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研究生教材大有可为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研究生教材大有可为
秦茂盛(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09-17 15:28:26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8.9 
 
 研究生教材与学术专著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内容高精尖、对作者要求高、对编辑要求高、经济效益不明显、读者群少、出版周期长等。这些因素使得作者很少愿意编写研究生教材,国内诸多出版社也望而却步,很少主动参与研究生教材的出版。笔者通过仔细分析目前研究生教材的市场、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特点,认为出版研究生教材还是大有可为。

 一、目前市场主要特点
 1.版本较少
 目前,国内市场上系列化研究生教材的版本不多,出版社涉足的也较少,只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出版社成系列地出版过研究生教材。当然,公共课教材的版本就相对多一些,如研究生英语、MBA、MPA、工程硕士等;而学科专业类教材较少,目前空白点比较多。
 2.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研究生一直扩招,全国研究生的数量剧增,这可从每年的考研大军中一窥现状。尤其我国要建设一批高水平、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985重点建设大学,研究生招生数量更是增长很快,而这些高校的本科生却不断在缩招。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目前研究生的数量与本科生的数量相差已经不是很大,在校全日制学生3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将近13000余人(不含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4000余人),不久的将来研究生数量至少会与本科生数量相当。研究生的数量有了基础。教材的潜在使用量就有了保证。当然,具体的还要靠出版社自己去挖掘潜力,做好宣传和发行工作。
 3.高码洋,退货少,潜在效益大
 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可以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经济承受能力高一些,因此,教材单位印张定价可以高一些,发行折扣也可高,这样一来实洋就会很高。此类教材需要的人肯定要买,因为它们版本较少,有些甚至可能就是孤版。另外,图书馆馆配的可能性较大,现在各个高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纸质图书的馆藏量是很重要的部分。而且,图书馆配书很少退货,出版社应重点考虑。根据我们的经验,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一般单品种馆配的数量至少可达300~500册。另外,好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输出版权,尤其是一些英文版教材。如,我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一书已向中国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值传热学》一书已销往国外。

 二、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1.对作者要求高

 研究生教材由于其内容学术含量较高、比较前沿,编写难度大,对作者要求高,所以主动参与者较少,一般至少要求作者具备副教授以上的职称,更多的教材作者包括院士和知名教授等。研究生教材要求少讲概念性的内容,多讲学术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等。这就要求参加编写的教师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担任研究生导师,了解研究生的需求并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如,西安交大的陈学俊、陶文铨、屈梁生等院士就亲自参与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工作。
 由于研究生教材编写难度比较大,一般学校都将研究生教材作为学术成果看待,而且有些学校对编写研究生教材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话,一些教授还是愿意参与到研究生教材编写工作中,一是大部分学校承认作者的学术成果;二是编写教材的教师可以有一定的立项费用,同时出版社方面又支付一定的稿酬;最后,若是出版社与学校有合作的话,学校也为教师解决了寻找出版社的难题。
 2.对编辑和相关人员要求高
 由于研究生教材难度比较大,有一定的学术性,对三审、编辑加工、校对和外审要求较高。像我社的研究生教材一般都由两位高级职称的专家评审,而且要求最好有一位专家是外校的。由于西安交通大学许多学科在全国居于前列,很多研究生教材的外审专家都是聘请外地的,有些甚至是国外的专家,所以编辑的工作就要多一些,书稿的进度就要慢一些。
 如此一来,编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不大。因此,出版社对参与研究生教材工作的编辑人员不能只要求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要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如进行相应的工作量补贴等。同时对教材的出版时间不能有过死的要求,周期可以放长一些,但是对图书质量要有严格要求。出版社要有品牌意识,力争将其做成精品教材。
 我社出版的许多研究生教材已成为精品。例如,《数值传热学》一书已成为研究生精品教材,连续3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列为全国引用频次最高的10本专著之一,被国内外文献引用的次数已超过1250次。在该书作者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此书的有关信息成为很重要的支撑材料。《管理研究方法论》一书已成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研究方法论的高层次教材,为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规范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数值传热学》、《管理研究方法论》、《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等教材还被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3.经济效益不明显
 研究生教材总体销售量不会太大,当然公共课教材除外。出版社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注重长期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教材销售周期长,当前获得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也一定会有经济效益。如我社出版的公共课教材——《研究生英语》、《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管理研究方法论》、《计算方法》等,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使用,每年销售量还是很好的。
 研究生教材多是学生自主购买,硬性摊派的情况比较少,数量比较难控制。但目前全国出版的版本比较少,有些可能是孤版,所以学生购买的概率比较大,而且大都会保存下来。
 我社多年来一直重视研究生教材的出版工作,我们看重的是其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2007年的青岛大学订货会上,我社推出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也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认可。
 4.前期投入可能较大
 如果研究生教材完全由出版社自主开发,成本可能会较大,因为作者稿费、审稿费用、编辑费用、校对费用、印刷成本等费用就会很高。而且出版社也不好自行组织,所以需要尽可能地与有关高校合作。
 目前,国内许多著名高校都有相应的研究生教材建设经费,而且经常是经费使用不完,因为主动编写研究生教材的教师比较少,立项教材也少。出版社可与大学的研究生院、处或部联合编写和出版研究生教材,由研究生院、处或部资助一定的出版经费。研究生院、处或部负责教材的立项和审订,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例如,我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生教材,有100余种,在全国影响很大,而且受到原国家教委的表扬。当时就是这种合作模式。2005年,出版社再一次与西安交大研究生院联合出版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5年内,总品种将达到100种以上。目前已出版30余种,在全国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研究生教材也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了研究生院、处或部的工作。最近,笔者从学校得到消息,学校还要加大研究生教材的建设力度,毕竟此类教材的出版能极大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当然,要提醒的是,出版社应适当压缩教材字数,因为研究生教材主要讲述实践、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动态,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信息、方法和参考;而非本科生教材要涉及理论、概念和学科发展的综述。否则的话,教材就可能很厚,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从市场潜力、提高出版社整体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看,研究生教材的出版还是大有可为的。当然,具体是否需要去做,出版社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8.9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