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由《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策划引发的思考 - 经营管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经营管理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由《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策划引发的思考
药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02-13 16:31:51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9.2
《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是我进入出版行业后策划的第一套丛书。这套丛书从最初的想法萌生到成功立项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2005年,这套丛书被评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2006年10月,该丛书中的第一本分册面世.预计在2009年年底该丛书十本全部出版。迄今,出版的分册中已有两车重印。
伴随这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我也在不断地成长与成熟.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策划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感想。
1.不一味追逐潮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特色
作选题策划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进入2l世纪,火暴的医学图书市场是《登上健康快车》为首的各种养生保链科普书的天下,是以诊疗手册为代表的临床医生来头工具书的天下,是形形色色的各类考试辅导用书的天下。这些书就是我们所说的畅销书.它们在医学图书领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与畅销书相对应的是长销书。畅销书虽然有见效快、经济效益大的好处,但也有信息变化快、风险大的缺点。作为一个编辑新手,我认为自己还不具有灵活掌握市场的能力,所以经过认真考虑后,把目光放在了畅销书之外的长销书市场。
大概方向定了,那么,具体做些什么书好呢?什么样的书才是读者真正需要的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力求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这时,我想到了在我当研究生作实验时几经磨难而不得其果的情景,当时多么希望能有一本指导自己试验操作的简单而又实用的技术类图书啊。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便着手调研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类圈书的市场。首先,我通过各种途径与生物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确认这种类型的书正是大家所迫切需要的。其次,我对图书市场上同类型的书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市场上关于实验技术类型的书并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书基本走的是大而全的路子,一个技术一般都会从背景讲到原理再到操作,这样的书要不就是因内容多而价格贵,要不就是在操作的具体步骤方面介绍得不够详细。其实,对于一个作实验的人来说,他关心更多的是实验应该怎样做,以及出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样,做一套简洁、价廉、实用的实验技术手册类丛书的思路就在我脑海里诞生了。
在进一步完善选题的过程中,我又拓宽了思路,除了常用的实验操作(即《分子生物学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免疫学技术》、《常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实验技术》)外,将《生物医学科研思路与实践》、《生物医学显微摄影技术》、《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应用》四本书也纳入丛书。这样,这套丛书就全面涵盖了研究人员从设计实验思路到开展实验再到实验后期结果整理的每一个阶段。
选题思路形成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通过社里选题委员会的审批。我呈报给社里的建立选题的主要理由有三条:其一,实验技术类的图书虽然受众面小,但确实是读者所需要的,而为读者提供其真正需要的高品质的图书正是我们出版人的职责所在。虽然市场小,但是细水长流,只要我们的书定位准确,有优良的品质,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也是有保证的。其二,我们出版社作为一个学术型的医学出版社过去还没有一套成型的实验技术类图书,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本社的出书品种和范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其三,这个选题建立在对市场同类图书的大量细致分析基础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令人惊喜的是,选题不仅成功获得批准,还得到了社领导的重视;2005年,丛书被社里推选参加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的评选,并最终获得此殊荣。
2.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选题
好的选题思路只是成功的一个开端,在完善与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套丛书的《生物医学科研思路与实践》分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遇到了障碍。
我对这本分册最初的设想是,邀请生物医学科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他们从事科研的一些思路和心得,并将其汇集成书。因为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如何能获得好的科研思路是他们迈入科学殿堂的最初的也是最迫切的需求。然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与作者的接触以及尝试性的工作后,我发现这项工作存在几个难点:其一,整套丛书是有一个统一的运作规划和时间限制的,而《生物医学科研思路与实践》这一本书就涉及十几位院士级的专家学者,对于每一位作者,都需要花很大的人力去攻关,从整套书的角度考虑,在人力与时间的分配上难以完成。其二,由于最初设想的是每个专家写千字左右的文章来集合成书,从表面上看,字数不多,但是里面凝结的智力劳动却是巨大的,如果按一般的基本稿酬体系来付酬显然不太合适,但如果另外指定付酬标准,又会增加整套书的成本预算,这样,在定价方面势必会违背我们的初衷。
出于上述两点原因,我最终放弃了《生物医学科研思路与实践》这本书;但是考虑到介绍科研思路的这个想法很好,原本可作为这套丛书的一个亮点,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请写实验技术分册的每一位主编在编写实验技术主体内容的同时介绍自己在科研实践中的思路和心得,然后将它放在每一本书的正文之前,冠以“写在前面的话”。这些作者虽然不是院士级的专家,但也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老教授、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体会同样能起到向年轻学生或科研工作者传递信息、交流科研心得的作用。而且,在刻板的实验技术内容之外,增加一些活泼的内容,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不盲目崇拜权威,选择真正适合的作者
好的作者是图书编写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图书作者的选择中,尤其是科技类图书作者的选择中,编辑们常常会陷入误区:认为有名气、有资历、有头衔的作者才是图书销量的保证。固然,作者的名气能够对图书销售起到一定的宣传和带动作用,但归根结底,一本优秀的畅销图书最终靠的还是准确的定位和恰当的内容。所以,优秀的图书需要的是最适合的作者,而不见得是最有名气的作者。
这套丛书的作者群基本都是比较年轻的、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博士生或是实验技术人员。因为从前做研究生的经历告诉我,只有亲自在第一线工作的研究人员才会熟悉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才知道实验最重要的环节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实验项目主持人往往只是把握大的课题思路,具体到某个实验、某个操作,了解程度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实验员。当然,考虑到有些作者的写作经验比较少,每本分册还是邀请了一位该领域里资历比较深的教授做主编,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把关。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分子生物学软件应用》这本书。该分册是由两位30多岁的年轻作者共同完成的,一位是分子生物学的老师,一位是计算机学的博士。虽然两位作者都很年轻,没有什么出书经验,但是他们熟悉分子生物学领域及其相关软件的应用,而且他们十分了解研究人员在软件使用中的困惑和障碍,因此书的编写内容能够真正满足读者的需要,编写风格也轻松活泼,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果,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本原本让人有点“担心”的书竟在出版后短短一年就售罄,成为整套丛书里重印周期最短的图书。
作者的遴选对于图书选题策划来说十分关键。我们通常更愿意选择专家型作者,因为他们有名气,在读者中有影响力,另外写作经验多,对书稿的质量有更好的控制能力;但是,选择专家型作者也会面临成本高、约稿难、交稿难等问题。相反,对于比较年轻的作者来说,虽然他们经验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这是自己写作生涯的第一或第二本书而做得格外认真,而且年轻人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写作风格上会更轻松自然。这些都是年轻作者的优势。所以,在选择作者时不必盲目崇拜权威。传统的教材、经典的专著需要专家型的作者,而一些教辅类图书、科普书、涉及实际应用类的图书也许找年轻一点儿的作者更合适。不论资历、不论年龄,对单本书来说,适合于它的就是最好的作者。
4.形式服务于内容——对图书开本的选择
图书的开本是图书的外衣,虽然不及图书的思路和内容那么重要,但是它与图书的视觉形象和成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到图书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望,其作用力不可小觑。
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图书开本,我调查了市场上大部分同类图书的情况。目前,在市场上出版者更倾向于选择16开的开本,因为16开显得比较大气,放在货架上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字数比较少的图书也因此而做成了16开的异型开本。这套《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因为每本书字数都不多,所以选择16开显然不合适。我最初的设想是把它做成16开的异型开本,但当第一本书排版完毕定价的时候才发现,做成异型开本可能要浪费大量纸张,从而增加了书的成本;如果换成大32开,每本书的定价就可以少好几块钱。一切形式都应该服务于内容。虽然16开的异型开本从视觉上来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如果以增加成本作为代价则违背了策划这套书的初衷。所以,出于出一套价廉、实用的图书的考虑,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大32开的开本。这样,整套丛书的定价最终都控制在了二三十块钱左右。
作为一名编辑,当我们面对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是略显浮躁的图书市场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思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域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论是众人追逐的热点选题,还是生僻冷清的小众选题,我们做选题的目的,无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管市场面大面小,只要有读者看,精心、尽力地做下去,就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德国的绍尔出版社,它选择了看似枯燥无味,又费时、费力、费钱的书目类图书作为自己的出版方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精准的读者定位,它已经出版了多部享誉全球的文献检索类工具书,成为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出版社之一。同样的,我们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不必盲目跟风,只需学会选择适合的选题。这个适合,一是指适合读者的需求,二是指适合编辑自己擅长的领域,三是指适合本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和方向。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9.2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