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为了第一时间——《大震之后——心理援助与疾病预防》出版全回顾 - 大学社爱心捐赠行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社爱心捐赠行动
为了第一时间——《大震之后——心理援助与疾病预防》出版全回顾
黄新路(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07-31 16:04:08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8.7 
 
 突发的巨大灾难
 时间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凝固,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害波及四川、重庆、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多个省市。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使毫无准备的灾区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主震第二天,我社编辑们就在余震中坐在了工作台边,一边听着地震中心发来的现场报道,一边编辑着手中的书稿。
 地震以猝不及防的方式,使成千上万的生灵遭到涂炭。一幅幅电视画面不断在眼前晃动:压在废墟下70多小时的陈坚与抢险救援人员一起喊着“1—2—3,坚持!坚持!……”;北川中学一位幸存的小男孩趴在倒塌教室的废墟中,对着垮塌预制板的缝隙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同学的名字……每当这些呼唤生命的画面在眼前闪现,我都掩饰不住眼角的酸楚。

 从地震中挖选题
 第一时间,全国人民迅速开始了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在地震废墟中抢救生命;救灾志愿人员在第一线无私地奉献;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车队正冒着飞沙走石昼夜兼程;挽起手臂的群众排着长龙等着献血;赈灾义演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百姓用各种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心。
 强大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深思:当前,身处地震灾区前沿的我们——出版社编辑——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面对山崩地裂的强烈自然灾害,灾区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出版社的同志们苦苦思索,共同寻求答案。
 除了救灾物资,当前地震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支持,是身心的重建!答案:进行心理救灾!载体就是实用的图书。大家的共同愿望是: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
 策划编辑提出了想法,与社领导共同论证:大灾过后,心理危机干预与瘟疫防控刻不容缓!为灾区人民办实事,这就是切入点。书名定为《大震之后——心理援助与疾病预防》,读者对象为广大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为便于随身携带和翻阅,图书做成条32开的手册。选题一确定,立即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和公共医疗卫生专家编写,封面也着手设计。

 与地震抢时间
 大地还在抖动,房屋还在摇晃。自然界的严重损害需要尽快修复,而心灵的沉痛创伤则更需要尽快包扎。为了与无情的灾害抢时间,早日把图书送到灾区第一线,我们打破了一切图书编辑出版的常规,编辑、复审、终审、校对全都坐在了同一房间。拿到稿件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同步的编辑加工;稿件打印一部分就交到编辑手中一部分;有的编辑更是坐在录入人员身边,一边录排一边修改;社长、总编辑亲自参与编辑工作,所有的社领导坐在会议室分章审定。与此同步,出版科联系印刷厂准备纸张,新闻出版总署CIP中心也给予极大支持,当天就发回了CIP数据……一切的一切集中到一点——第一时间,尽快出版。
 5月19日14时28分,汽车停驶,行人止步,只有汽笛和喇叭长鸣。和全中国人民一道,我们起立为所有汶川大地震死难者默哀。在这撕裂长空的哀鸣声中,谁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泪水,稿纸上滴出了一道道泪痕。
 成都地处地震灾区前沿,受到地震的影响,市民大都夜宿帐篷。编辑人员不顾家里有老有小,一心扑在编书上,办公室里吃盒饭,一干就到晚上十一二点。繁忙中,有的年轻编辑还在一边工作,一边与家人进行灾区孤儿认养的商谈。
 办公大楼时有明显的摇晃。在最紧要的关头,晚上家里打来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告知政府有关部门已在电视和广播中发布了当晚将发生强烈余震的公告。市民一片混乱,抱着被子涌出家门。街道充满了人群,交通完全堵塞,整个成都市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我们不得不中断手里的工作,暂时躲进地震棚;第二天一早,又立即投入工作,补回前晚失去的时间。
 就这样在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中,第三天,最后的书稿终于编辑完成,这也创造了我们出版社的出书记录。胶片立即送到了印刷厂。

 特别的图书发行
 最需要我们图书的读者,正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我们的图书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里。为此,我们决定亲自运送。出版社立即按照受灾区域分配了任务,分头送往汶川、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等地震重灾区。
 印刷厂不收印工费,连夜赶出了30000册。刚从印刷机上下来的图书还散发着油墨的芬芳,就立刻被装上了车。印刷厂一位22岁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驾车与我们一起将10000册图书送往地震的中心——汶川。
 任务非常艰巨,通往地震中心汶川的道路有三条,有两条被地震灾害完全阻断,唯一刚打通的一条通道是西线。我们必须绕到震中的西北方向进入汶川,路程要多六七倍,路况也不明。
 顾不得想那么多,一定要送到第一线。时间紧迫,出发。

 重走红军路,翻越大雪山
 车过雅安,天已黑,路分两条:一条走泸定、丹巴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府马尔康,路况较好;另一条走宝兴,翻越夹金山经小金到马尔康,路况很差。后一路线较前者近200多公里。还是那个想法:一切的一切——为了第一时间,我们毅然决定重走红军路,翻越夹金山。
 宝兴崇山峻岭,是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最早发现大熊猫的地方。颠簸道路上到处的塌方和路陷让我们也深深担忧野生国宝大熊猫的安全。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盘山而上,一边是滑坡,一边是深渊,很多地方只能单车通过。一辆超长救灾物资运输车车轴被压断,歪倒在路中间。两边运输车辆被堵了一百多辆,交警(都是外地支援者)调来推土机另辟路径,保证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藏族修路志愿者沿路可见。
 路从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口穿过。雪山、冰川,山顶稀薄的空气和刺骨的寒风让人不敢走出驾驶室。当年,红军身着单衣,相互搀扶着就是从这里翻越,走向抗战的第一线。触景生情,感慨万分,都为的是一种信念!今天,我们载着一车图书,奔向抗灾第一线。
 令人感动的还有:藏族、羌族老百姓将煮熟的鸡蛋、水、盒饭争相递进驾驶室;孩子们伫立在垮塌的公路边,一只手拿着“你们辛苦了!”的纸板,一只手高高举过头顶,向来自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车队致敬。纸板上那颗感恩的心,表达的是灾区人民多么淳朴的情感啊!

 一定要直接送到震中受灾第一线
 到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府马尔康已经很晚,这里是全国各地支援救灾物资的转运点。为预防、控制重灾区疫病流行,再加上道路危险,前方实行道路管制,大部分的救灾物资都是在这儿下货再分发。考虑到救灾图书的特殊性和读者需求的紧迫性,我们向阿坝州团委书记请求,让我们直接送往震中受灾第一线。考虑再三,州团委书记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在我们车上还另外装上了更多震中灾区迫切需要的食品和用品。州政府给我们开了特别通行证,并派一位当地的藏族志愿者与我们同行。
 第二天一早,我们直奔震中理县、汶川。货车,在废墟瓦砾中穿行,道路更加艰难,满目疮痍:被飞石砸成麻花的汽车、穿房而入的巨石、拦腰而断的歪斜电杆……
 路沿江行,许多地方山体滑坡已将江面堵了一半,新开出来的道路就是沿伸入江中的滑坡边碾压出的两条轮辙,汽车行驶危险而缓慢。我们所有的汽车在一座高山前被交警拦下,江对面负责观察的交警发来信号,前方区域大约有1公里范围,山体正在坍塌,只见滚石雷动,漫天飞沙。顺山体飞滚而下的砂石迅速填平了道路,直接滚向江中。等了一个多小时,山体还在崩裂。这条仅有的运输生命线不能断,一直待命的一台推挖机冒着飞沙走石,开向前!我最最佩服这位50多岁的推挖机手,一边探头观测滚下的飞石方向,一边将塌下来的砂石推入江中。石子砸在车体上砰砰地响,推挖机头被砸出了一条缝。事后这位老师傅告诉我,这样的险情每天都有,他们的一位同事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请别忘了,祭奠地震的死者,还包括这些牺牲的救灾人员! 
 路,就是这样开出来的,救灾物资就是这样运进去的。为了挽救震中压在瓦砾下的生命,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与死神擦肩而过。
 两个多小时后,这条生命运输线被再次打通,运输救灾物资的车队长龙般在滚滚黄尘中又开始蠕动。从成都出发,翻越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驱车700多公里,历经三天磨难,我们终于在下午到达地震重灾区汶川,将图书送到了在帐篷中办公的县团委书记手中。他们不由感叹道:“你们这书做得这么快,一路辛苦了!谢谢你们了!我们一定以最快速度分发到抗震救灾的青年志愿者手中。”
 其他带运的救灾物资我们也交到了指定地点,汶川县副县长在救灾物资接收单上签了字。
 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我们立刻连夜往回赶。

 一生难忘灾区
 结束任务,一周时间就从组稿一编写一编辑一印刷一读者,完成了图书出版的一个完整周期,这是出版社成立以来的一个奇迹。
 又回到成都,余震仍未停。
 这次灾区之行,太多感人的事,太多难忘的情……对我来说,这确是一次心灵的纯洁和净化。看似是我们在支援灾区,实则更是灾区在震撼我们的灵魂哪!四川汶川的剧烈地震,也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每个人都一次又一次地在反思自己的人生。
 每当看到电视中的图像,脑海中便闪现出灾区那一幅幅画面。常常地,我自问:灾区人民现在在干啥?我在干啥??我应该干啥???
 望着手中的《大震之后——心理援助与疾病预防》,封面上印有“赠阅”二字的红心在抖动。这本小册子如果能为灾区人民提供一些实际、有效的帮助,包括作者、出版社编辑、印刷厂工人在内的我们所有人员,将感到无比欣慰。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8.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