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多元化经营适合我们吗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多元化经营适合我们吗
明天出版社 王成
2003-03-26 16:03:12 来源:
多元化经营作为一项拓展产业领域,促进出版集团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与决策,得到了出版界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与借鉴,但作为一项无前例、特别是在出版业无现成成功案例可循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认识多元化的特征与规律,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多元化经营现今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追求的一种经营模式,很多企业竞相做起了多元化经营。做家电的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做零售的搞起了房地产,做药品的与服装业联手,做煤炭的要控股化工公司,等等。同时,我们出版行业也不甘寂寞,纷纷介入其他产业,有推出自己餐饮的,有成立影视制作公司的,有参股旅行社的,有做房地产的,甚至有先注册几个公司——具体干什么还没定下来的,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多元化经营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缺陷在哪里?这些问题似乎仍不太清楚,只是感觉不这么做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这么做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其实,真正进入到另外一个行业,才知道很多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触摸的。
出版行业是事业单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虽然实行企业化管理,但还是受到很多政策的支持。出版行业多年来的销售似乎也只有新华书店和系统发行这两条路。目前大多数出版社的利润来源依然依靠政策的支持,系统发行获得的利润几乎占总利润的80%以上,出版社只有一小部分的利润是在新华书店这个渠道中通过竞争得来的。依靠一般图书的销售使自己获取大量利润的出版社并不多。综合来看,目前大多数出版社的综合经营能力并不强,独立做市场的经验也不丰富,竞争能力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多元化经营,进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结果可想而知。
多元化经营是以现有企业的主业已发展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市场的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无懈可击,产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剩余资金大量闲置为基础的。而现今的出版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出版行业的发展余地还很广阔,很多大公司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图书市场,盼望着准入政策的松动,随时准备进入图书市场。如果我们去搞多元化经营,无异于把自己的金饭碗扔到一边,到别人饭碗里去抢剩饭。从目前各家出版社的综合实力来看,还没有谁能在图书市场中呼风唤雨,没有谁占有绝对优势。此时去搞多元化经营,会不会让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引起主业的“后院起火”呢?而且如果我们在出版这个朝阳行业里没有大的突破,那么到另外一些较成熟的行业里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出版社搞多元化经营一个大的桎梏是现有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多元化经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进入的领域必须是你现有企业的优势所在,品牌优势、服务优势、企业文化、顾客覆盖等能够充分发挥,决不是看到哪个行业容易赚钱就盲目地往里扎。出版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所谓编、印、发一条龙,印刷厂、出版社、新华书店共处一个集团内部,出版社处于一个被上、下家包围的位置。如果搞多元化经营,必定要冲出这个圈子。而这个圈子以外的行业,出版社现有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现有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市场、现有的人员也用不上。如果进行多元化经营,必定要重新建立新的销售渠道,设定新的顾客群,组织新的经营人员,如果所有事情都要重新做起的话,经营风险是否太大了呢?有一家出版社儿童图书做得非常好,就打起了学习文具的主意,成立了一个学生用品公司,结果文具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和图书根本不是一条路。在市场竞争中,他们的文具样式、销售方式、经营理念并不被市场认可,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还有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关于儿童营养食谱的图书,卖得极为火爆,于是突发联想,办起了幼儿营养食品公司。进入了这个领域,才发现这个市场和以前想像的完全是两码事,食品的消费者和图书的消费者根本不是一个群体,图书的品牌效应在这里一点也发挥不出来。他们生产的食品注重的是营养和绿色,食品行业里的色、香、味却一项也不占,无论怎么宣传,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为了使损失不再继续扩大,也为了避免影响图书的销售,于是尽快做出了关门大吉的决定。多元化经营,如果切入点不对,后果往往是摊子铺开了,资金也套死了。原来想分散风险,结果是增加了风险;原来想在各行业间产生互动,结果是相互拖累,并使母公司背上沉重包袱。
出版社进行多元化经营另外一个大的瓶颈是经营人才的匮乏。现在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再好的经营策略经营方案都无法实现。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版社现有的人员大多是搞文字出身的,几乎都没有经过经营方面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化、系统化的训练,所具有的经营知识基本上是靠自己感悟出采的,到了决定一些重大决策时依据的往往是一些主观的经验和直觉。有的出版社在本行业中搞出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进入到另一个行业,现有的经验能否适用?现有的经营知识是否陈旧?现有的经营手段是否对路?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实行多元化经营会使企业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小企业能管好,决不等同于大企业也能管好,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到了大企业中去也不一定适用。企业一大,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工作不配合、各自为政、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更何况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速度、投入与回报也不会相同。如何进行内部协调,如何进行经营控制,如何设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复杂的事情就摆在决策者的面前。大企业如何管理是当今很多跨国公司极为头疼的事情,弄不好就会带来种种的经营错乱和管理上的漏洞百出。目前出版社的规模大多都不很大,人员也不很多,内部结构相对也较单纯,经营和管理经过多年探索也基本形成了一套模式。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版社在市场经济中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跟上自身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就是说,目前的出版社无论从管理水平、管理技术、管理人才上还都没有能力驾驭多元化经营这匹“野马”,更无法从多元化经营这条路上获得大的发展。
出版社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另一弊端会使资金分散形不成规模。现今的出版社虽然效益不错,但还没有谁有气吞山河的实力,剩余资金也不敢说非常雄厚。出版社本身的主业是任何一家都不会放弃的,用一小部分剩余资金投入到一个新领域,只能进入科技含量低的行业。投入小就难以形成规模,规模小市场就难以承认,市场不承认效益就低,更何况介入的“门槛”低,别人也可以轻易地进入。竞争激烈,小企业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如果介入科技含量高的行业,资金的投入就会很大,在目前出版社自有资金并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我们能承受得了吗?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风风雨雨,如果碰到市场波动,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经受得住这种失败吗?资金分散使用,必定会造成资金浪费,导致资金短缺,如果影响到主业的发展,我们为此所做的是否得不偿失呢?
综上所述,出版社搞多元化经营,要慎重,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不要过分地坚信自己的天赋和感悟力而不相信科学分析。
摘自:《中国出版》2003年第3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