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校出版社对母体大学的功能与作用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高校出版社对母体大学的功能与作用
韩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
2008-09-17 15:01:57  来源:《大学出版》2008年第4期(总第60期) 
 


 当前,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我国出版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扮演着为高校和文化教育服务的重要角色,是高校继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三种力量。随着中国出版的深度转型和高校出版社转制的逐步推开,大学出版社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持续后劲,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大学出版社相对母体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在理论上并没有厘清。业界对大学出版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些模糊认识,这一方面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大学出版社功能的发挥,对学校传播学术文化也造成损失。尤其是大学出版社目前正面临转企改制之际,更需要对大学出版社的功能和作用有清晰的理论定位,对出版社和母体大学的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出版社既能通过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也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优势,使大学出版社真正成为水平高、实力强,有学术追求和文化向往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著名机构。因此系统深入地探讨大学出版社对母体大学的作用与功能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展示学术成果,弘扬学术成就
 大学是产生学术成果的摇篮,这些学术成果是要走向社会并发挥作用的。而图书是以纸介质物化学术成果的重要方式,是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学术影响的必由之路。可以想象一个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专著频出众手相传,其学术影响和学科地位也必然高大。而图书(包括电子版图书)又是易传播品,其出版后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相关读者手中,所产生的深层影响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同时做好学术出版也是大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谈到大学社发展时也强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成立背景、发展规模、发展模式等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是相通的,都是以学术出版为根本,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主要任务。[1]这次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也明确强调高校出版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不变。因此出版社依然是母体大学展示和传播学术成就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链条。

 二、扶植学术新秀,为所在大学产生学术大师铺路搭桥
 我们知道任何学术名家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都是从青年时期走过来的。但凡审视他们的学术经历,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一家出版社的早期扶植,因此也可以说出版社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上海交大出版社科学人文丛书、传播学文库、校学术著作文库等系列学术图书,许多中青年学者就是凭借其中专著晋升教授并在学界确立学术地位的。大学出版社是依托母体大学而办的学术性文化机构,为所在大学打造学术新秀,与中青年学者一起成长理应成为基本的办社理念之一,也是出版社为母体大学发挥作用和功能的重要方面。

 三、延伸学校边界,促进学校发展
 大学校园是有形的教育场所,如果大学出版社有若干套品牌系列教材并广泛使用的话则是一个无形的大学。这从某种程度上延伸了所在大学的边界,扩大了学科影响。众所周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遍布全球,他们也号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一个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然要对其他大学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品牌教材的影响更是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出版社在传播学术成果、弘扬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据统计,上海交大出版社日均销售图书达2万本以上,也就是说,每天有2万个读者在间接吸收我校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元素,其传播力量之大是其他学术途径所不能企盼的。大学出版社改制后,出版社“立足教育,服务社会”、“弘扬学术,传播科学”的定位不会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仍是其第一宗旨。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大学出版社图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母体大学。
 因此大学出版社承载着为学校打造有影响品牌系列教材的重任,是学校延伸边界、拓展学科影响的重要阵地。

 四、整合学术资源,带动学科建设
 大学出版社相对学校院系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出书主导部分学术话语权,例如出版学术评介类图书参与国内外学科评价体系的建立,构建新型的学术平台。在这方面有些出版社已经开始探索,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针对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的《分学科学术读本系列》、《中国著名学会史丛书》《中国重要学科史丛书》等。另外大学出版社不仅出版一般性的教材专著,更应该策划出版一批填补空白、有较大学术价值、涉及若干学科的系统出版工程。这样势必就会组织学校相关学科共同参与,从而带动分散的学术资源进行新的组合,打造若干品牌和特色学科,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像有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文明史系列丛书》、《大江大河传记丛书》、《中美比较丛书》、《大飞机系列丛书》均属这类项目。

 五、传播学校文化,扩大学校社会影响
 大学是社会之光,是产生思想的地方。一个大学的美誉度不仅看他的学术成果多少,还要看她的精神气质和社会文化影响。图书是承载思想的载体,出版社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理念的中枢,因此大学出版社从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传播学校文化的作用,也是其责任所在,应该看到出版社在传播学校思想文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众所周知,书比人更容易传播和产生名气,一个出版社如果能够每年出版几十本填补空白、有独到见解、有广泛影响并代表所在大学思想水平的好书,即使每本发行几千册,也会给母体大学带来不可估量的人气和学术向往。如果能出版所在大学历史典故、著名建筑、学术大师以及校史、校友类图书,其影响将更加深远,所在大学建设名牌大学起码在文化上不再是一种奢望。清华、北大也正是得益于此,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读过有关清华、北大思想文化的图书,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这些图书的真正作用。

 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校学术气氛
 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向深度化和专业化发展,大学出版社更是如此。高校出版社不仅出版本校学者的图书,而且出版其他学校知名学者的图书,甚至出版世界著名学者的图书。这样出版社与学者之间就会有相对长期的交流互动和往来,有意识的大学和出版社就会充分利用这些著名学者来出版社的机会为学校服务,组织交流讲座,活跃学术气氛。近几年许多出版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利用出版的机会请到了哈贝马斯、斯蒂格利茨、费里德曼这样的国际著名学者,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出版社能够真正发挥这种桥梁作用,久而久之就为学校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活跃学术氛围、扩大学校影响大有裨益。
 教材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是请进家门的教授。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出版社。在转制背景下高校出版社如何发展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但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大学出版社只有依托母体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才能在高校新一轮改革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邬书林.学术出版——中外大学出版社共同的历史使命[J].中国编辑,2007,(5).


来源:《大学出版》2008年第4期(总第60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