科普知识,一发现有合适的科普书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那么,出版社是否意识到这一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部曲明对于该社图书在博物馆销售不错这一“利好消息”感到有些意外,“没想到在自然博物馆也能卖得好。由于我们的经营渠道还比较传统,很少考虑把此类场馆作为主要发行渠道。看来今后应该引起重视。”但他同时坦言,毕竟少年宫、科技馆等在我国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发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能获得怎样的收益是否平衡,还有待观察。
 据了解,博物馆销售科普书一般是试探性地少量投入,根据反映及时调整图书品种和数量。
 自然博物馆的沈馆长介绍说:“按我们馆的规模,图书应该有二三十万元的年销售额,但由于刚从各展厅分散销售变为集中销售,因此月销售额只有几千元。但随着春季参观高峰的到来,这种情况有望改观。”沈馆长还提出,科普图书若与博物馆所办展览相关,成为展览的必要补充,销售情况就会比较理想。因此,提升图书在博物馆销量的关键是如何在科普类图书的内容、编排形式等方面做文章,使之适应博物馆的特点。
 据悉,有出版社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科普出版社副总编辑吕建华说,该社最近提出“科学教育”的理念,大胆探索和尝试将科普书的编撰向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读物的形式发展。这与沈馆长的认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博物馆和出版社为什么不能联手做做教育出版的文章呢?出版一些符合博物馆内容特色,同时又能满足中小学生学习需要的科普图书,既适销对路,又能还他们一份轻松参观的乐趣,一举两得。”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3月21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