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环境伦理学》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环境伦理学》
2003-05-15 10:21:17 来源:
《大学书苑》本期话题:《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期嘉宾:裴广川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林灿铃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问:关于沙尘暴,我们能说的话题很多。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环境伦理学》也提到了沙尘暴,采用的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们首先欢迎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嘉宾:中国政法大学裴广川教授、林灿铃博士,
两位对去年4月20号的沙尘暴还有印象吗?
答:有,那天很巧,是我们的《环境伦理学》这本书开会讨论的日子。在一个空气环境最糟糕的日子讨论环境伦理的话题,我们都觉得很有意义。
问:那么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沙尘暴这种现象,会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有什么区别吗?
答: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涉及了环境伦理学的概念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伦理学,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系统讲授过道德品性的学问,这就是后来的伦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是求得个人善和幸福的学问。我们的环境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人类只有在追求善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环境伦理学》这本书的主旨,正是论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以及这种善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 问:在环境的观念里面也有善的问题吗?
答:对,而且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以及世代之间的伦理规则、伦理范畴和德行规范的体系。
问:那就是说,我们在用环境伦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将人和人的伦理关系拓展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了。 答:对。在传统伦理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伦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传统伦理学着重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环境伦理学》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纳入了人类世代之间的伦理关系。
问: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我记得从前有一种说法是"战天斗地",好像是将自然当作我们的改造对象。
答:对。这是将自然放在和人类对立的状态来看的。
问:在这种观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当我们用环境伦理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就变了。传统伦理关系要求人们不损人利已、损公肥私,鼓励人们利他奉献,并可以在?quot;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开发大自然以提升自己的福利水平。同时,传统伦理学形成的途径经过人们千百次实践经验,通过广泛的认可而约定俗成的。
在环境伦理关系中,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只有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才可以改造自然,并由人来充当自然的道德代言人,这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点,新思路。
问:我们看到的这本《环境伦理学》是国内第一本环境伦理方面的教材吗?
答:环境伦理学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环境伦理学》是在总结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中外书籍据不完全统计即达125本之多。本书重在表述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并被先贤或当代学者业已发现的伦理关系。本书作者大多是我国年轻学者,他们力求做到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代对环境伦理学的认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本书不仅是本书撰稿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全体相关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这本书不仅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研究成果,在审定过程中,也得到先辈们很多指正。因此,这本书不应该视为列名作者的成果。
问:那么两位在撰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答:《环境伦理学》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类遭受大自然多次报复之后经过理性思考与选择而形成的。是人类在现代科技启发下,痛定思痛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所以,它一出世就得到世界性的认可。
问:我想这也是联合国副秘书长克劳斯·特普费尔先生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为本书作序的原因。
答:之所以组织编写《环境伦理学》,一是大势所趋,社会需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需要有一个人文支点来支持和推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1997年世界环境日发表《汉城环境伦理宣言》后,《环境伦理学》就被确立为一个新的学科,我们有幸被委予课题研究的任务;
二是当代知识积累为《环境伦理学》的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创立一个学科所需要的条件已经成熟。确立一个学科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概念和语言以及特殊的逻辑形式、特殊的表述方式和自身的原理。所有这些条件,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孕育成熟。
《环境伦理学》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倡导组织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我国教育部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在课题研讨阶段,教育部就曾派相关领导两次亲临会场进行指导,并在完稿后安排出版。可以说,《环境伦理学》是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成果。
问:在这本书里,谈到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伦理学的三大主张:地球有限主义、自然的生存权问题和世代交替的伦理。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的观众这三大主张指的是什么?
答:地球有限主义,自然生存权的确认和世代交替的伦理是环境伦理学赖以确立的三大原则。三大原则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
地球有限主义认为"地球生态系是封闭的世界而非开放式的宇宙",因此环境和资源都不是可以无限再生的资本,如果一代人将它用完,后代将无法生存。
自然生存权是指不独是人类,生物物种、生态系、景观等都与人一样同样有生存的权利,人类不可以随意加以否定。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否定自然生存权也就意味着否定人类自身的生存权。
世代交替的原则是当代人对未来世代人的生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三个原则,对于自然的生存权利的确认,是环境伦理学最重要的原则。世界的一体性决定人源于自然,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只有确定了自然的生存权,人们才会明确地球有限性和当代人对未来世代子孙的责任性。这三个原则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环境伦理学的基础。无论对于环境伦理关系的指导还是对环境道德规范的制订,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则。
问:我们知道在环境伦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环境悲观论者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罗马俱乐部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一书为代表,主张以停止发展的方式达到维护全球性平衡;环境乐观者则认为,技术进步会使保护环境的成本降低,只要做出一番适当的努力,人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在我们这本教材里采用了什么样的观点?
答:以《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悲观论,主张以终止发展的方式维护全球性平衡;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进步会降低保护环境的成本,只要通过人类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仍可继续。
我们认为人类与自然平衡发展是可以实现的社会目标。一方面,大自然是一个生存系统,大自然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净、自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人类适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顺应自然,实行利用和保护并重的方针,那么,整个自然生态平衡是可以维持的。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更不可能停止发展。
问:所有的理论都是要和实际相联系的。在发展和机遇并存的21世纪,环境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而环境伦理与人类生活又休戚相关。那么在这本教材中,我们提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环境伦理问题呢?
答:环境伦理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本书在确立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之后,对经济领域、科技领域、人类生活的伦理关系也作了具体说明,对国际立法与环境伦理的关系也作了重要介绍。
来源:高教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转变观念 从我做起——《环境伦理学》 (2002.09.29 9:33:05)
呼唤新的环境文明─《环境伦理学》 (2002.09.29 9:10:11)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